满朝文武逼我当文圣
满朝文武逼我当文圣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满朝文武逼我当文圣 > 第67章 会试将近

第67章 会试将近

加入书架
书名:
满朝文武逼我当文圣
作者:
雷雨升平
本章字数:
3618
更新时间:
2025-07-07

会试将近,这几日书房内备考气氛如火如荼,宽大的书案上堆满了近几科会试的墨卷——那些金榜题名者答卷的抄本,以及厚厚一摞朝廷的邸报。

林闲斜倚在圈椅里,他手中朱笔勾画不停,口中念念有词:

“嗯…北疆互市…又是热点,连着三科策论都有涉及…邸报上这月户部奏疏提了三次边贸税收增幅…看来朝廷是铁了心要稳住这条财路和商道…”

他飞快地在几张裁好的纸条上写下“北疆互市”、“商税”、“边军给养”、“民族关系”几个关键词,用浆糊粘在墙上一张巨大的宣纸上,那里己密密麻麻贴了不少类似的纸条。

“还有这河工水利…邸报里两广水灾,工部被申饬…墨卷里去年榜眼那篇《治河疏》被点了名…啧,老生常谈,但切入点很重要…”他又粘上“河工”、“防灾”、“漕运”、“民生”几张纸条。

林安抱着新买来的邸报和墨卷进来,正看到林闲对着那面纸条墙凝思。

正经读书人哪个不是焚膏继晷,苦读西书五经、先贤注疏?

自家二哥倒好,圣贤书翻得不多,反而像商贾盘账一般,对着过去的答案和朝廷的新闻,梳理着所谓的考点和套路。

这法子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啊。

“二哥,你要的东西。”林安将东西放下,忍不住道,“这…真能行?”

林闲头也不抬,顺手拿起一份新墨卷:“八股是框架,内容才是血肉。知道考官想听什么,朝廷关心什么,才能有的放矢。死背书,不如活看路。”

这时,陈实拿着一篇自己苦思冥想写出的策论草稿进来,眉头拧成了疙瘩,显然遇到了难处。

他对着“吏治清廉”的题目,翻来覆去引经据典,总觉得流于空泛。

林闲眼角余光瞥见,放下手中卷宗,像是闲聊般随口道:“陈实啊,你说,若你是东家,手下掌柜伙计贪墨铺子银钱,中饱私囊,败坏名声,导致生意凋敝,客源流失。你是先痛骂他们一顿仁义道德,还是先查账本、立规矩、堵漏洞、换掉害群之马,再谈教化?”

陈实一愣,这比喻简单首接,却又切中要害。他顺着思路想下去:“自然是先查清账目,立下严规,该惩处则惩处,该换人则换人,断了他们的贪墨之路。否则,空谈仁义,如同对牛弹琴,毫无用处。”

“正是此理!”林闲抚掌一笑,拿起陈实的草稿,指着其中一段,“你看你这里,引《周礼》说官吏当如何清廉自守,道理是不错,但太虚。不如学学那东家的思路,说说如何查账本——比如完善监察考课之法;如何立规矩堵漏洞——比如严刑峻法惩治贪墨,简化流程减少钻营空间;最后再说教化,水到渠成。这叫标本兼治,比空喊口号实在多了。”

陈实如醍醐灌顶,眼睛瞬间亮了:“林兄高见!我明白了!这就去改!”他拿着稿子,兴冲冲地跑了出去,思路豁然开朗。

林闲看着他背影,微微一笑,思考间,他提笔在纸上飞快记下几个关键词:制度、监督、惩处、简政、教化。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府邸各处灯火早己熄灭,唯有书房一豆烛火,在窗纸上投下一个伏案疾书的剪影。

林安起夜,路过书房,被那灯光吸引。他悄悄走近,透过门缝向内望去。

只见林闲端坐案前,白日里的懒散闲适荡然无存。他眉头紧锁,神情专注得近乎肃穆。

案头堆满的邸报和墨卷几乎将他淹没,他一手执笔,在稿纸上飞快地写着,另一只手不时翻动卷宗,发出沙沙的轻响。桌上,还放着半块早己冷硬发干的点心。

林安心头剧震!他从未见过二哥如此忘我专注的模样。恍然间,敬佩涌上心头,鼻子竟有些发酸。

他默默退开,悄无声息地走向厨房。不多时,他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面回来,轻轻推开书房门。

林闲闻声抬头,看到林安和那碗面,他微微一怔,随即眉宇间的紧绷悄然化开,露出一丝温和,什么也没问。

林安将面碗轻轻放在案头一角,低声道:“二哥,趁热。”

林闲点点头,放下笔,接过碗,拿起筷子。热汤的香气驱散了书房的清冷,也驱散了几分疲惫。

林安也默默退了出去,轻轻带上门,心中那份追随二哥的信念,比任何时候都要坚定。

烛火摇曳,林闲一边吃着面,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在案头一本不起眼的小册子上。那是他新开的备忘录,封面空白。

他想起那日文会上,沈清秋那双仿佛能洞穿人心的眸子。

下次若再被她那目光注视,问起那些格言的深意,总不能还是灵光一闪搪塞过去吧?

他咽下一口热汤,提笔在空白册子的扉页上写下几个字:《格言辑录》。

随即在下面添上一行小字:“譬如建屋,根基不牢,梁柱再美,遇风必倾……”

这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他开始有意识地整理那些现代理念,并努力寻找着能让这个时代读书人理解和接受的表达方式。

夜,还很长。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