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罗街头的低语与暗流
1915年1月,开罗的集市弥漫着香料与骆驼粪便的混合气味。狭窄的街道上,商人们兜售着从印度运来的丝绸、努比亚的象牙,以及从英国工厂流出的廉价搪瓷餐具。一个卖水人头顶铜壶,在人群中穿梭,嘴里吆喝着:"清凉的尼罗河水!"
在集市的角落里,一家咖啡馆内,几个埃及人围坐在矮桌旁,低声交谈。"听说奥斯曼人要打过来了,"一个留着胡须的男人往水烟袋里填着烟草,"他们要夺回苏伊士运河,把英国人赶出去。"
"就凭那些土耳其人?"一个年轻的店主嗤笑一声,"英国人的军舰像山一样大,运河两岸的炮台能把沙漠炸平。"
"嘘!"老者环顾西周,压低声音,"别忘了,我们都是穆斯林。奥斯曼苏丹宣布圣战,这是信仰的召唤。"
此时,在运河沿岸的英军军营里,气氛却异常紧张。指挥官约翰·麦克斯韦中将站在地图前,手指划过西奈半岛的沙漠。"情报显示,奥斯曼军队正在集结,"他对部下说,"他们的目标是运河,我们必须加强防御。"
参谋递上最新的侦察报告:"长官,奥斯曼人在西奈沙漠里设置了补给站,还征集了数千头骆驼。看来他们是认真的。"
麦克斯韦皱起眉头,运河全长160多公里,他的部队只有5万余人,要防守如此漫长的防线谈何容易。"通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部队,加快行军速度,"他下令道,"再调几艘战舰到运河入口,我们要让奥斯曼人知道,这里是他们的葬身之地。"
二、沙漠之狐的艰难跋涉
在大马士革的奥斯曼军指挥部,杰马勒帕夏正对着沙盘沉思。他的计划是率领军队穿越西奈沙漠,奇袭苏伊士运河,将英国人赶出埃及。但这谈何容易,西奈沙漠荒无人烟,水源稀少,大部队要通过这片不毛之地,后勤补给是个巨大的难题。
"我们准备了25艘驳船,"参谋长弗里德里希·克雷斯·冯·克雷森施泰因上校指着沙盘上的运河模型,"用骆驼和骡子拖着,穿过沙漠后,就能在运河上架起浮桥。"
杰马勒点点头,虽然计划听起来可行,但他心里仍有些不安。"英国人肯定有所防备,"他说,"我们必须出其不意。"
1915年1月14日,奥斯曼军队开始向运河进发。士兵们背着沉重的行囊,在沙漠中艰难前行。烈日高悬,沙子滚烫,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炭火上。渴了,他们就喝一口皮囊里苦涩的水;累了,就躺在沙地上短暂休息。队伍中,不时有人因为中暑或脱水倒下,被战友们匆忙抬上骆驼。
与此同时,英军的侦察机在沙漠上空盘旋,发现了奥斯曼军队的踪迹。"他们在沙漠里移动,像一条蠕动的长蛇,"飞行员向指挥部报告,"看起来很疲惫,但目标明确。"
麦克斯韦得到消息后,立刻加强了运河沿线的防御。他命令士兵们挖掘战壕,布置铁丝网,将大炮对准沙漠方向。"让他们来吧,"他对部下说,"我们己经准备好了。"
三、运河两岸的黎明枪声
2月2日深夜,奥斯曼军队抵达运河东岸。杰马勒下达了进攻命令,士兵们迅速将驳船推下水,试图在运河上架起浮桥。一切都在寂静中进行,只有河水拍打驳船的声音。
然而,就在第一座浮桥即将搭建完成时,意外发生了。一群来自的黎波里的圣战志愿兵渡河后,兴奋地高喊口号,打破了夜的寂静。英军拴养在西岸的狼狗被惊醒,狂吠起来。紧接着,运河西岸的英军哨所响起了警报,机枪开始疯狂扫射。
"开火!"杰马勒愤怒地咆哮着,他的奇袭计划彻底泡汤。奥斯曼士兵们纷纷跳进运河,向对岸还击,但在英军强大的火力压制下,他们的进攻陷入了困境。
英军的军舰也迅速赶来支援,舰炮轰鸣,炮弹在奥斯曼军队中炸开。奥斯曼军搭建的浮桥被摧毁,士兵们纷纷落水,在冰冷的河水中挣扎。
"撤退!"杰马勒无奈地下达了命令。这一夜,运河两岸火光冲天,枪声、爆炸声、喊叫声交织在一起。奥斯曼军队的第一次进攻以失败告终,他们损失惨重,数百人死亡,更多的人受伤或被俘。
西、战火中的运河与希望
第二天清晨,运河上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英军士兵们站在战壕里,警惕地望着对岸,防止奥斯曼军队再次进攻。而在奥斯曼军营地,杰马勒帕夏坐在帐篷里,脸色阴沉。
"我们低估了英国人,"他对参谋长说,"但这只是一次挫折,我们不会放弃。"
在开罗,人们也在关注着运河的战事。集市上,气氛变得更加紧张,商人们担心战争会影响他们的生意,而普通民众则在为自己的命运担忧。
"这场战争会持续多久?"一个妇女在面包店前排队时,忧心忡忡地问。
"谁知道呢?"旁边的人回答,"但只要英国人还在运河,奥斯曼人就不会罢休。"
苏伊士运河战役虽然以奥斯曼军队的失败而告终,但它拉开了中东战场的序幕。此后,双方在运河沿岸展开了长期的对峙,战火蔓延到整个中东地区。而对于埃及人民来说,这场战争让他们看到了反抗殖民统治的希望,也为后来的民族独立运动埋下了种子。
多年后,当人们回顾这场战役时,会发现它不仅改变了中东的政治格局,也让世界看到了殖民帝国的衰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而苏伊士运河,这条连接东西方的黄金水道,也在战火中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