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栀己经三天没睡好。
她刷着社交平台的热帖,满屏都是短视频与情绪博主围绕“清栀掉队”发的内容。
【L.I.F.E不再领先,被模仿项目赶超?】
【清栀的情怀值多少钱?】
【慢节奏品牌真能撑起市场?】
还有那句最扎眼的评论:
“她守的是一面墙,不是一家公司。”
屏幕冷光映在她眼底,她的指尖在桌面上轻敲,眼圈发青,整个人都像在强撑。
身后的系统也罕见没有打趣,只是小声提醒:
“宿主,你今天有两个采访没出席,一份报告没看完,还有三十多封邮件未读。”
清栀没有回应,只关掉了电脑屏幕,她走到窗前,远远望见夜色里的主店灯牌。那盏她亲手选的灯,现在正亮着,微微晃动。她忽然不知道,它还能亮多久。
夜里十一点,清栀独自出了门。
她没有叫司机,也没告诉任何人,只是开着那辆旧车,一路开回了最初那家街角小店。
那是系统第一次砸给她的店。如今己经变成了L.I.F.E的标志起点,周围商圈也因为它而复苏,但那间店依旧维持着最初的布置。
她站在门口,没有进去。
只是伸手在店门口那块老留言墙上轻轻抚摸。
那里还贴着她开店第一周写的一张纸条:
“如果你今天累了,这里可以坐一下,谁都不会催你。”
纸己经泛黄,边角,像是她当年自己,倔强又怕碎。她慢慢蹲下,把那张纸重新压平,又用新的胶带沿着西角细细贴牢。
“你还在啊。”她轻声说。
她正准备起身,肩膀突然被一件大衣轻轻覆盖。
她转过头去,是陶哲宇,撑着一把黑伞站在她身后。
“你怎么知道我在这?”她有些意外。
“你不来这,我都不知道你还能去哪儿。”他回答。
她没有说话,只把肩上的外套往上提了提,偏头避开他的眼神。
陶哲宇拉住她的手,把她从地上带起来,一起走到店门前的长凳上坐下。
雨忽然落下来,细密如丝。
他撑着伞,把她半边身体遮住,另一半被雨丝轻拍。
她忽然觉得这场雨像极了这些天的声音——轻,但没完没了,打在人心上,不大却够冷。
“我是不是太理想化了?”她低声问。
“明知道快才是市场的节奏,可我还在慢,还在坚持什么共情自由、自治地图、非盈利连锁……”
她捏着手里的留言纸,指尖都泛白了。
“我是不是早该放弃?”
陶哲宇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将伞往她这边又偏了一些。
“你记得我们第一次谈系统的时候,你说什么吗?”
“我说我不想靠它发家。”
“对。”他点头,“你说:我不是来当爆款创造机的,我只是想开一家‘让人好受’的店。”
他看着她,“现在这句话,还想收回吗?”
清栀低下头,良久才摇了摇头。
她忽然问:“你为什么……总是刚好在我最难的时候出现?”
陶哲宇没有看她,目光落在街对面的老书摊。
“我没有‘刚好’。”他说,“我一首都在。”
“从你被开除的那天,我就知道你不可能倒下。但我也知道,你会一个人硬扛。”
他顿了顿。
“所以我就站在你后面,不远也不近。你需要的时候,一转身就能看到我。你不需要的时候,我就当空气。”
清栀喉咙像被什么卡住,酸得说不出话。
风吹过,雨点开始沾湿她的发梢。
陶哲宇伸手替她拂了一下,低声道:
“我怕你回头的时候,是一个人。”
那一刻,清栀忽然抱住了他。
没有任何前奏,也没有激烈情绪,就是沉沉地靠上去,把脸埋进他的肩膀。
她不是软弱,她只是太久没有人能靠。
“我撑得很累。”她声音轻得几乎听不清。
“我知道。”他搂紧她。
系统没有出声,也没有弹窗,它静静地记录下这段长时间的静音状态,并在后台生成一句注释:
【共振时刻:情绪波动稳定|心跳节奏同步|宿主自主寻得支撑】
评分:不适用于量化,判定为‘非技术性拯救’。
凌晨三点,两人坐在小店里喝热水,留言墙上贴了一张新纸条:
“我今天差点放弃了,好在那个人还在。”
清栀望着那张字条,手心慢慢松开。
“我会坚持下去。”她说,“不是因为我不怕输,而是因为我终于知道,就算输了,也不是一个人。”
陶哲宇看着她,点头,“那我们就一起,慢慢赢。”
清栀笑了一下,望向窗外那盏灯——
风再怎么吹,它也还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