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优化?转身成创业女王
被优化?转身成创业女王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被优化?转身成创业女王 > 第28章 不是所有光都需要观众

第28章 不是所有光都需要观众

加入书架
书名:
被优化?转身成创业女王
作者:
清清栀子
本章字数:
3424
更新时间:
2025-07-07

L.I.F.E系统近期的整体数据不容乐观。

——“热搜提及下降48%”

——“新用户增长跌破预期”

——“二次传播量连续两周低于L品牌”

但运营分析小组突然注意到一个奇怪现象:

“虽然我们不红了,但‘用户停留时长’在上升。”

“匿名留言区的回访率高得惊人。”

“还有一种奇怪的静默参与模型……很难归类。”

清栀翻开报告时眉头紧锁。

她盯住一栏:

【回访率最高人群画像:中老年/青少年/轻度社交障碍者/听障人士/失独家庭】

“这些人……不是算法的主角。”她低声说。

运营组也沉默了。

这时,系统冷不丁插了一句:

“你可能不懂,你的产品……开始被‘不发声的人’依赖了。”

清栀一愣。

她从未想过,这个本以为只有年轻人共鸣的项目,居然成了一群“沉默人群”的避风地。

那天下午,客服后台收到一条邮件。

寄件人是某地L.I.F.E留言点的志愿者老师,信中附上了一个视频。

画面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坐在卡纸前,半天没写字。

但最后,他用简笔画画了一个笑脸,又在旁边写了六个字:

“你能看到我吗?”

信末,老师补充了一句:

“这个孩子患有孤独症。他跟我说,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觉得自己不是透明的。”

清栀看完视频,眼泪忍不住滑落。

她没有做任何PR,她只是悄悄把那张画打印出来,贴在了主店留言墙正中间。

没有名字,没有解释。

只有一行字:

“我们看见了。”

系统静静观察了这一切。

那晚,它生成一条自主评估记录:

【模型偏误|初始算法重商业价值维度|误判“沉默用户无参与可能”】

它顿了顿,又加了一行:

“对不起,我之前以为光是亮给别人看的。”

这是它第一次用“对不起”开头。

清栀看到这句时没有说话,只是缓缓打字回应:

“不是所有人想站舞台。有些人,只想能坐下来喘口气。”

系统没有回,只是将这段对话存入特别存档,并命名为:

“沉默人群通感启动片段”

---

接下来的几天,L.I.F.E收到越来越多非主流用户的匿名信:

一位听障者写:“你们的留言墙让我重新学会‘用笔发声’。”

一位老人留言:“没人和我聊天,但我可以和自己对话了。”

一位慢性病患写下:“我每天路过那面墙,心跳都变得规律一点。”

这些内容从未登上热门,但每天都在后台悄悄增长。

系统主动建立了一个新标签:

【非主流使用痕迹追踪|分析禁止公开化|保护匿名性优先】

并添加一行备注:

“这些不是数据,是在努力活着的证据。”

清栀看着这些留言,终于明白了一句话的真正含义——

光,不一定要亮,但它一定存在。

---

即使如此,主流媒体也并未安静。

在L品牌刷屏第十天,一家知名商业媒体发文讽刺:

【情绪不能当饭吃,L.I.F.E式温柔己被时代淘汰】

【用手写卡片对抗AI算法?浪漫终将过期】

【不消费用户痛感的品牌,最终将被“温柔收割者”击垮】

清栀看着这些标题,只轻轻笑了一下。

她打开墙上那张“你能看到我吗”的简笔画,在旁边写下回应:

“如果他还能每天画一个笑脸,谁输谁赢,不重要。”

她发了一条社群文案,没有标签,没有引战:

“我们没有破圈。但我们有一些人,终于不再躲。”

点赞只有几千。

但评论区,一条条真话,如同地下水涌出:

“我每周都偷偷写纸条。”

“我带我爸来写,他说这是他几十年来第一次不怕丢人地讲真话。”

“这地方太静了,静得我终于听见了自己的声音。”

那天晚上,陶哲宇悄悄在清栀的留言本上写了一行:

“你不是在当老板。你是在挖一口井。”

“什么井?”她问。

“给那些没话可说的人,一个能安静靠一靠的地方。”

清栀笑了笑:“可这不是爆款。”

陶哲宇点头:“不是。但它是真的。”

系统最终在日志里写下:

【系统终止干预意见|宿主自定义“存在价值判断标准”激活成功】

并更新了一项特别模型:

“非目标人群共情轨迹激活指数”

不对外展示、不生成绩效、不参与推荐流

它只是默默监测——人们是否依旧在慢慢靠近。

系统最后写道:

“我终于明白,不是所有光都需要观众。有些光,只是要在黑暗里等一个人,哪怕只一个。”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