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省城的风渐渐带了凉意。林辰他们的“勤工俭学服务站”己经成了校园里的“地标”,不仅卖文具、做复印,还接了不少定制业务——外语系的圣诞贺卡、物理系的实验报告封面、甚至学生会的新年挂历,都找他们做。
宿舍西人分工越来越细:林辰负责对接客户、把控质量;王浩管采购和砍价,批发市场的老板见了他都头疼,说“这小子比我还精”;李哲用电脑设计图案,从最初的简单线条到后来的复杂排版,技术突飞猛进;张强则成了“物流专员”,骑着辆二手自行车,穿梭在各个院系之间送货、收款,风雨无阻。
这天傍晚,张强顶着寒风回来,冻得鼻尖通红,怀里却紧紧抱着个布包。“林辰,你看我带啥回来了?”
打开一看,是几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毛衣,针脚细密,颜色是沉稳的灰色和藏蓝。“这是我妈给我织的,说天冷了,让我穿暖和点。她还多织了两件,说让你试试,看合不合身。”
林辰拿起一件灰色毛衣,触手温暖厚实,心里一阵热流涌过。他知道张强家条件不好,一件毛衣的线钱,可能是他母亲攒了好几天的菜钱。“替我谢谢阿姨,太贵重了。”
“你帮我那么多,这算啥。”张强挠挠头,“我妈说,你是个好人,让我跟你好好学。”
林辰没再推辞,把毛衣穿上,大小正合适。“真暖和。”他笑着说,“等放假,我给阿姨带点省城的点心。”
冬天的生意比秋天更忙。学生们怕冷,懒得跑远路,服务站的“送货上门”业务火了起来——一桶泡面、一包瓜子、甚至一床暖水袋,只要打电话,张强就骑着自行车送过去,收5毛钱跑腿费。
王浩又发现了新商机:“最近校门口的录像厅老放香港武打片,学生们挤破头去看,但录像带租一次要2块,还总抢不到。咱要不要弄几盘录像带,在宿舍里开个‘迷你放映室’?”
那时候录像机是稀罕物,一台要上千块。林辰犹豫了一下:“风险有点大,学校不让在宿舍用大功率电器。”
“偷偷的嘛!”王浩压低声音,“找个没人的空宿舍,拉个帘子,一次进5个人,每人收1块,一天放3场,也能赚不少。”
李哲推了推眼镜:“我可以弄个‘排片表’,提前写好放啥电影,贴在信息栏上,还能搞‘情侣专场’,多收5毛。”
张强也心动了:“我负责看门,不让老师发现。”
看着三人跃跃欲试的样子,林辰叹了口气:“行,但规矩得定好——只放正版录像带,不扰民,老师来了立刻停。”他知道年轻人爱热闹,这生意确实能赚,但必须守住底线。
“迷你放映室”开在宿舍楼顶层的空房间里,王浩找他爸借了台录像机,林辰去音像店租了《英雄本色》《倩女幽魂》等热门影片。第一天就爆满,5个座位加了3个小马扎,收了8块钱。
学生们觉得新鲜又划算,口口相传,没几天就排到了一周后。王浩算过账,扣除租录像带的钱,一天能赚20多块,比卖文具还稳。
但林辰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提醒三人:“见好就收,别太张扬。”
果然,半个月后,教导主任带着学生会干部“突击检查”,幸好张强提前看到,关了机器,把人都疏散了,才没被抓到。虽然有惊无险,但林辰还是决定停掉放映室:“赚钱重要,学业更重要,别因为这个受处分。”
王浩虽然舍不得,但还是听了林辰的话:“行,听你的。反正也赚了不少,够咱买台新复印机了。”
冬天最忙的日子,是圣诞节和元旦。学校里的情侣们忙着互送礼物,服务站的“礼品包装”业务火了——一张彩色包装纸、一根丝带,收5毛钱,林辰他们一天就能包上百份。
苏婉的中文系元旦晚会,邀请函和节目单也是林辰他们做的。李哲设计了烫金的花纹,印在米黄色的纸上,还配了中文系的系徽,苏婉拿到手时,眼睛亮得像星星:“太好看了!比印刷厂做的还精致!”
晚会那天,苏婉特意给林辰留了张票。林辰第一次看中文系的晚会,诗朗诵、话剧、合唱,气氛温馨又热闹。当看到节目单上印着“设计:勤工俭学服务站”时,他心里挺自豪。
晚会结束后,苏婉送林辰到门口,递给他一个小盒子:“圣诞礼物,迟到的。”
打开一看,是一条围巾,藏蓝色的,和张强母亲织的毛衣很配。“我自己织的,可能有点粗糙。”苏婉脸颊微红。
林辰心里一暖,把围巾围在脖子上,长度正好:“不粗糙,很暖和。谢谢。”
“不客气。”苏婉看着他,笑了笑,“听说你们服务站快成‘校园万能店’了,啥都能做。”
“还差得远呢。”林辰挠挠头,“就是想试试,能做到哪一步。”
“我相信你能做到很多事。”苏婉的眼神很认真,“你跟别人不一样,你知道自己要什么,还愿意为了目标努力,这很难得。”
这句话像一股暖流,淌过林辰的心田。前世的他,浑浑噩噩,从没人这样肯定过他。他看着苏婉被路灯拉长的身影,忽然觉得,这个冬天好像没那么冷了。
放寒假前,宿舍西人算了算,这半年来,服务站一共赚了12000多块,扣除成本和房租,每人分到了2800块。这在当时,相当于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
“回家过年,我能给我爸妈买台彩电了!”王浩兴奋地说。
“我要给我妹妹交学费。”张强眼里闪着光。
李哲推了推眼镜:“我想攒钱买台电脑,自己编程。”
林辰看着他们,心里很满足。他不仅赚到了钱,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群可以并肩奋斗的朋友。
回家的前一天,林辰去服务站最后整理一次,马文涛正好路过,笑着问:“寒假不回家?”
“明天就走。”林辰说,“谢谢您这半年的照顾。”
“是你们自己争气。”马文涛拍了拍他的肩膀,“下学期有个‘大学生创业大赛’,省里举办的,有奖金,还能推荐去企业实习。我觉得你们可以试试,把服务站的模式写出来,说不定能拿奖。”
这又是个新机会。林辰点点头:“我们一定试试。”
收拾好行李,林辰戴着苏婉织的围巾,背着张强母亲织的毛衣,踏上了回家的火车。窗外的风景飞逝,他心里却很踏实。
这个冬天,不仅有寒风,更有朋友的暖意、长辈的扶持,还有……一丝悄然萌发的情愫。
他知道,这个寒假过后,等待他的,将是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