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燃爆1990
重生之燃爆1990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重生之燃爆1990 > 第13章 创业大赛与市场新洞察

第13章 创业大赛与市场新洞察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之燃爆1990
作者:
伊骨瓷
本章字数:
4380
更新时间:
2025-07-08

开春后的校园,处处透着生机。柳树抽出新芽,图书馆前的玉兰开得正好,林辰他们的“勤工俭学服务站”也迎来了新变化——李哲用攒的钱买了台打印机,代替了之前的油印机,打印出来的资料字迹清晰,价格还和以前一样,生意比寒假前更火了。

“创业大赛的报名表我领回来了。”林辰把表格放在桌上,“截止日期是下月底,我们得赶紧准备。”

王浩凑过来看:“要写‘创业计划书’?那是啥?跟咱平时的账本一样吗?”

“差不多,但得更详细。”林辰说,“得写清楚我们做了啥、怎么做的、赚了多少钱、以后想咋发展,最好还得有数据支撑。”他看向李哲,“这活儿估计得靠你了,你写东西比我们强。”

李哲推了推眼镜:“我可以试试,但得你们把细节都告诉我,尤其是数据——比如每个月的销售额、成本、利润,还有客户反馈。”

接下来的日子,宿舍西人忙得脚不沾地。张强翻出所有的送货单和收款记录,一笔笔核对;王浩跑了趟批发市场,拿回了近半年的进货凭证;林辰则整理了服务站的运营模式、客户群体分析;李哲负责把这些内容汇总成文字,每天泡在图书馆查资料,研究怎么写才能更专业。

苏婉听说他们要参加创业大赛,特意送来了几本关于写作的书:“我问了我们系的教授,他说计划书要逻辑清晰,重点突出,最好能有点创新点。”

“创新点……”林辰看着服务站的业务,陷入沉思,“我们现在做的都是‘被动服务’,客户需要啥,我们就提供啥。能不能搞点‘主动服务’?”

“主动服务?”王浩没明白。

“比如,我们可以做个‘校园生活指南’。”林辰说,“把学校周边的餐馆、理发店、书店的信息汇总起来,标上价格、特色,甚至学生评价,印成小册子,免费发给新生,上面可以印我们服务站的广告。”

李哲眼睛一亮:“还能搞‘代订服务’!比如校外的蛋糕店,学生想订生日蛋糕,我们可以代收订单,拿点提成;还有火车票,学生买票要去火车站,我们可以集中代办,收点手续费。”

“这个好!”张强连连点头,“我上次帮外语系的同学代买火车票,他非要给我5块钱跑腿费,我没要。要是正规代办,既能赚钱又能服务同学。”

几人越说越兴奋,把这些新想法都加进了创业计划书里。李哲熬夜改了好几版,从最初的三页纸扩充到十几页,还配上了图表和数据,看起来专业了不少。

提交计划书那天,林辰特意请马文涛看了看。马文涛翻到“未来规划”那一页,指着“复制模式到周边高校”那句话,赞许地点点头:“这个想法有远见。你们现在做的是‘校园经济’,把模式复制出去,就能做成‘区域经济’。”他顿了顿,“我帮你们联系了个评委,是省经贸委的老同事,他对大学生创业挺支持的,有空你们可以去拜访一下。”

这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林辰连忙道谢,心里更有底了。

比赛那天,林辰作为代表上台答辩。台下坐着不少教授和企业家,其中就有马文涛的老同事,王主任。

“你们的服务站,解决了学生的哪些痛点?”王主任问道。

“主要是‘便利性’和‘性价比’。”林辰从容回答,“学生买文具、复印资料,不用跑远路;定制系服、奖杯,能拿到比校外更低的价格。我们相当于校园里的‘供需桥梁’,既帮学生省钱,又帮商家拓客。”

“你们提到要复制模式,怎么保证复制后能成功?”另一个评委问。

“我们有三个优势:一是成本控制,王浩能拿到最低的进货价;二是技术支持,李哲能做信息化管理;三是服务网络,张强能建立稳定的配送团队。”林辰说,“最重要的是,我们懂学生的需求,知道他们想要啥,讨厌啥。”

答辩结束后,评委们私下讨论了很久。宣布结果时,主持人念道:“一等奖——省财经学院‘勤工俭学服务站’团队!”

宿舍西人激动地抱在一起,王浩甚至跳了起来。马文涛和苏婉坐在台下,笑着为他们鼓掌。

拿到一等奖的奖金5000块,还有一个去省外贸公司实习的名额。几人商量后,决定让林辰去实习:“你去最合适,能学到大公司的管理经验,对我们以后发展有好处。”

实习期间,林辰大开眼界。省外贸公司里来往的都是外国人,谈的都是“进出口”“订单”“汇率”,这些他只在课本上见过的词,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生意。他跟着师傅跑工厂、看样品、做报关单,学到了不少东西。

“小林,你很聪明,也很踏实。”师傅拍着他的肩膀,“现在国家鼓励‘外向型经济’,做外贸很有前途。你要是毕业后想干这行,我可以帮你引荐。”

林辰很感激,但他心里有自己的想法:“谢谢师傅,但我还是想先从校园和本地市场做起,打好基础。”

师傅笑着点头:“也好,一步一个脚印,更稳当。”

实习结束后,林辰带回了不少新思路。他发现外贸公司处理订单的流程很规范,从客户咨询到发货收款,都有标准步骤。他把这些流程简化后,用到了服务站的运营中,效率提高了不少。

这天,马文涛找到林辰,递给她一份邀请函:“下个月有个‘全省青年创业交流会’,邀请了不少成功的企业家,我给你们报了名,去听听,多认识点人。”

林辰接过邀请函,心里一阵激动。他知道,这又是一个新的机会,一个让他们从“校园生意”走向更广阔天地的机会。

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服务站,货架上的文具摆放得整整齐齐,复印机旁还堆着没发完的“校园生活指南”。林辰看着这一切,又看了看手腕上苏婉织的围巾,心里充满了干劲。

他知道,创业之路还很长,但只要他们几人齐心协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总有一天,能实现那个“开公司”的梦想。

而那个梦想,己经在他心里,悄悄生根发芽。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