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肆!”
虽然使用锦衣卫守宅实情存在,可蓝银却声称是在考虑国家的长久稳定。
这种说法似乎在暗指他蓝银即代表着大明。
这样讲,无疑可以解读为叛逆之言。
朱和尚的表情更显冷峻。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食为根,陛下……”
关于土豆,蓝银据实告知。
朱和尚回忆起来,便想到了一个曾经激怒过自已的事件——
杨宪曾呈给他几束稻谷,说是来自大明国内生产,实际上却是从西洋的商船购买所得。
尽管最初这件事让朱和尚非常高兴,
但是事后,得知通海的他又愤怒不已。
尽管杨宪被处死与此事并无直接关系,
但它的确极大地刺激到了朱和尚的敏感神经。
现在。
蓝银所言的土豆,在朱和尚听来,比起过去杨宪的谎言似乎更加难以置信。
“臣不同于杨宪,臣所述的每一句话都是实情。
明年春至之时,定能有所见证。”
蓝银对自已提到的土豆充满信心,提议道:“臣希望与陛下赌一局。”
“赌?”
朱和尚带着好奇注视着蓝银:“要赌什么呢?赌注是什么?”
蓝银说:“等到明年春天,我的土豆定会有好的收成,若有什么意外,皇上再治我罪也不晚。”
“拿自已的性命来打赌?”
朱和尚稍愣,问:“那么你要我什么?”
蓝银不会愚蠢到真的索要朱和尚的生命,他轻声说:“我只是想留在应天。”
“好吧,我跟你赌。”
朱和尚站起身,“但是万一你输给了我,我也不要你的命,而是五十军棍,你能接受吗?”
朱和尚内心并不打算将蓝银视为随便抛弃的棋子。
“臣愿意承受。”
蓝银马上回答。
朱和尚对手下的锦衣卫挥了挥手,“给他松绑。”
锦衣卫开始解开捆绑蓝银的绳子。
“陛下,这些……”
旁边的一个宦官走近朱和尚身旁,目光投向一边的飞鱼服和绣春刀。
“给他吧。”
朱和尚说完后便转身离去。
令朱和尚最生气的是蓝银所做两件事情:
1. 未经允许擅自声明将保护商人。
2. 私下调遣锦衣卫监视某府邸。
第一点已解释清楚,与朱雄英有关。
对于这一点朱和尚不再介意,而关于第二点,两人已立下赌注,等到春季来临……
无论如何,那时惩罚也不迟。
朱和尚在这方面确实是个善于事后清算的人物。
然而更重要的是……
此刻朱和尚并无暇关注这些小事,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更重要的事情——朱雄英身上。
“蓝大人,多有得罪。”
解绑完毕后,几位锦衣卫恭敬地送来飞鱼服,并为他整理穿戴好。
衣物整好之后,他们又递上绣春刀。
两次被关进锦衣卫监狱,均能安然无恙地离开,这对于明初来说,无疑是个稀奇事件。
“为陛下办事,岂能说得罪二字?”
蓝银微微一笑,大踏步离开监狱。
……
皇宫里。
朱和尚正在与朱彪商讨国家大事,没有提及关于常氏的状况。
二人谈论至夜深,朱彪随后告退。
待朱彪离开,旁边的毛骧上前轻声说道:“陛下,事情查明了。”
“你说说。”
朱和尚眼神寒冷。
“根据调查,给太子妃提供的补品均来自吕家。”
毛骧如实报告。
朱和尚闻言沉默,虽然他早已有所猜测,但仍感不可思议。
“这个蓝银……”
朱和尚冷笑道,“哪里是什么不知道内情,分明是把这烫手山芋抛给我了。”
毛骧低头不敢言语。
“你怎么看?”
朱和尚问道。
听到这问题,毛骧脸色发白,立刻行礼答道:“微臣不敢妄测。”
“你说就是,朕赦你无罪。”
朱和尚说。
毛骧轻轻回应:“依微臣之见,目前没有直接证据可以明确指证吕家。”
毛骧这一点不同于徐达。
假如徐达,即便朱和尚保证不会怪罪,他也绝对不会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
但,
毛骧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
那些补品虽然是线索,但也只能算是一种可能。
即便经过御医检测,确认它们是对母子均有益的好东西。
就算吕家真的在背后搞鬼,一旦抓到他们面前,他们也可以说自已不知情或出于好意而误做事等理由来辩解。
对于这类说辞,
别说吕家难以反驳,即使是御医面对此类情况也同样头疼。
朱和尚一向主张绝不宽恕任何嫌疑,但在处理内部事务时,
尤其是对待自已的家人时,
他的立场更为谨慎。
一方面考虑到与朱彪的关系,
另一方面也需要顾及吕家人的态度。
俗语说:清官难断家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