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11点35分,从潭州开来的韶山红号火车缓缓驶入了京都火车站一号车道。
随着火车的停靠,车门打开,乘客们开始陆续下车。在一号车厢里,蒋世国帮助杨进渊一家人提起了一个沉重的大行李箱。
周敏丽微笑着对蒋世国说:“世国,这个星期天你休息了,可以来我家里,尝尝家乡的湘菜。”
杨进渊接着说:“九月份开学,你可以去京都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旁听,系统的学习心理学。
我听说京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内有许多英法德语种原文的心理学著作,多读一些原著对心理学的思想要理解深刻一些。”四人一边交谈,一边走出了车厢,一起向出站口前进。
在出站口,杨菁英突然好奇地问道:“世国哥哥,你为什么这么厉害,十九岁就大专毕业了。
还懂得俄语、英语、法语,如果你把爸爸妈妈说的‘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都学会了的话,你这是‘七种全会’了。
记得每周星期天来辅导我,我明年一定考上京都大学。”蒋世国微笑着回答:“菁英,学习语言就像攀登山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
我之所以能掌握这些语言,是因为我从小就对语言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每天都会花时间去阅读、去听、去说,不断地练习和应用。
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它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化和思想。至于辅导你,我很乐意,但关键还是要靠你自已努力。
京都大学是个很好的目标,我相信你有这个潜力。”他们一边交谈,一边走出了车站,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为他们的未来涂上了一层希望的色彩。
出站口处,有个年轻人高举“杨进渊教授”的牌子,蒋世国也看到了一个身穿83式警服的人举着“蒋世国”的牌子。
蒋世国对杨进渊一家人说:“杨教授,周老师,菁英同学,接我的人到了。我先去报到,常联系!”杨进渊教授微笑着回应:“好的,世国,祝你一切顺利。
我们保持联系。”随后,蒋世国向举着牌子的警员走去,而杨教授一家则继续他们的旅程,和接待人一起乘坐吉普车前往京都师范大学。
在阳光下,他们的心情和天气一样晴朗,对将来满怀信心。杨进渊教授与周敏丽坐在吉普车后座,谈论着即将举行的学术会议和教学安排。
杨菁英满怀憧憬地看着窗外,想着自已明年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对她而言,这不是空想,而是努力就能达成的目标。
她立志效仿蒋世国,不停地学习,持续提升,直到自已能站在大学的讲台上,传授知识。
蒋世国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位前来接他的警员,他面带微笑,礼貌地说:“你好,我是蒋世国。”
那位警员放下手中的接人牌子,脸上露出热情的笑容,他热情地握住蒋世国的手,回应道:“你好,我是二局的司机刘学兵,是谭主住安排来接您的。我们只需要走几分钟就能到达停车场。”
大约十五分钟后,蒋世国坐上了刘学兵驾驶的警用吉普车,车子在繁忙的城市街道上穿梭,一个半小时后,他们顺利到达了警察总部。
在车上,蒋世国与刘学兵交谈起来,他试图了解一些关于警察总部的基本情况。刘学兵耐心地向他解释了总部的组织结构和各部门的职能。
车子缓缓驶入总部的地下停车场,刘学兵熟练地停好车,然后领着蒋世国通过一系列严格的安全检查,最终来到了谭主住的办公室。
蒋世国站立行警礼后,庄重地说:“谭主任,新警员蒋世国向您报到,请您指示。”谭主住心里想着:“这可是老局长的侄孙啊,当年我还是老局长的警卫员,二十多年过去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他连忙起身迎接,热情地说:“世国,欢迎你加入二局,我代表局党委进行任前谈话…你将分配在五处,即国有经济情报信息分析处,处长是石舞江,我送你去五处。”
谭主住带着蒋世国穿过长长的走廊,沿途向他介绍着各个部门的功能和职责。
他们经过的办公室里,警员们忙碌地处理着各种案件和情报。蒋世国注意到,每个办公室的门上都挂着标识牌,清晰地显示着部门名称和负责人。
谭主住边走边说:“五处的工作非常关键和敏感信息,要严格保密和信息安全,它负责收集和分析有关国有经济的情报,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稳定。”他们最终来到了五处的办公区,石舞江处长已经在门口等候。
石舞江处长是一位中年女性,她穿着整洁的制服,显得干练而专业。她热情地与蒋世国握手,并表示欢迎。
谭主住向石舞江交代了几句,然后对蒋世国说:“世国,我还有其他事务要处理,你跟着石处长好好学习,尽快熟悉工作。”说完,谭主住便离开了。
石舞江带领蒋世国参观了五处的各个科室,并向他介绍了团队成员。蒋世国发现,五处的警员们都在专注地工作,有的在分析数据,有的在撰写报告,还有的在进行情报交流。
石舞江告诉蒋世国:“你的第一项任务是熟悉我们的工作流程和情报分析方法。
接下来,我会安排一位经验丰富的警员带你一起工作,帮助你快速上手。”蒋世国感到既兴奋又紧张,看到熟悉的亲人,激动的喊着:“舞江姑姑。”
石舞江严肃的声音:“工作场所要称呼职务。今天晚上去姑姑家里吃饭!”
蒋世国连忙笑着说:“是,石处长。我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蒋世国跟随石舞江继续参观,他们来到了一个宽敞的会议室,墙上挂着各种图表和案件进度表。
石舞江指着其中一张图表说:“这是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案件,每个案件都有详细的进度跟踪和分析。
你将学习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来协助我们的工作。”蒋世国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理解。
石舞江接着说:“记住,细节决定成败。在情报分析中,每一个小细节都可能成为破案的关键。”蒋世国深感责任重大,他明白自已需要尽快适应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方法。
在参观的最后,石舞江带着蒋世国穿过了一条长长的走廊,来到了一个相对安静的办公室。
这个办公室虽然不大,但布置得井井有条,墙上挂着各种荣誉证书和案件分析图表,显示了这个部门的严谨和专业。
石舞江推开门,带着蒋世国走了进去,并向他介绍了一位资深警官。
这位警员名叫丁祥兵,是五处副处级干部,大约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
他身材中等,眼神锐利,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丁祥兵在警界有着多年的丰富经验,处理过无数复杂的案件,对情报分析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石舞江认真地对蒋世国说:“祥兵会是你的技术导师,而我是你的思想导师。我们将一起工作,我希望你能从他那里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
蒋世国听后,对丁祥兵表示了深深的敬意,并承诺会虚心学习,不辜负石舞江的期望。
丁祥兵微笑着拍了拍蒋世国的肩膀,用温和的语气说:“没问题,我会尽我所能指导你。”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长者的慈祥和对后辈的期望。
蒋世国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知道,自已已经迈出了成为优秀警察的第一步。他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