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后的仓库,宛如一片末日废墟,散发着刺鼻的焦糊味。原本坚实的屋顶,已大面积坍塌,残碎的瓦片七零八落地,散落一地,在黯淡的光线下,泛着死寂的灰。
墙壁被熏得漆黑,部分墙体开裂,摇摇欲坠,仿佛不堪一击的老人,在风中瑟瑟发抖。
仓库内部更是惨不忍睹,那些曾经存放货物的架子,已化为焦炭,扭曲变形,货物也被烧得面目全非,只剩一些无法辨认的残骸。
地面上满是灰烬,混合成一片泥泞,偶尔还能看到未燃尽的木块,冒着丝丝青烟,整个场景无不诉说着,火灾的无情与惨烈。
面对如此惨不忍睹的状况,生产队自然不能对其放任不管,必然要对这片废墟,加以妥善的处置。
而在众多需要处理的事项之中,首当其冲且最为棘手的,便是那三间受灾,极为严重的瓦房。
这三间砖房,在生产队的历史长河中,也曾占据过重要的一席之地,承载着往昔的诸多回忆与故事。
李玉山,作为生产队里的资深成员,对这三间砖房可谓是知根知底,见证了它们的建造过程,知晓其每一块砖瓦的来历,熟悉其每一处结构的特点。
故而在近些日子以来,他的身影时常悄然出现在仓库四周,或是缓缓踱步,眼神中满是思索与估量;或是驻足凝视,心中暗自盘算着各种可能性。
内心深处,已然悄然萌生出一个,大胆而又充满憧憬的念头——将这三间瓦房买下。
毕竟,这座仓库虽说,已被大火无情地吞噬,遭受了重创,但幸运的是,其大体的墙体,依然倔强地屹立不倒,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它曾经的坚韧与稳固。
此外,屋顶的瓦片虽说有部分被焚毁,但尚有半数保存相对完好,尚可继续发挥其遮风挡雨的功能。
李玉山心中暗自思忖,只要略加精心修缮与填补,想要让这三间瓦房恢复如初,或许并非是一件遥不可及的难事。
尤为关键的是,这三间仓库所处的地理位置,甚为独特且颇具优势。其周遭并无其他住户紧密毗邻,这就意味着日后,若在此处居住,将会拥有相对独立,且宁静的生活空间。
更为的是,其所占有的宅基地面积颇为可观,仅是房前屋后那片空地,粗略估算便足有五六分土地之多。
李玉山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美好的画面:待到他日若能成功将此处购下,他便可以充分发挥,自已的创意与勤劳,精心打造出,一座独门独户的温馨院落。
在那片宽敞的土地上,可以栽种各类应季的蔬菜瓜果,让绿色与生机,填满每一个角落。
清晨,在鸟儿的欢歌声中醒来,踏入菜园,亲手采摘带着露珠的新鲜蔬果,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傍晚,在夕阳的余晖下,与家人围坐在院中,分享着一天的趣事,享受着那份宁静与惬意。
这般生活,简直堪称完美至极,光是想想,便足以令人心驰神往。
然而,理想固然美好,现实却总是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与挑战,令李玉山陷入深深的犹豫不决、难以决断境地的,是他全然不知生产队,究竟会以何种价格出售此房产。
这一未知因素,如同一片厚重的乌云,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让他的内心始终处于一种忐忑不安的状态。他拿捏不准自已是否应当果断出手购买,毕竟这不仅仅是一笔简单的交易,更关乎着他家庭,未来的生活走向与质量。
况且,如今李玉山的家中共有五口人,居住空间本就十分有限,显得极为局促。一家人只能在,那狭小的空间里,彼此紧挨相依,生活中诸多不便之处时常显现。
家中仅有的一间小厨房,更是狭窄得让人转身都颇为困难,每一次烹饪饭菜,都仿佛是在进行,一场艰难的战斗。
随着孩子们日渐长大,他们对独立空间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般拥挤的居住环境,势必会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李玉山时常担忧,倘若待到孩子成年之后,难道还要让一家五口,继续蜗居于这区区一间房屋之中吗?
这种担忧如影随形,不断地在他的脑海中回荡,促使他不得不为家庭的未来,寻找新的出路与希望。
鉴于以上种种复杂的顾虑与考量,李玉山在近段时间内,对这件事的发展态势,予以了高度的关注,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放松。
他四处打听消息,试图从各种渠道获取有关仓库,出售的蛛丝马迹,同时也在内心深处反复权衡利弊,计算着自已的经济实力,与承受能力。
终于,那个决定仓库命运,重要时刻来临了,处理仓库的这天晚上,夜幕刚刚降临,村里的人们,便早早地吃完了晚饭,怀着各自不同的心情,纷纷朝着队长家里走去。
此次会议,为了体现公平公正,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生产队特意请来了,三十多个在村里声望比较高的,代表参加。
这些代表们,或是家族中的长辈,德高望重,深受村民们的敬重;或是村里的能人们,在各自的领域有着出色的表现,与丰富的经验,他们的到来,无疑为这场会议,增添了一份庄重与严肃。
会议一开始,村长与队长,便神色凝重地将仓库的大致情况,向众人详细地讲了一遍。
村长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说道:“如今咱们村都已经分田到户了,这仓库的作用也不像以前那么大了,放在这儿也只是白白地占据空间,倒不如干脆直接处理掉,也好让它能有个新的归宿。咱们就按照价高者得的方式,来进行拍卖,这样既公平又合理,大家对此有什么意见吗?”
村长的话音刚落,会场上便响起了,一阵轻微的议论声,不过,很快大家便纷纷表示同意,毕竟这种方式在大家看来,确实是最为公正,且透明的处理办法。
经过一番热烈的商量与讨论,队长综合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之后,最终决定以一百五十元作为起拍价,每次加价十元钱。在那个年代,一百五十块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足以在当时娶一个老婆,由此可见其价格的不菲。
同时,队长还特别强调,如果拍卖成功,中标者必须在三天之内,就要将钱交上,否则过期作废,仓库将重新进行竞拍。
这一严格的规定,也是为了确保整个拍卖过程的严肃性与有效性,避免出现中标者随意反悔,或拖延付款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