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大风起兮云飞扬
大汉帝国:大风起兮云飞扬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汉帝国:大风起兮云飞扬 > 第3章 临朝称制两少帝

第3章 临朝称制两少帝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汉帝国:大风起兮云飞扬
作者:
哼伯
本章字数:
12054
更新时间:
2025-03-21

1,惠帝驾崩太后制

前188年9月,长安,阴。

未央宫一片素白,汉惠帝刘盈的灵柩停放在大殿中央,烛光摇曳,气氛凝重压抑。吕雉身着丧服,站在灵柩旁,神色哀伤,却只是干哭,不见眼泪。大臣们身着素服,整齐排列,面容悲戚,却也隐隐察觉到气氛的异样。

左丞相陈平低声叹息:“陛下英年早逝,实在是我大汉的不幸啊。”

右丞相王陵微微点头,目光望向吕雉:“只是太后这哭声,似乎少了些真心啊。”

未央宫大殿,灵柩周围摆满了白色的鲜花和祭品,墙壁上的画像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有些模糊,大臣们的身影在烛光中若隐若现,低沉哀伤的哀乐,在大殿中回荡,似是为刘盈的离去而悲歌。偶尔传来的风声,吹得殿内的烛火摇曳不定。

宫殿的偏殿内,留侯张良之子张辟强和陈平相对而坐,张辟强虽年仅十五岁,却神色沉稳,眼中透着聪慧。

张辟强轻声说道:“丞相,太后只有皇帝这一个儿子,如今驾崩,却干哭不悲,您可知缘由?”

陈平眉头紧皱,疑惑道:“是何缘故?还望公子明示。”

张辟强微微前倾,压低声音:“皇帝无成年之子,太后顾忌的是你们这些老臣。若丞相请求太后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二军,让吕家之人入宫掌权,太后便会安心,我们也可免受灾祸。”

宫殿偏殿,布置简洁,偶尔传来的脚步声,更增添了几分紧张,似是权力博弈的前奏。

翌日,朝堂之上,陈平出列,跪地奏请。

陈平高声道:“太后,如今局势微妙,臣恳请太后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二军,吕家之人入宫掌权,以安社稷。”

吕雉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微微点头:“准奏。”

大臣们一片哗然,有的面露惊讶,有的微微皱眉,但都不敢出声反对。

朝堂大殿,吕雉高坐凤椅,神色威严,大臣们整齐排列,大臣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此时,吕雉回到灵柩前,她的哭声变得哀恸起来,泪水夺眶而出。大臣们看着吕雉的变化,心中各有所思。

陈平低声暗暗对旁边的王陵说:“看来,这权力的安排,才是太后真正在意的啊。”

王陵无奈地摇头:“罢了,只希望大汉能长久太平。”

未央宫大殿,灵柩前的吕雉悲痛欲绝,哀伤的音乐似乎此刻达到高潮,吕雉的哭声在大殿中回荡,与之前的干哭形成鲜明对比,大臣们站在周围,神色复杂,整个大殿弥漫着悲伤与无奈。

同年九月,刘盈安葬完毕。新太子即位,吕雉站在新帝身旁,神色威严。

吕雉高声宣布:“自今日起,朝廷号令皆出自本宫!”

大臣们跪地高呼:“太后万岁!万岁!万万岁!”

未央宫大殿,新帝坐在龙椅上,稚嫩无比。吕雉站在一旁,气场强大。大臣们整齐跪地,一动不动。

2,吕氏欲王庭力争

前187年,长安,多云。

未央宫大殿,气氛凝重肃穆,吕雉高坐凤椅,神色威严,扫视着殿下群臣。

吕雉声音沉稳,却暗藏威严:“本宫称制以来,大汉初定,如今有意封吕台等为王,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左丞相王陵大步出列,神色坚定,毫无惧色,跪地首言,言辞激烈,声如洪钟:“太后!高皇帝曾杀白马立下誓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如今封吕氏为王,此乃违约之举,臣万难从命!”

王陵的话语掷地有声,在大殿内回响,大臣们一阵骚动,纷纷投来惊讶的目光。吕雉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眼中闪过一丝不悦。

右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对视一眼,随后出列,恭敬拱手。

陈平不卑不亢:“太后,高皇帝平定天下,封子弟为王;今太后称制,欲封兄弟及吕氏亲族为王,亦无不可。”

周勃点头附和:“臣附议。”

大臣们的议论声再次响起,吕雉的脸色缓和,眼中露出一丝满意。

大殿上,陈平与周勃站在王陵不远处,三人形成鲜明对比,吕雉的目光在他们身上来回扫视。

罢朝后,内殿偏厅,布置简洁,只有几张桌椅,王陵、陈平和周勃站在厅中,气氛剑拔弩张。王陵满脸怒容,指责陈平和周勃。

王陵愤怒地指责:“当初与高皇帝歃血为盟,诸君难道不在场吗?如今高皇帝驾崩,太后以女主政,欲封吕氏为王,诸君却一味迎合,违背誓约,日后有何面目去见高皇帝于地下!”

陈平神色平静,缓缓说道:“在当面斥责、当庭力争方面,我不如您;但说到保全社稷,维护刘氏后人,您却比不上我。”

王陵一时语塞,无言以对,只能气愤地拂袖而去。

不几日,朝堂之上,吕雉再次端坐凤椅,宣布旨意。

吕雉声音洪亮,不容置疑:“将王陵调任少帝太傅,陈平升任右丞相,审食其为左丞相!”

大臣们跪地领旨,高呼:“臣等遵旨!”

大臣们的呼喊声整齐而响亮,回荡在大殿内。

有一首《朝堂权争》:

太后称威议吕王,王陵首谏韵铿锵。

陈周附意权更迭,汉室朝堂起暗浪。

3,亲信掌权吕封王

前187年,长安,晴。

未央宫议政厅,气氛凝重,烛火摇曳。审食其站在吕雉身旁,神色傲然,众大臣恭敬地上前汇报政务,眼神中却难掩不甘与无奈。

一位大臣恭敬却带着一丝勉强地说道:“审大人,此事还需您定夺。”

审食其微微点头,目光扫视众人:“呈与太后,再做商议。”

吕雉端坐在主位,神色威严,微微颔首:“嗯,按规矩办。”

不几日,皇家宗庙,建筑古朴庄重。宗庙之内,庄重肃穆的音乐,祭祀的钟声缓缓响起,香烟袅袅,墙壁上刻满了先辈的功绩。吕雉神色庄重,缓缓上前,献上祭品,吕雉站在祭台前,身后是一众吕氏族人,神态各异。

吕雉声音低沉而坚定:“今日追尊父亲吕公为吕宣王,长兄吕泽为悼武王,愿我吕氏先辈护佑,吕氏一族昌盛。”

一段时间后的某日,未央宫朝堂之上,吕雉高坐凤椅,下方吕氏族人站列两旁,神色兴奋。

吕雉声音洪亮,传遍大殿:“封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

每念一个名字,被封者(吕台、吕产、吕禄三个侄子等)便上前跪地谢恩,大殿内一片高呼谢恩之声。

未央宫大殿,龙椅凤榻高高在上,金色的装饰在阳光下闪烁,大臣们有的面露不悦,有的则默默不语,吕氏族人则满脸得意,兴高采烈。

又过了几日,吕府,多云。

吕禄的女儿坐在闺房内,面容娇羞,却又带着一丝忧虑。柔和的珠光,照在吕女苍白美丽的脸上,面颊上似乎何时己有了泪光。吕禄走进来,神色关切。

吕禄轻声安慰:“女儿,你嫁给刘章(汉高祖长子刘肥的儿子),嫁入刘家,成为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媳,乃是为了我吕氏荣耀,切记要为家族留意,为吕氏着想啊。”

吕女微微点头,低声道:“女儿明白,女儿谨遵父命。”

吕府闺房,温馨雅静,窗外是盛开的鲜花,吕女在窗下的一张梨花椅上坐下来,用一块罗帕轻轻地擦拭了一下眼睛,眼中满是对未来的遐想和无奈。

不几日,宫廷大摆婚宴,宴会之上,灯火辉煌,吕氏女与刘氏侯王们坐在一起,表面上欢声笑语,举杯欢庆,实则各怀心思。吕雉坐在主位,看着这一切,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朱虚侯刘章(汉高祖长子刘肥的儿子)举杯开怀,笑着对吕女:“夫人,今日能与你共饮,实乃幸事。”

吕女微笑回应,弯弯的眉毛更加弯弯了,吕女眼中却暗藏警惕和拘谨,轻轻地回了一声:“侯爷,您客气了,能伺候您是小女的福分。”说完两人便簇拥一起……

宴会大厅,装饰奢华,巨大的水晶吊灯洒下明亮的光芒,众人在宴会上推杯换盏,酒杯碰撞声、人们的交谈声交织不绝于耳。

4,大变革儒法交织

前186年,长安,多风。

未央宫大殿,烛火通明,吕雉高坐凤椅,神色威严。殿内大臣们神色各异,有的面露思索,有的微微皱眉。吕雉缓缓开口,宣布颁布《二年律令》。

吕雉声音洪亮,传遍大殿:“今颁布《二年律令》,此乃我大汉治国之根基,众卿务必全力推行!”

大臣甲出列,拱手道:“太后圣明,只是这律令新规,还需细细研读。”

偏殿内,几位精通律法的官员围坐在一起,桌上堆满了竹简,他们正热烈地讨论着《二年律令》的内容。

只见其中一酸儒官员兴奋地指着竹简:“这爵位继承之法,嫡长子优先,兼顾死事者亲属,合理又周全!”

另一腐儒点头赞同:“还有这财产继承,对女性权益也有细致考量,实乃一大进步。”

偏殿布置简洁,几张矮桌摆放整齐,官员们围坐在一起,专注地研究着律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之前那位酸儒手持秦律竹简,与《二年律令》对比,眼中满是惊叹。

那酸儒感慨道:“想那秦律,刑罚严酷,如今这《二年律令》,减轻刑罚,细化家庭关系,放宽经济管控,实乃仁义之举,顺应民心啊!”

书房内,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律法书籍,老臣坐在桌前,面前摊开着秦律和《二年律令》的竹简,阳光洒在竹简上,似是照亮了大汉法律的新发展道路。

不几日,朝堂之上,这位一位大酸儒站出来,慷慨陈词,讲述着《二年律令》中儒家思想的体现。

大儒(激昂地):“此律令以“亲亲、贵贵”量刑,重视孝道,宽刑待老幼,处处彰显儒家仁爱、宽厚之精神,实乃我大汉之幸!”

大臣们纷纷点头,低声赞同。

长安城内,大殿中央,大儒神色激动,大臣们围绕着他,脸上露出认同的神色,吕雉坐在主位,微微颔首。长安街头,热闹非凡,百姓们围在官员周围,认真聆听律法内容,阳光洒在众人身上,一片祥和。

5,二年律令法偏儒

(此部分为笔者议论,为哲学经济政治文化内容,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首接划走,并不影响对下回的阅读。然而笔者并不能略去,笔者甚至认为这是历史小说的核心部分,这是“史无师,可以为师”的关键,没了这一部分,历史小说就没有灵魂!)

高后二年(前186年),吕雉颁布《二年律令》。《二年律令》作为西汉初期重要的法律文献,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秩序构建和法律思想演变,其在法律体系中呈现出偏向儒家思想的特征,对研究古代法律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年律令的主要内容。《二年律令》包含多种法律规范。在爵位继承上,明确嫡长子优先,同时兼顾死事者亲属继承顺序;户主身份继承则依父母、寡妻、女儿等依次递补,特殊情况奴婢可代户。财产继承方面,女性继承情况细致划分,寡妻、女儿、奴婢在不同情形下有相应继承权利 。刑法规定谋反、叛国等重罪的严厉处罚。行政法规范官员行为,加强监督。在经济法律上,对商业活动、土地制度等做出规定,促进经济发展与规范。

二年律令在秦律上的创新。

一在于刑罚体系优化。秦律刑罚严酷,死刑、肉刑繁多。《二年律令》虽有肉刑保留,但整体减轻。如秦律死刑有腰斩、车裂等多种残忍方式,《二年律令》死刑执行方式减少,赎刑规定增多,犯罪者可纳财赎罪,缓和刑罚严苛性,体现对人权的一定尊重。

二在于家庭关系规范细化。秦律家庭关系规定简略。《二年律令》则详尽得多,在继承制度上,明确各类继承顺序。如女性财产继承有明确规则,寡妻代户可继承夫家财产,在室女作为户主继承人有继承权,出嫁女在特定情况也有财产获取途径,维护家庭财产传承秩序。

三在于经济法律完善。秦律对经济活动管控严格,国家干预过度。《二年律令》则适应汉初经济恢复需求,放宽商业限制,合理规定商业税收,减轻商人负担,促进商业繁荣。在土地制度上,规范土地买卖、租赁,推动土地资源合理流转与利用。

二年律令从法到儒的特点。

一是在于量刑原则融入儒家理念。以“亲亲、贵贵”为量刑依据,维护家族等级秩序和特权阶层利益。如对有爵位者犯罪,在某些情况下可减轻处罚,体现对贵族身份的尊重;对亲属间犯罪,处罚程度因亲疏关系而异,强调亲情在法律中的作用。

二在于重视孝道与家庭。严惩不孝行为,鼓励父子同居,倡导子为父隐。若子女对父母不孝,法律给予严厉制裁,以强化家庭道德,稳固社会基本单元。国家还推行养老制度,体现儒家尊老、敬老的价值观。

三在于宽刑主义的体现。实行老幼减刑,对于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犯罪,从轻处罚,彰显儒家仁爱、宽厚思想,与秦律的严苛形成鲜明对比。在法律实施中,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体现法律的人文关怀。

总之,《二年律令》在内容和理念上相较于秦律有显著创新,其法律条文从单纯的法家思想主导逐渐融入儒家精神,在刑罚、家庭关系、经济管理等多方面体现儒家的道德观念、仁爱思想和人文关怀,这一转变适应了汉初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求,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古代法律儒家化的进程奠定了重要基础。

6,幼帝悲歌前后帝

前184年,长安,阴雨。

宫廷庭院,周围是精致的亭台楼阁,鲜花盛开。阳光斑驳地洒在宫廷的庭院中,前少帝在庭院中玩耍,脸上却没有孩童应有的天真。一个小太监神色慌张地跑过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前少帝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手中的玩具掉落地上。

前少帝惊恐又愤怒:“你说什么?我亲生的母亲不是当今皇后,是被人害死的?”

小太监颤抖着:“小……小的不敢撒谎,陛下,您小声些……是这么这么一回事!”

前少帝和小太监站在庭院一角,神色各异。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前少帝回到寝宫,满脸怒容,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来回穿梭,他越想越气,忍不住对着空气大声叫嚷。

前少帝咬牙切齿:“他们为何如此狠心,等我长大,一定要为母亲报仇!”

翌日,吕后宫殿,阴雨。

吕后坐在华丽的榻上,神色威严。一个宫女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地向她禀报前少帝的言行。吕后的脸色越来越阴沉,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宫女声音颤抖:“太后,前少帝他……他口出怨言,说长大要复仇。”

吕后怒喝:“大胆!没有我他岂能当黄帝。他竟敢如此忘恩负义,绝不能留这个祸根!”

吕后坐在榻上,如同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宫女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瑟瑟发抖。

忽一日深夜,永巷中一片漆黑,只有几盏昏暗的灯笼摇曳。几个侍卫押着前少帝,走进永巷深处。前少帝挣扎着,却被侍卫紧紧按住。

前少帝惊恐地呼喊:“放开我!你们这群奸佞!我乃堂堂天子……你们岂能这样对我!”

侍卫冷漠地:“陛下,小人得罪了。”

永巷,狭窄而阴暗,墙壁上爬满青苔,地面潮湿。前少帝被押着走在永巷中,身影逐渐消失在黑暗中。只剩下前少帝的呼喊声在永巷中回荡,如鬼哭狼嚎,让人毛骨悚然。风声呼啸,吹得灯笼左右摇晃,雨声凄凄,更添几分悲凉。

须臾功夫,永巷密室中,前少帝蜷缩在角落里,眼神惊恐。吕后带着几个心腹走进来,居高临下地看着他。前少帝试图反抗,却被吕后的心腹制住。吕后冷冷地看着他,一挥手,心腹们便将前少帝杀害。

前少帝绝望地求饶:“太后,饶命啊……”

吕后冷漠地:“你不该有这样的想法,这是你自找的。”

前少帝的求饶声戛然而止,只留下一片死寂。黑暗中,仿佛能听到命运的叹息。前少帝和吕后等人的身影在黑暗中若隐若现,血腥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前184年,长安,晴。

夏日,未央宫大殿,庄严肃穆。吕后高坐于上,神色威严。殿下群臣分列两旁,常山王刘义身着龙袍,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走上高台。吕后宣布刘义继位为帝,改名为刘弘。随后,宣布为刘弘迎娶吕禄之女为皇后。

吕后的贴身太监声音洪亮,传遍大殿:“今常山王刘义,品行端正,朕特立其为帝,赐名刘弘,望众卿辅佐,共保大汉江山!”

群臣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的高呼声响彻大殿,偶尔传来的轻微衣袂飘动声。大殿龙椅上方悬挂着巨大的匾额,殿内装饰金碧辉煌。吕后坐在龙椅旁,神色傲然,刘弘站在高台之上,虽身着龙袍,却难掩紧张与不安。

有一首《前后少帝》:

阴云惨雨覆宫墙,前帝含冤恨未央。

吕后威权倾社稷,后帝登位韵流殇。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