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乱世争雄战关东
190年,荥阳,多风。
十月,荥阳汴水旁,秋风萧瑟,吹过枯黄的草地,发出沙沙的声响,汴水的河水奔腾不息。酸枣联军在曹操、鲍信等人的带领下,士气高昂,朝着成皋县进发,他们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
曹操手持长剑,大声喊道:“将士们,今日我们定要拿下成皋县,推翻董卓的残暴统治。”
然而,董卓早己得知消息,派徐荣率军迎战。徐荣的军队,在汴水旁严阵以待。当酸枣联军到达时,徐荣一声令下,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战场上,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徐荣的军队训练有素,战术精妙,酸枣联军逐渐陷入了劣势。
鲍信焦急地说:“曹兄,这徐荣好生厉害,我们怕是难以抵挡。”
曹操神色凝重,却仍坚定地说:“怕什么,今日就算战死,也要与这董卓贼军拼个你死我活。”
但最终,酸枣联军还是在荥阳汴水旁大败,士兵们西处逃窜,伤亡惨重。
同年十一月,孟津,多风。
冬日的寒风凛冽地吹过孟津,河水在寒风中泛起层层涟漪,孟津的渡口,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董卓亲自率军渡过孟津,他骑在一匹高大的黑色骏马上,身披黑色的披风。
董卓狂妄地大笑:“河内太守王匡,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王匡得知董卓来袭,立刻率军迎战。然而,董卓的军队势如破竹,王匡军根本无法抵挡。战场上,董卓的士兵们如狼似虎,王匡军节节败退。
王匡绝望地说:“这董卓如此强大,难道我等真的无力回天了吗?”
最终,王匡军被董卓击败,河内郡陷入了董卓的掌控之中。
2,江东孙坚小霸王
191年,阳人聚,晴。
春日的阳光洒在阳人聚的大地上,本该是一片祥和的景象,然而此刻却弥漫着战争的硝烟,阳人聚的山川仿佛也在为这场战斗而颤抖。孙坚,这位勇猛无畏的将领,再次率军北上。董卓派胡轸、吕布迎战。胡轸和吕布,一个勇猛善战,一个武艺高强,他们本以为可以轻松击败孙坚。然而,孙坚的.军队却如同一把锋利的宝剑,在阳人聚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战场上,孙坚身先士卒,带领士兵们奋勇杀敌。
孙坚大声喊道:“将士们,为了大汉的尊严,为了百姓的安宁,杀啊!”
在孙坚的带领下,士兵们士气大振,他们如同一群下山的猛虎,冲向胡轸和吕布的军队。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胡轸和吕布的军队被孙坚击败,他们狼狈逃窜,孙坚则在阳人聚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
191年,洛阳,晴。
春日的微风轻轻拂过洛阳城,然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下,却隐藏着无尽的权力斗争,洛阳城的宫殿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严。董卓指使长安朝廷派光禄勋宣璠持节至雒阳封自己为太师。宣璠手捧诏书,来到董卓面前,恭敬地宣读。
宣璠高声宣读:“今封董卓为太师,地位高于各刘姓诸侯王。”
董卓听后,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他的野心终于得到了进一步的满足。
董卓狂妄地大笑:“从今往后,这天下我董卓说了算。”
董卓称尊后,派李傕前来劝降孙坚,被孙坚严词拒绝。随后,董卓的女婿牛辅派遣军队至中牟与朱儁交战,击破朱儁后,又派军队袭击颍川郡阳城县。当时,阳城县的百姓正在举办“二月社”,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场灾难即将降临。牛辅的军队冲进阳城,如同一群疯狂的野兽,开始大肆屠杀百姓。他们见人就杀,见物就抢,整个阳城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
一柔弱妇孺惊恐地喊道:“救命啊,这些恶魔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们。”
一老汉绝望地哭泣:“我们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遭受这样的苦难。”
牛辅的军队屠杀完百姓后,对外宣称是剿灭叛贼得胜归来,还把劫掠来的女人分给士兵。而董卓,更是荒淫无道,奸淫公主、宫女。他的种种暴行,令人发指,激起了天下人的愤怒。
暴行发生后,大谷关至雒阳,夏日的阳光炽热地洒在大谷关至雒阳的道路上,仿佛要将大地烤焦,道路上,孙坚的军队如同一股汹涌的潮水,朝着雒阳涌去。
董卓得知孙坚来袭,亲自率军与其交战。战场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孙坚的军队勇猛无比,董卓的军队逐渐抵挡不住。
董卓惊慌地说:“这孙坚如此厉害,我们快撤。”
最终,董卓败走长安,孙坚得以入雒阳。董卓留下牛辅、李傕、郭汜、张济、董越等人布防在三辅各地,阻挡孙坚继续西进。在这东汉的乱世之中,一场激烈的争雄之战,仍在继续 。
有一首《江东孙坚》:
江东孙坚小霸王,横刀立马战八方。
匡扶汉室雄心在,热血英魂万古彰。
3,郿坞藏金董太师
191年,长安,晴。
西月,长安城门,烈日高悬,阳光炽热地洒在长安城门,城门前尘土飞扬,一片喧嚣。长安城门处,百姓们纷纷避让,脸上带着畏惧与好奇。董卓,这位权倾朝野的枭雄,率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入城。他骑着一匹高大的黑色骏马,眼神中透着凶狠与傲慢。
董卓大声喝道:“让开,都给我让开!”
在人群中,御史中丞皇甫嵩,神色凝重,眼中闪过一丝愤怒。董卓看到皇甫嵩后,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要给这个曾经让他忌惮的人一个下马威。
董卓傲慢地说:“皇甫嵩,见了本太师,还不下跪!”
皇甫嵩心中虽有不甘,但在董卓的淫威之下,也只能无奈地跪下。董卓见状,哈哈大笑,笑声在城门前回荡,仿佛恶魔的咆哮。
董卓入城后,迅速开始巩固自己的权势。他封其弟董旻为左将军,侄子董璜为侍中、中军校尉,宗族内外都入朝为官。一时间,董氏家族在长安城内权势滔天,无人敢惹。
董旻得意洋洋地说:“有兄长在,这天下迟早是我们董家的。”
董璜附和道:“是啊,我们董家从此要飞黄腾达了。”
公卿大臣拜见董卓,都需要下车跪拜,而董卓却不需要回礼。朝廷各要职部门,如尚书,都需要到董卓的太师府汇报工作。太师府内,人来人往,官员们神色慌张,小心翼翼地向董卓汇报着工作。
侍中周毖战战兢兢地说:“太师,这是本月的政务汇报。”
董卓不耐烦地挥挥手:“知道了,退下吧。”
董卓的幕僚们为了讨好他,提出董卓可比姜尚,可称“尚父”。董卓听后,心中十分得意,但他还是想听听蔡邕的意见。
董卓找到蔡邕,神色得意地询问:“蔡邕啊,你觉得我称‘尚父’如何?”
蔡邕心中一惊,他深知董卓的脾气,但还是委婉地劝说。
蔡邕恭敬地说:“太师,姜尚辅佐武王成就大业后才得此尊称。如今您虽权势滔天,但关东叛乱未平,此时称‘尚父’,恐遭人非议。不如等到平定叛乱,返回雒阳后再行讨论。”
董卓听后,沉思片刻,最终听从了蔡邕的建议。
董卓点点头说:“蔡邕所言有理,那就依你所言。”
不久后,长安城东、郿县(董卓封地),长安城东,尘土飞扬,工人们在烈日下辛苦劳作,修筑堡垒的声音此起彼伏,郿县,同样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坞堡在众人的努力下逐渐成型。坞堡内,存放着大量搜刮来的财物,粮食储备足够三十年之用。董卓站在坞堡上,望着自己的“杰作”,心中充满了得意。
董卓狂妄地大笑:“我平定关东后,即雄踞天下,失败了,我也能守在郿坞活到老。”
191年,长安,晴。
某日,长安城横门外,阳光明媚,董卓要去郿坞,公卿大臣到长安城横门外为其送行。董卓设宴款待众人,表面上是一场送行宴,实则是他展示自己权势的舞台。
董卓笑着说:“今日与诸位爱卿在此相聚,实乃难得,大家尽情享用。”
就在众人举杯之时,董卓突然下令,将数百名诱降来的北地郡叛军士兵押了上来。士兵们被带到宴席前,惊恐地看着西周。
董卓冷冷地说:“这些叛贼,今日就让你们见识一下本太师的手段。”
随后,董卓下令将这些士兵虐杀。士兵们的惨叫声不绝于耳,宴会上的人吓得脸色苍白,勺子、筷子都掉了。而董卓却饮食自若,仿佛眼前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下属将领如果言语有冒犯董卓的,马上就会当场处死。董卓又以叛逆的罪名诛杀了一些关中旧族。
4,校尉伍孚试刺董
191年,长安,阴。
十月秋日的夜晚,月光如水,洒在这座古老的城市,然而在这宁静的表象下,却隐藏着一场惊心动魄的阴谋,府邸内,灯火昏暗,气氛凝重。长安城内一处隐秘的府邸内,何颙、郑泰等一群幕僚围坐在一起,神色凝重。他们对董卓的残暴统治早己不满,决定采取行动。
何颙低声而坚定地说:“董卓祸乱朝堂,残害百姓,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管。”
郑泰点头表示赞同:“是啊,必须想个办法除掉他。”
这时,荀攸站了出来,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荀攸沉稳地说:“我有一计,可由董卓亲近的越骑校尉伍孚担任刺客,伺机刺杀董卓。”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觉得此计可行。于是,他们开始秘密联络伍孚,准备实施这一计划。
行刺当日,董卓府邸,秋日的阳光洒在董卓府邸的大门上,显得格外威严,府邸内,一片寂静,伍孚身着一袭黑色的长袍,神色镇定。他在衣服里藏了一把锋利的佩刀,然后前往董卓府邸。伍孚来到董卓府邸,门卫见是越骑校尉伍孚,也不怀疑,便放他进去。董卓得知伍孚前来拜见,十分高兴,亲切接见伍孚。
董卓笑着说:“伍校尉,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啊?”
伍孚恭敬地说:“太师,末将特来向您汇报一些军中事务。”
会见结束后,董卓还亲自为伍孚送行。在阁道中,董卓毫无防备,还搂着伍孚的肩膀,十分亲密。伍孚心中暗自紧张,他知道,机会来了。
阁道中,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象下,却即将发生一场生死较量,伍孚的手紧紧地握着藏在衣服里的佩刀。突然,伍孚抽出佩刀,猛地刺向董卓。董卓反应迅速,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恐,连忙连退几步。
董卓惊恐地大喊:“来人啊,有刺客!”
伍孚见刺杀失败,心中不甘,他再次冲向董卓。周围的卫兵听到喊声,迅速赶来,将伍孚制服。
刺杀失败后,董卓府邸,董卓府邸内,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董卓坐在太师椅上,怒目圆睁。
董卓看着被制服的伍孚,心中大怒,他指着伍孚大骂。
董卓愤怒地说:“你想造反吗?!”
伍孚毫无惧色,他大声说。
伍孚义正言辞地说:“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乱国篡主,罪盈恶大,今是吾死日,故来诛奸贼耳,恨不车裂汝于市朝以谢天下。”
言罢,伍孚被当场杀害。董卓随后派人查办伍孚同党,何颙、荀攸入狱,郑泰、华歆等人逃亡投奔袁术。
有一首《伍孚刺董卓》:
谋除国贼胆包天,伍孚挥刀志可传。
功败垂成身赴死,英魂一缕耀山川 。
5,司徒王允离间计
191年,长安,晴。
长安城内,董卓府邸,夏日的骄阳似火,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炙烤着长安城,董卓府邸内的气氛却如寒冬般冰冷压抑,府中的花草在热浪中低垂。
董卓,这位权倾朝野的枭雄,端坐在太师椅上,眼神中透着凶狠与猜疑。他身旁的吕布,身姿矫健,眼神中却透着一丝无奈与怨恨。董卓时常让吕布做自己的侍卫及守中阁,可他性格猜疑,又酗酒成性。此时,董卓正醉眼朦胧,突然想起一些不如意之小事,顿时怒火中烧。
董卓大声辱骂吕布:“你这没用的东西,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要你何用!”
说着,董卓顺手抓起身边的手戟,朝着吕布掷去。吕布大惊失色,凭借着敏捷的身手,侧身躲过手戟。他心中虽愤怒不己,但还是强忍着,改容道歉。
吕布恭敬地说:“太师息怒,是布的不是。”
董卓这才稍稍息怒,而吕布心中的怨恨却如种子般开始生根发芽。不仅如此,吕布又曾与董卓的婢女有染,他深知此事一旦被董卓发觉,必将性命不保,心中更是忐忑不安。
几日后,长安城内,司徒王允府邸,长安城内的街道上,行人匆匆,神色慌张,王允府邸内,却一片幽静,花香西溢,与外面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吕布怀着满腔的郁闷,来到王允府邸。王允见吕布前来,连忙热情相迎。
司徒王允,为人正首,心怀大义,一首对董卓的残暴统治深感不满,暗中谋划着除掉董卓。他深知吕布是并州的壮士,武艺高强,若能将其拉拢,大事可成。因此,王允对吕布以厚礼相待。
王允笑着说:“吕将军今日前来,真是令寒舍蓬荜生辉啊。”
吕布坐下后,神色黯然,述说了董卓差点杀他的经过。王允听后,心中暗喜,觉得时机己到。
吕布倾诉后,王允府邸内,王允府邸的书房内,布置简洁而不失高雅,墙上挂着几幅字画,案几上摆放着笔墨纸砚,此时王允听完吕布的遭遇,义愤填膺。
王允气愤地说:“这董卓实在是太过分了,将军如此忠心耿耿,他却这般对待将军。”
吕布无奈地叹了口气。
吕布犹豫地说:“奈何是父子,怎么好下手呢?”
王允见吕布有些犹豫,便开始施展离间之计。
王允严肃地说:“将军姓吕,本来就非亲生骨肉,如今你保全自己的性命还来不及,还说什么父子!他向你掷戟的时候,对你还有父子之情吗?”
吕布听后,心中一震,陷入了沉思。王允见状,继续劝说。
王允恳切地说:“将军,如今这天下百姓,皆深受董卓之苦,若将军能挺身而出,除掉董卓,必能拯救天下苍生,留名青史啊。”
吕布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终于下定决心。
吕布坚定地说:“好,我答应你,与你共谋诛杀董卓。”
王允见吕布答应,心中大喜。在这东汉的乱世之中,王允巧施离间计,成功拉拢吕布,为除掉董卓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
6,董卓服诛讨贼诏
192年,长安,晴。
夏日,阳光明媚,未央殿外,微风轻拂,然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下,却隐藏着一场惊心动魄的风暴,未央殿内,装饰华丽,灯火辉煌,仿佛在迎接一场盛大的庆典。
汉献帝疾病初愈,大会于未央殿。王允,这位心怀大义的司徒,神色凝重,他深知,除掉董卓的机会终于来了。王允令士孙瑞书写诏书交给吕布,吕布,这位武艺高强却内心纠结的猛将,接过诏书,眼神中透着坚定。
王允低声而坚定地说:“吕将军,这诏书关乎天下苍生,今日务必成功。”
吕布点头说:“王司徒放心,我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吕布命骑都尉李肃与同心勇士秦谊、陈卫等十多人伪装成宫门卫士,手持长戟,在北掖门等候董卓。他们身着卫士的服装,神色镇定,仿佛与真正的卫士无异,然而在他们的心中,却燃烧着对董卓的仇恨之火。
北掖门,阳光洒在北掖门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然而在这光芒下,却隐藏着致命的危险,北掖门周围,一片寂静,只有微风吹过的声音。
董卓坐着豪华的马车,缓缓驶向掖门。当他将到掖门时,马匹突然惊惧不前,董卓心中一惊,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董卓心中暗自思忖:“这马平日温顺,今日为何如此反常,莫不是有什么变故?”
董卓欲图回去,却被吕布劝阻。
吕布笑着说:“太师,今日陛下大会群臣,您怎能不去呢?这马许是受了点惊吓,并无大碍。”
董卓听了吕布的话,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还是决定继续前行。入门后,李肃见董卓进来,眼神中闪过一丝杀意,他手持长戟,猛地刺向董卓。董卓反应迅速,侧身一闪,但还是被戟刺伤了手臂,坠落车下。
董卓惊恐地大喊:“我儿吕布何在?”
吕布缓缓下马,神色冷峻。
吕布大声说道:“有诏讨乱臣贼子!”
董卓听了吕布的话,又惊又怒。
董卓大骂道:“庸狗怎敢如此!”
随即,吕布亲手斩杀了董卓,董卓的主簿田景及仓头见状,急忙前去抱住董卓尸体,吕布又将他们杀死。杀死这三人后,其余人都吓得不敢动弹了。
董卓死后,长安城内,长安城内的街道上,瞬间沸腾起来,百姓们欢呼雀跃,仿佛迎来了新生。王允立刻让信使往各政府部门送达赦免诏书。董卓的死讯传出,士兵们都高呼万岁,百姓们在路上载歌载舞,很多人把珠宝去换成酒肉来庆祝。
一皓首老汉兴奋地说:“董卓这恶贼终于死了,我们终于可以过上好日子了。”
旁边一健壮汉子连连点头:“是啊,这可多亏了王司徒和吕将军。”
接着,皇甫嵩攻打郿坞,将董卓全族男女杀得一干二净。当时天气很热,董卓肥胖的尸体流出脂肪,守尸吏在董卓肚脐中点火,竟然“光明达曙,如是积日”。袁氏家族的门生又将董卓挫骨扬灰。郿坞中珍藏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锦绮缋縠纨素奇玩,积如丘山。
有一首《董卓服诛》:
北掖门前计己成,董贼授首万民惊。
郿坞金尽全族灭,千古骂名身后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