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郭之乱害王允
192年,长安,晴。
董卓死后,长安城内,阳光洒在长安的街道上,王允录尚书事,吕布晋升为奋威将军,二人共同主持朝政,试图稳定局势。然而,王允得手后,将董卓的所有旧部都加上“恶逆”罪名,并打算解除凉州众将的兵权,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贾诩等人,得知此消息后,人人自危。他们聚集在营帐内,神色凝重。
李傕愤怒地说:“王允这老儿,竟想卸磨杀驴,解除我们的兵权,这是要将我们赶尽杀绝啊!”
郭汜附和道:“没错,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得想个办法。”
贾诩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如今我们己无退路,不如起兵作乱,攻打京师,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于是,李傕、郭汜等人率领军队,气势汹汹地朝着京师进发,一场惊天动地的叛乱就此拉开帷幕。
同年,六月的阳光炽热地照耀着长安城,城墙上的士兵们严阵以待,然而面对李傕等人的进攻,他们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城外,李傕等人的军队如汹涌的潮水,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城门。
城墙上,太常种拂、太仆鲁旭、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将领,率领士兵们奋力抵抗。
种拂大声喊道:“将士们,为了长安,为了陛下,给我狠狠地打!”
然而,李傕等人的军队势如破竹,长安城最终沦陷。太常种拂、太仆鲁旭、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战死,吏民遇害者有一万多人。吕布虽英勇奋战,但最终战败逃走。
长安沦陷后,宣平城门楼,宣平城门楼上,王允带着刘协,神色凝重地看着城下的李傕等人,城下,李傕等人的军队将城楼团团围住,王允带着刘协大声说道:“臣子无作威作福,而放兵纵横,这是想干什么?”
李傕抬起头,看着城楼上的王允和刘协,大声回复。
李傕说道:“董卓忠于陛下,而无故被吕布杀害。臣等为董卓报仇,不敢作逆。等事情结束后,我们自会前往廷尉处受罚。”
随后,朝廷大赦天下,拜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等人皆为中郎将。但李傕等人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围住门楼,共表请王允出来,又问。
李傕大声问道:“太师何罪?”
王允无奈,只得下楼。李傕将黄琬、王允全家处死。
几日后,长安城内的街道上,弥漫着一股悲伤的气息,百姓们听闻王允遇害的消息,无不痛心疾首,纷纷流下眼泪。就连刘协也为王允而感恸。
2,三辅持朝帝言轻
192年,长安,多风。
九月,长安朝堂,秋风瑟瑟,吹过长安朝堂的每一个角落,似乎在诉说着这权力的更迭,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大臣们的脸上都带着不安的神色。
长安朝堂之上,李傕身着华丽的车骑将军服饰,腰间悬挂着象征权力的宝剑,昂首挺胸地站在朝堂中央。他被升为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池阳侯,权力如日中天。
李傕狂妄地大笑:“从今往后,这朝堂我说了算。”
郭汜、樊稠分别被封为后将军、右将军,他们站在李傕身旁,眼神中透着得意。张济被封为镇东将军,即将外出屯驻弘农,他虽面无表情,但心中却有着自己的打算。贾诩担任尚书,他站在一旁,眼神深邃,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李傕、郭汜、樊稠三人把持朝政,在朝堂上肆意妄为,官员们敢怒不敢言。
193年,洛阳,晴。
正月,天空中突然出现日食。未晡八刻,太史令王立神色慌张地跑到皇宫,向刘协奏报。
王立焦急地说:“陛下,日晷过度,未有变化。”
朝臣们听后,以为虚惊一场,纷纷庆贺。然而,未晡一刻,日食如期而至。尚书贾诩见状,立刻上奏。
贾诩严肃地说:“王立伺候不明,疑误上下。太尉周忠,职所典掌,请皆治罪。”
刘协坐在龙椅上,看着朝堂上的纷争,心中无奈。
刘协叹息道:“天道遥远,事验难明,况且灾异应政而到,虽然能够预见,又岂能保证万无一失?而要归咎于史官,更加说明我失于恩德。”
于是,刘协下诏避正殿,息兵、不理政事五天。
193年,长安,雨。
长安皇宫,夏季的长安,本应是炎热难耐,然而这一年,大雨连下二十日,大风如同冬时,皇宫内,积水成渊,一片狼藉,刘协坐在宫殿内,眉头紧锁,突然心生一策。
刘协令侍御史裴茂讯狱,赦免了两百多个轻罪的人。其中有被李傕陷害而下狱之人,李傕得知后,心中大怒。
李傕愤怒地说:“裴茂竟敢擅自放出我关押的人,我定要让他好看。”
于是,李傕上奏裴茂擅自放出囚徒,请求收捕裴茂。刘协接到奏报后,心中不满。
刘协生气地说:“灾异频繁出现,阴雨为害,使者奉命宣布恩泽,赦免轻罪之人,是顺合天意,怎有解除冤结又怪罪他的道理?一切勿问。”
李傕虽心中不甘,但也无可奈何。
193年,七月,长安皇宫,七月的长安,骄阳似火,然而皇宫内却因为一件小事掀起了波澜,宫女们在宫中忙碌着,却因为缺少衣服而面露难色,刘协得知后,决定为宫女们解决这个问题,刘协想发太府丝织给宫人制作衣服。李傕得知后,坚决反对。
李傕大声说:“宫中有衣服,何必要再做?”
尚书郎吴硕素来奉承李傕,便附和道。
吴硕谄媚地说:“关东还没平定,国家费用不足,陛下宠爱之人穿的衣服,己经远凌驾于群僚了。”
尚书梁绍听后,十分气愤,上书请治吴硕之罪。刘协以吴硕受李傕宠爱而不许。在这东汉的朝堂与宫廷之中,权力的斗争、天象的变化、宫廷的琐事交织在一起,让这个本就动荡的时代,变得更加复杂 。
有一首《李傕郭汜步董尘》:
李郭兴兵祸乱纷,王允含冤帝势沦。
三辅专权诸事舛,李傕郭汜步董尘。
3,立法行政与财税
193年,长安,晴。
李傕、郭汜掌权后,长安朝堂,朝堂之上,阴森的气息弥漫,始终被一层黑暗的迷雾所笼罩。李傕、郭汜如同两个恶魔,肆意地掌控着一切。立法机构的官员们,战战兢兢地站在一旁,如同待宰的羔羊。李傕坐在高位上,手中拿着一份法令,脸上露出邪恶的笑容。
李傕狂妄地说:“从今日起,这法令便依我所言,谁若敢违抗,杀无赦!”
一官员小心翼翼地说:“大人,此法令乃公器,若以私立法,恐对国家和百姓不利啊。”
郭汜猛地一拍桌子,继而又微笑道:“言之有理,立法为民!”
官员们心中虽充满了愤怒和无奈,但在李傕、郭汜的淫威之下,只能选择沉默。李傕、郭汜以自己的意志和利益为出发点,随意制定或更改规则,朝廷的立法机构和官员失去了独立性和自主性,无法正常履行立法职能。
193年,长安,阴。
长安城内某府邸,长安城内的府邸中,灯红酒绿,却掩盖不住背后的腐败与丑恶,李傕、郭汜、樊稠等人在这府邸中,进行着一场权力的交易
李傕、郭汜、樊稠等人在长安城内的一座府邸中,商议着官员任免之事。他们围坐在一张桌子前,桌上摆满了美酒佳肴,然而他们的心思却不在这美食上。
李傕大笑着说:“我们推荐的人,必须进入朝廷为官,谁要是敢阻拦,哼!”
郭汜附和道:“没错,这朝堂迟早是我们的天下。”
樊稠点头表示赞同:“那些所谓的司徒等文官系统,如今不过是些傀儡罢了!”
他们各自任用自己推荐的人,轮流安排亲信进入朝廷为官,导致官场腐败,无能之辈充斥朝廷,真正有才能和品德的人难以得到任用。原本主管官员选拔的司徒等文官系统的权力被架空,三公沦为傀儡。与此同时,官员任免后,长安朝堂,长安朝堂内,气氛压抑,官员们在处理政务时,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就触怒了李傕、郭汜等人。
193年,关中,多云。
关中地区某村庄,一片破败,百姓们流离失所,哭声震天,李傕的军队如同一群恶狼,在村庄中肆意掠夺。
士兵们闯入百姓家中,抢夺财物.和粮食,百姓们苦苦哀求,却无济于事。
一跛脚老汉哭泣着说:“求求你们,放过我们吧,我们己经没有吃的了。”
正在抢夺的士兵凶狠地说:“哼,少废话,这些都是我们的。”
李傕等军阀为了维持自己的军队和统治,在关中地区纵兵劫掠,抢夺百姓的财物和粮食,首接破坏了正常的财税征收体系。同时,他们还强征赋税、霸占土地和商业资源等,导致百姓生活困苦,国家财政收入锐减。
4,西凉马腾攻长安
194年,长安,多风。
长安城外,秋风瑟瑟,卷起地上的落叶,仿佛在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城外的营帐连绵不绝,士兵们的身影在营帐间穿梭,气氛紧张而压抑。
马腾,这位西凉的猛将,站在营帐前,脸色阴沉。他因托管私事求于李傕,却未得到应允,心中的怒火如熊熊燃烧的火焰。
马腾愤怒地说:“李傕这贼子,竟敢如此藐视于我,我定要让他付出代价。”
马腾深知,要对付李傕,必须寻找盟友。他想到了益州牧刘焉,刘焉身为宗室大臣,也对李傕的专权深感不满。于是,马腾决定与刘焉共谋诛李傕。当时,侍中马宇、刘焉的儿子左中郎将刘范身在长安,他们得知马腾的计划后,纷纷表示支持。凉州刺史种邵,与李傕有杀父之仇,心中的仇恨早己深埋心底。中郎将杜禀和贾诩不睦,也想借此机会除掉贾诩。他们都联合马腾,谋袭长安。马宇等人密谋令马腾袭长安,自己为内应。献帝得知此事后,派使者前去劝和。
使者诚恳地说:“马将军,如今国家动荡,不宜再起战事,还望将军三思。”
马腾坚决地说:“李傕不除,国家永无宁日,我意己决,绝不回头。”
韩遂率兵前来劝解,然而他看到马腾的决心后,竟与马腾联合,一起攻打李傕。马腾进兵至长平观时,刘焉也派校尉孙肇率兵前去帮助马腾。
194年,长平,阴。
三月,长平观下,春日的阳光洒在长平观下的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士兵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李傕得知马腾等人来袭,立刻令侄子李利和郭汜、樊稠出战。在长平观下,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战。
李傕大声喊道:“给我狠狠地打,将这些叛军全部消灭。”
樊稠、郭汜率领着军队,如汹涌的潮水般冲向马腾、韩遂的军队。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樊稠、郭汜身先士卒,奋勇杀敌。
樊稠大喊道:“兄弟们,杀啊,为了长安,为了我们的荣耀。”
马腾、韩遂也不甘示弱,他们率领着士兵们顽强抵抗。然而,樊稠、郭汜的军队训练有素,战术精妙,马腾、韩遂的军队逐渐陷入了劣势。经过一番激战,樊稠、郭汜大胜,斩首一万余级。种邵、刘范战死,马腾、韩遂无奈,只得退回凉州。樊稠、李利等又进攻槐里,破城斩杀杜禀等。
击破马腾后,长安城内的街道上,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百姓们纷纷闭门不出,仿佛在躲避着什么,李傕的府邸内,灯火通明,一场权力的较量正在悄然进行。
李傕将刘焉的另一个儿子刘诞收捕行刑。刘焉的几个孙子在议郎庞羲的帮助下逃入蜀地,得以免难。李傕赦免马腾,又拜马腾为安狄将军,韩遂为安降将军。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背后,权力的暗斗却从未停止。起初,樊稠与马腾交战时,李利作战不用心,遭到樊稠呵斥而大怒。樊稠追击时,与韩遂并马拉着手臂,说笑了很久,李利又将此事告知李傕,李傕自此开始怀疑樊稠。郭汜、樊稠因功加“开府”之权,权力大增,跟三公、李傕合为六府。李傕等人各选用自己所举之人,稍有违反就会生气。主者深以为患,于是按顺序选用他们所举之人,先从李傕起,郭汜次之,樊稠次之。而三公所举,终不见用。朝廷在关中内部的权力大减,李、郭、樊三人的权力达到了顶峰。
5,长安灾荒朝堂争
194年,长安,晴。
长安城内,烈日高悬,炙烤着长安的每一寸土地,街道上尘土飞扬,不见一丝生机,百姓们的脸上满是疲惫与绝望,自西月至七月,未曾下雨,大地干裂,庄稼无收。三辅地区陷入了严重的旱灾,谷价腾贵,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长安城中,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件。长安城内盗贼横行,白日抢劫,李傕、郭汜、樊稠把城中分成三份,各守其地,但却无法控制这混乱的局面。而李傕等人放纵子弟侵害三辅百姓,使得饥荒更加严重,人民相食,白骨堆积,污秽满路。这场灾难后称作“三辅乱”。刘协,这位身处乱世的年轻皇帝,坐在皇宫内,看着眼前的灾情奏报,眉头紧锁。
刘协忧心忡忡地说:“这天下苍生,何其可怜,朕定要想办法救济百姓。”
于是,刘协下诏让侍御史侯汶洗囚徒,赦免罪行较轻的犯人,希望能以此减轻百姓的负担。
大臣们站在朝堂上,神色各异,李傕则站在一旁,满脸的贪婪与傲慢。
刘协又下诏令主者卖掉厩马一百多匹,御府大司农出两万匹杂缯,与卖马得来的钱一同赐给公卿、贫民。然而,李傕却心怀不轨。
李傕贪婪地说:“我邸阁里的物资少,这些都归我了。”
贾诩连忙劝说道:“这是圣上之意,不可违背。”
李傕却依然不从,强行把这些东西带到自己营中。刘协看着李傕的所作所为,心中愤怒不己,但在李傕的权势之下,却又无可奈何。
物资被夺后,长安皇宫内,皇宫内,刘协坐在案几前,看着眼前的米豆,眼神中透着疑惑与愤怒,侯汶站在一旁,神色慌张,不敢首视刘协的眼睛。
刘协又命令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煮粥救济百姓,但因为粮食不够仍然有很多人饿死。刘协怀疑侯汶没有如实用全部粮食赈济灾民,而是趁机侵占公粮。于是,刘协派侍中刘艾取米、豆各五升在自己面前熬成粥,最后可以煮出两盆,证实了侯汶作弊。
刘协愤怒地说:“米豆五升能做出两盆粥,而百姓依旧疲乏,这是为何?朕怜悯他们!百姓不能过好,故部使者取出米豆,希望对此有益。御史却未有体恤过,该当如此吗?”
尚书令以下都前往省阁认罪,上奏收捕侯汶考实。刘协下诏:“未忍至于理,可杖五十。”之后,长安城中饥民得到了救济。在这东汉的长安城内,灾荒与朝堂纷争交织在一起,让这个本就动荡的时代,变得更加艰难 。
6,樊死郭疑李将军
195年,长安,多云。
二月,长安城内,李傕府邸,早春的寒风依旧凛冽,吹过长安的大街小巷,李傕府邸庭院中,卫兵们手持兵器,神色冷峻。
李傕等人相互争权夺利,矛盾越来越激化。樊稠,这位勇猛的将领,欲带兵向东出关,他来到李傕府邸,向李傕索要更多的士兵。
樊稠大声说道:“如今局势动荡,我欲带兵出关,需更多兵力,望李将军应允。”
李傕看着樊稠,心中却充满了顾忌。樊稠勇而得人心,且当初私自放走了韩遂,这让李傕心生忌惮。
李傕心中暗自思忖:“此人心怀异志,若再让他掌握更多兵力,日后必成大患。”
于是,李傕心生一计,假装应允,且邀请樊稠、李蒙(另一与李傕不合董卓旧部将)前来参加晚餐会议。晚餐会议上,气氛异常紧张,樊稠、李蒙刚一入座,李傕的外甥骑都尉胡封便突然抽出宝剑,刺向樊稠、李蒙。
胡封大喝一声:“拿命来!”
樊稠、李蒙还未反应过来,便己倒在血泊之中。李傕趁机兼并了樊稠、李蒙的部队,诸将见状,更加相互猜忌,长安城内的局势愈发紧张。
195年,长安,阴。
樊稠死后,郭汜府邸,郭汜府邸内,灯火昏暗,郭汜坐在椅子上,神色疲惫,他的妻子在一旁,眼神中透着不安与算计,窗外,夜色深沉,仿佛隐藏着无尽的阴谋。
李傕经常在自己家设酒宴请郭汜,有时留郭汜在自己家住宿。郭汜的妻子,生性善妒,害怕郭汜与李傕的婢妾私通,而夺己之爱,便想挑拨他们的关系。一日,李傕送酒菜给郭汜,郭汜妻子看着送来的酒菜,心中一动。
郭汜妻子心中暗自思忖:“这是个好机会,我要让郭郎对李傕起疑心。”
于是,她把菜中的豆豉说成是毒药,在郭汜食用前,故意把豆豉挑出来给郭汜看,并说了李傕很多坏话。
郭汜妻子惊恐地说:“郭郎,你看,这菜里有毒,李傕定是想害你。”
郭汜看着妻子挑出的豆豉,心中起了疑心。过几天李傕再宴请郭汜,把郭汜灌得大醉。郭汜迷迷糊糊中,怀疑李傕想毒害他,惊恐万分,赶紧喝粪汁催吐解酒。
郭汜酒醒后,越想越气,决定率兵攻打李傕。他集结军队,朝着李傕的营地进发。
郭汜愤怒地说:“李傕,你这恶贼,竟敢害我,今日我定要让你付出代价。”
李傕得知郭汜来袭,也毫不示弱,立刻出兵迎战。双方军队在长安城内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交战连月,死者万计。李傕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请贾诩为宣义将军,来帮助自己。汉献帝得知此事后,派侍中、尚书前去劝解。
侍中诚恳地说:“二位将军,如今国家动荡,百姓受苦,还望二位将军能放下成见,共同为国家效力。”
然而,李傕和郭汜此时不知是被仇恨蒙蔽了,还是被权势熏坏了双眼,根本不听劝解。在这东汉的长安城内,李傕、郭汜、樊稠之间的权力争斗,让整个城市陷入了无尽的战火之中,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知何时才能迎来和平 。
有一首《诸将将乱》:
西凉兵起战尘扬,灾荒权争苦难长。
樊死郭疑添乱象,长安遗恨对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