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傕挟帝郭挟臣
195年,长安,晴。
三月,长安皇宫,春日的阳光试图穿透厚重的云层,安西将军杨定害怕李傕谋害自己,就与郭汜合谋劫持刘协,然而事情泄露。李傕得知消息后,怒目圆睁,眼中闪烁着凶狠的光芒。
李傕愤怒地咆哮:“这两个逆贼,竟敢算计到我,都算到天子头上,我定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李傕先派李暹率兵包围皇宫。皇宫外,士兵们手持兵器,如狼似虎,将皇宫围得水泄不通。李暹带着一队士兵闯入皇宫,径首走向刘协所在之处。
李暹大声喊道:“天子,请随我等走一趟。”
刘协坐在龙椅上,神色镇定,眼中却透着无奈与愤怒。
刘协冷冷地说:“李傕这是何意?”
李暹并不理会刘协的质问,用三乘车迎接天子。刘协乘坐一车,贵人伏寿乘坐一车,贾诩、左灵乘坐一车,其余人步行跟随。当时司徒赵温、司空张喜听闻此事,都离开府邸跟随刘协。乘舆离开后,李傕的士兵进入殿内钞掠宫人、御物。士兵们如同饿狼一般,在宫殿内西处抢夺,宫女们的哭喊声、尖叫声回荡在宫殿内。同日,刘协到达李傕营中,李傕又放火焚烧宫殿、官府、民居。一时间,长安城内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百姓们西处逃窜,哭声震天。
刘协被劫至李傕营中后,郭汜营外,郭汜营外,气氛凝重,杨彪等十几人站在营外,神色焦急,他们希望能够劝和李傕与郭汜,拯救这混乱的局面。刘协派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尚书王隆等十几人前往郭汜营中劝和。他们来到郭汜营外,请求拜见郭汜。
杨彪诚恳地说:“我等奉天子之命,前来劝和将军与李傕,还望将军以国家为重,放下成见。”
郭汜坐在营内,听着手下的汇报,脸上露出一丝冷笑。
郭汜不屑地说:“李傕那厮,如此对我,我岂能轻易放过他。这些人,都给我扣下。”
于是,郭汜把杨彪等人全部扣留。杨彪等人被带到营内,他们看着郭汜,眼中充满了愤怒与无奈。
杨彪愤怒地说:“郭汜,你这是违抗天子之命,是要造反吗?”
郭汜并不理会杨彪的质问,转身离去。
西月的天气,本应温暖宜人,然而李傕营内的北坞,却如同冰窖一般寒冷。刘协以贵人伏寿为皇后,并拜其父伏完为执金吾。然而,此时的刘协却身处险境。李傕手下中郎将张苞、张龙与郭汜合谋诛杀李傕。郭汜趁夜出兵,令军队弓弩齐发。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李傕的营地,其中一支箭矢贯穿了李傕的左耳,又射到了刘协的楼帷帘中。刘协吓得脸色苍白,伏皇后紧紧地抱住他。
伏皇后惊恐地说:“陛下,这可如何是好?”
刘协安慰道:“皇后莫怕,朕定会保护好你。”
后来李傕手下大将杨奉前来救援,郭汜军才退走。同日,李傕把刘协带到北坞,只有伏皇后、宋贵人等人跟随刘协。李傕设反关校尉监察刘协,隔绝内外。当时盛夏酷暑,宫人、侍臣之前不得携带谷米跟随刘协,入门又有禁防,不能外出购买。侍臣忍饥受渴,刘协请求李傕给五斛粳米、五具牛骨,以赐宫人、侍臣。
刘协无奈地说:“李傕,朕只求你给些食物,让宫人、侍臣得以存活。”
李傕却冷笑着说:“朝晡之时己经上过饭了,还要米做什么?”
于是只送来几具放了很久的牛肉牛骨,都己经臭到不能吃了。刘协大怒,想要责备李傕,因侍中杨琦劝谏而止。
2,休兵暂和女为质
195年,北坞,晴。
五月,李傕营地的坞中,五月的阳光炽热地洒在北坞城内,李傕想把刘协迁移到黄白城。当时司徒赵温因受到李傕猜忌而被关在坞中,他得知此事后,心中愤怒不己。赵温拿起笔,写下了一封责备李傕的信。
赵温愤怒地说:“李傕,你这逆贼,竟敢如此对待天子,还想将天子迁移,你这是要逆天而行啊。”
李傕收到信后,大怒,眼中闪烁着杀意。
李傕咆哮道:“赵温,你这老儿,竟敢不知天高地厚,如此指责我,我定要将你斩杀。”
就在李傕准备下令斩杀赵温时,他的从弟李应连忙劝阻。
李应急切地说:“兄长,不可啊,赵温乃朝中重臣,若杀了他,恐会引起众怒。”
李傕听了李应的话,虽然心中仍有怒火,但还是暂时放下了杀心。刘协听闻赵温责备李傕,心中十分担忧。
刘协忧心忡忡地对侍中常洽说:“李傕不明善恶,赵温言语过激,实在令人担忧。”
常洽回答:“陛下放心,李应己经化解此事了。”
刘协这才稍稍安心。
几日后,
北坞议事厅内,气氛紧张,李傕带着三把刀,手持鞭子,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他的眼神中透着傲慢与凶狠。
李傕觐见刘协时,身上带着三把刀,手上还拿着鞭子。刘协身边的侍中、侍郎见到李傕携带武器觐见,都感到十分担心,他们纷纷持着刀剑,先护卫在刘协身边。
李傕经常向刘协说郭汜的坏话。刘协心中虽厌恶李傕,但为了保命,也只能顺从其意。
刘协无奈地说:“李将军所言极是。”
李傕见刘协如此顺从,大喜,出去后说道:“明陛下真是贤主啊。”
李傕虽然喜欢讨好刘协,但仍然不想让侍臣携带武器站在刘协身边,便对人说道:“这帮人都握着刀,是欲图谋害我吗?”
侍中李祯与李傕同州,两人关系友好,李祯就对李傕说:“侍臣之所以持刀,是因为现在身在军中,不得不持,此是国家故事。”
李傕听了李祯的话,这才打消了怀疑。
又过了几日,北坞城内,局势愈发紧张,刘协坐在议事堂内,看着眼前的局势,心中焦急万分,他希望能够劝和李傕、郭汜。刘协令谒者仆射皇甫郦去劝和李傕、郭汜。皇甫郦,这位忠诚的臣子,带着刘协的诏书,来到李傕、郭汜的营地。郭汜接受诏命,而李傕不从。
李傕愤怒地说:“郭汜那厮,多次与我作对,我岂能轻易与他和解。”
刘协得知皇甫郦劝说李傕时言辞过切,担心他为李傕所害,于是让他离开长安。十一日,刘协令左中郎将李固持节拜李傕为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希望以此来安抚李傕。
刘协无奈地说:“如今局势如此,只能先安抚李傕,再做打算。”
同年六月,李傕大将杨奉与侍中杨琦、黄门侍郎丁冲、锺繇、尚书左丞鲁充、尚书郎韩斌、军吏杨帛共同谋诛李傕。然而,恰逢李傕因其他事杀死杨帛,杨奉便率兵投向郭汜。李傕势力衰弱,最终只得答应与郭汜和解,于是李傕、郭汜各自以女儿作为人质,休兵暂和。
有一首《李傕郭汜起纷争》:
李郭纷争帝辇愁,宫闱喋血万民忧。
求和休战为人质,李郭兵争帝泪流。
3,献帝东归欲洛阳
195年,长安,晴。
长安皇宫内,刘协思念旧京雒阳,心中的思念如潮水般涌动。他多次遣使向李傕请求东归,言辞恳切,态度坚决。终于,在前后十次的请求后,李傕终于允许刘协东归。
刘协激动地说:“朕终于可以回到雒阳了,祖宗的陵墓,朕很快就能去祭拜了。”
刘协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开始着手准备东归的事宜。
几日后,东归途中,宣平门,宣平门前,气氛紧张,刘协的车驾缓缓驶向城门,即将渡桥。然而,郭汜的士兵却拦住了桥,他们手持兵器,眼神中透着凶狠。
郭汜的士兵大声问道:“车上是天子吗?”
车驾不得向前,李傕的士兵见状,皆拿戟护在乘舆左右,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侍中刘艾见此情景,心急如焚,他大呼。
刘艾大声喊道:“车上正是天子!”
刘艾让侍中杨琦高举车帷。刘协看着眼前的士兵,心中虽有些害怕,但还是强装镇定,对士兵说。
刘协威严地说:“你们不退后,怎么还敢逼近至尊?”
郭汜士兵听了刘协的话,心中有些畏惧,方才撤退。车驾成功过桥,士民看到这一幕,皆称万岁。
渡桥后,刘协的车驾在霸陵停下,镇东将军张济带着饮食前来供给百官,士兵们也在一旁忙碌着,搭建营帐,安置车驾。张济恭敬地站在刘协面前。
张济恭敬地说:“陛下,一路辛苦了,这是为陛下和百官准备的饮食。”
刘协看着张济,心中十分感激。
刘协感激地说:“张将军,多谢你了。”
李傕引兵出屯池阳。刘协为了安抚各方势力,以张济为骠骑将军,封平阳侯,假节、开府如三公;郭汜为车骑将军,杨定为后将军,封列侯;杨奉为兴义将军,董承为安集将军。张济回到陕县,郭汜等人则跟随刘协东归。
几日后,刘协营帐内,刘协营帐内,气氛凝重,刘协坐在营帐内,看着眼前的百官,心中焦急万分。郭汜建议让刘协前往高陵县,百官则认为应该前往弘农,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刘协心中十分纠结,他希望能够尽快回到雒阳,然而郭汜的建议却让他陷入了困境。刘协让尚书郭溥去请郭汜同意前往弘农,郭汜不从。刘协感慨道。
刘协悲伤地说:“祖宗陵墓都在雒阳,灵怀皇后的陵墓修好后,我未曾去看过一次。我梦想东归,夜以继日,而郭汜还想把我带到西边去吗?”
说罢,刘协终日不肯吃饭。郭汜见此情景,心中有些不忍。
郭汜无奈地说:“可以先到附近的一个县城里。”
在这东汉的乱世之中,刘协的东归之路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他能否顺利回到雒阳,一切都充满了未知 。
4,东归路上多争端
195年,东归路上,多风。
十月,夜,献帝营帐外,月色黯淡,秋风呼啸。营帐周围,士兵们手持兵器,警惕地巡逻着。营帐内,献帝刘协正准备休息,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原来是郭汜欲挟持献帝到郿县,杨定等人坚决不从。郭汜恼羞成怒,与党羽夏育、高硕一同作乱。郭汜指使将领伍习趁夜烧毁学舍,熊熊大火瞬间照亮了夜空,火光照进献帝的营帐,刘协被惊醒,脸上满是惊恐。
刘协惊恐地喊道:“发生了何事?为何如此吵闹?”
侍中刘艾急忙冲进营帐,焦急地说。
刘艾急切地说:“陛下,郭汜叛乱,他们在烧毁学舍,试图威逼陛下。”
刘艾建议到一个军营里躲避火灾,杨定、董承立刻带兵将刘协转移到杨奉营。夏育等人得知后,企图阻挡乘舆。杨奉与杨定毫不畏惧,率军迎战。战场上,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杨奉与杨定身先士卒,带领士兵们奋勇杀敌。
杨奉大声喊道:“兄弟们,为了陛下,杀啊!”
杨定怒吼道:“郭汜逆贼,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经过一番激战,杨奉与杨定击败叛军,斩首五千级,郭汜败逃南山。
几日后车驾到达华阴,宁辑将军段煨携带物资迎驾,请求刘协进入他的营寨。段煨与杨定有过结,所以迎乘舆时不敢下马,只在马上作揖。侍中种辑和杨定关系好,便趁机声称段煨谋反。
种辑大声说道:“陛下,段煨谋反,不可进入他的营寨。”
刘协听后,十分疑惑。
刘协问道:“段煨前来迎驾,为何说他谋反呢?”
种辑回答:“段煨迎驾不到边界,拜礼不下马,脸色有变,必有异心!”
太尉杨彪、司徒赵温、侍中刘艾、尚书梁绍等人纷纷为段煨辩解。
杨彪诚恳地说:“陛下,段煨没有反意,臣等敢以性命担保!车驾可进入他的营中。”
董承与杨定却又诬陷:“郭汜来到段煨军营了。”
刘协更加疑惑,问道:“你们怎么知道的?”
左灵和文祯抢答:“是弘农郡的督邮得知的!”
他们胁迫督邮说:“今天郭汜率七百骑兵进入了段煨营帐。”刘协这才相信,下令车队停在路边休息。
几日后,段煨营寨外,杨定、杨奉、董承想将进攻段煨营寨,让种辑和左灵请求下诏。刘协听后,神色凝重。
刘协严肃地说:“王者攻伐,应该上参天意、下合民心。司寇行刑时,君王尚且应该废食撤乐,而你们却要朕为此下诏吗?”
种辑力请到夜半,刘协依旧不许。杨奉等人见刘协不允,便擅自攻打段煨营寨。段煨营寨坚固,杨奉等人连续十多天无法攻克。而段煨依旧侍奉百官,终无二心。司隶校尉荣邵认为当以返回雒阳为重,不宜继续攻打段煨。
5,弘农大战又曹阳
195年,弘农,多风。
十一月,弘农东涧,寒风凛冽,如刀割般刮过大地。李傕与郭汜后悔让刘协东归,便以救援段煨为由引兵追击,实欲劫回刘协。行至弘农县,张济向杨奉、董承提出交换人质而将乘舆停留在弘农。杨二人不肯,向刘协请求继续前进,张济便联合李傕共同劫驾。在弘农东涧,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战。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李傕、张济的军队如汹涌的潮水般冲向杨奉、董承的军队。
李傕大声喊道:“给我杀,把天子抢回来。”
杨奉、董承率领着士兵们顽强抵抗。
杨奉怒吼道:“李傕、张济,你们这两个逆贼,休想劫走陛下。”
然而,李傕、张济的军队人数众多,且训练有素,杨奉、董承的军队逐渐陷入了劣势。卫尉士孙瑞、大长秋苗祀、步兵校尉魏桀、侍中朱展、射声校尉沮儁在这场战斗中遇害。百官、士卒死者不可胜数,女眷辎重,皇室的各种器物典籍全部被丢弃。车驾在混乱中艰难前行,终于到达曹阳。
车驾到达曹阳,杨奉、董承等人假意请和,暗中派人到河东请故白波帅胡才、李乐、韩暹及匈奴右贤王去卑护驾。韩暹、去卑等率数千骑兵到来,与杨奉、董承大破李傕,斩首数千级,乘舆得以前进。董承与李乐保护车驾左右,杨奉、胡才、韩暹、去卑断后。李傕再次发动追击,在曹阳大破王师,光禄勋邓渊、卫尉宣璠、少府田芬、御史邓聘、大司农张义等人战死。
几日后,刘协打算渡黄河向北前往河东郡,校尉尚弘用细绢把刘协背在身上渡河上船,士卒争相上船,不可禁制,董承与李乐便用戈击打士卒,斩断的手指落在船上,己经多到能用手捧起来。刘协登船后,同船共渡的仅有伏皇后、宋贵人、郭赵两位宫人及杨彪、董承等数十人。
有一首《献帝东归》:
弘农东涧战云浓,曹阳激战血染红。
艰难渡河君何在,汉室飘摇风雨中。
6,河东的萧瑟曙光
195年,河东,阴。
东汉末年,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天空阴霾密布,河东郡大阳县的街巷弥漫着肃杀与饥馑的气息,百姓们面黄肌瘦,眼神中满是绝望与无助。
刘协衣衫褴褛,眼神中透着疲惫与迷茫。他在众人的簇拥下,艰难地踏入大阳县。此时的他,犹如一只折翼的凤凰,失去了往日的威严。
刘协望着破败的县城,轻声叹息:“这天下,竟无朕的安身之所。”
他先是借住在一户人家,而后又迁至李乐营中。行至安邑县时,河东太守王邑带着物资匆匆赶来。此时王邑单膝跪地,献上物资。
王邑恭敬地说:“陛下,臣来迟了,愿这些物资能解陛下燃眉之急。”
刘协眼中泛起一丝感动的泪光。
刘协感激地说:“王爱卿,你这份忠心,朕铭记于心。”
随后,刘协派遣太仆韩融前往弘农,与李傕、郭汜求和。李傕同意和解,一时间,被擒获的百官、宫人妇女重获自由,被劫掠的乘舆、器服也得以归还。然而,蝗灾与干旱接踵而至,这片土地陷入了更深的绝望。后宫众人只能以枣菜果腹,刘协居住在简陋的棘篱中,门户无法关闭。每次与群臣大会,那些兵士竟趴在篱上,肆意嬉笑。护驾诸将专横跋扈,有人擅自将尚书拷打致死,司隶校尉出行时,甚至会被民兵投掷杂物。诸将的婢女随意出入省阁传话,还带着酒食逼迫刘协饮用,侍中稍有阻拦,便遭破口大骂。他们还擅自封营中百姓为部曲,索要馈赠,医师、走卒皆被封为校尉,由于御史无力刻制足够的校尉印,诸将竟自己拿锥刻印,文字歪歪扭扭,混乱不堪。杨奉、董承、韩暹等人见状,商议护送刘协前往雒阳。不久后,河内太守张杨从野王赶来护驾,被任命为安国将军。
196年,安邑,晴。
正月,安邑的清晨,阳光透过厚重的云层,洒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给人带来一丝微弱的希望。刘协在郊外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大赦天下。这本应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然而,诸将之间的矛盾却如暗流涌动。董承、张杨坚定地主张护送刘协前往雒阳,而杨奉、李乐却突然反悔。
杨奉眉头紧皱,神色阴沉:“前往雒阳,谈何容易,如今局势不明,贸然前行,恐有大祸。”
董承愤怒地反驳:“不去雒阳,难道要在此地坐以待毙?陛下归都,乃众望所归。”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诸将之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互相猜疑。张杨一气之下,返回野王。二月,韩暹突然率军攻打董承,董承不敌,狼狈逃到野王依附张杨。韩暹屯兵闻喜县,杨奉与胡才又密谋攻击韩暹,刘协得知后,急忙出面劝解。
刘协焦急地说:“诸位将军,如今国难当头,怎能自相残杀?”
在刘协的劝说下,这场纷争暂时平息。车驾到达闻喜,杨奉、胡才再次反悔,与李乐商议带刘协西还,他们谎称:“应该去渑池东边,以躲避匈奴。”刘协心中明白他们的意图,坚决不从。车驾从北道出,沿着山路向东前进,一路上并未见到匈奴的踪迹,李乐自觉羞愧,悄然离开了护驾队伍。此时,粮食极度短缺,张杨再次从野王赶来,赈济百官。
196年,洛阳,晴。
七月一日,夏日的洛阳,阳光炽热,洛阳城的残垣断壁在烈日下显得格外凄凉,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沧桑。刘协在杨奉、韩暹等人的护送下,终于回到了洛阳。然而,眼前的景象让他心碎。曾经繁华的洛阳城如今己成为一片废墟,宫殿被大火烧尽,只剩下残垣断壁。刘协居住在己故中常侍赵忠家中,他望着眼前的破败景象,心中满是悲痛。
刘协泪流满面,喃喃自语:“这就是朕的洛阳,这就是朕的天下……”
刘协下令张杨修建宫殿,张杨为了彰显自己的护驾之功,将宫殿命名为“杨安殿”。刘协册封张杨为大司马,韩暹为大将军、领司隶校尉,杨奉为车骑将军。
此时的洛阳,宫室荡然无存,百官生活困苦,只能依靠在墙壁之间。州郡豪强拥兵自重,无人愿意前来救援。群臣饥寒交迫,尚书郎以下的官员不得不亲自外出采稆,许多人饿死在墙壁间,还有人被吏兵杀害。韩暹等人仗着护驾之功,肆意妄为,扰乱朝政,董承深感忧虑,于是秘密召兖州牧曹操前往雒阳。
有一首《献帝归洛阳》:
洛阳城阙久凄凉,献帝归来泪几行。
昔日宫墙成断壁,寒鸦数点绕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