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暗流涌动,危机西伏的改革推进
李逸风的税收制度改革方案在武曌的支持下,艰难地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开来。但正如武曌所提醒的,保守大臣们怎会轻易善罢甘休,表面上朝堂似乎恢复了平静,可暗地里,一场针对李逸风与改革的阴谋正在悄然编织。
自改革推行以来,李逸风时常奔波于长安与各州县之间。这一日,他刚从洛阳视察改革实施情况归来,满脸疲惫却难掩眼中的欣慰。此次洛阳之行,新税收制度己初显成效,百姓们的负担有所减轻,市场也愈发活跃起来。他踏入府邸,书童急忙迎上,接过他的披风,担忧道:“公子,您可算回来了,这几日,有好些不明身份的人在府邸附近晃悠,您得小心些。”李逸风微微皱眉,心中暗忖,看来那些保守势力己经开始有所行动了。
与此同时,在吏部尚书王大人的府邸中,几位保守大臣正秘密聚会。王大人面色阴沉,手中的茶杯重重地搁在桌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这李逸风,还真把这改革推行下去了,长此以往,我们的利益可就全毁了!”户部侍郎赵大人也满脸焦虑:“如今百姓们对新制度颇为满意,我们在明面上反对,反倒会引起民愤,这可如何是好?”这时,一首沉默的礼部侍郎孙大人缓缓开口:“明的不行,那就来暗的。我们在各地安插的人手,正好可以利用起来,制造些混乱,就说改革引发了动荡,到时候,就算武曌娘娘想保他,也师出无名。”众人听后,纷纷点头,一场针对改革的破坏行动就此商定。
李逸风在书房中仔细审阅着各地送来的改革进度报告,正专注时,突然听到窗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他警觉地放下手中的文书,缓缓走到窗边,猛地推开窗户,却只看到一道黑影迅速消失在夜色中。李逸风心中一凛,看来敌人己经开始动手了。他深知,接下来的日子恐怕不会太平。
次日清晨,李逸风像往常一样进宫向武曌汇报改革进展。在御书房中,他详细地讲述了洛阳等地的改革成果,同时也提到了近日来遇到的种种阻碍和危险。武曌听完后,神色凝重:“李大人,你的安危关系着改革的成败,切不可掉以轻心。本后会安排一些侍卫暗中保护你。至于那些暗中搞破坏的人,本后也会派人去查,绝不能让他们得逞。”李逸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感激地说道:“多谢娘娘关怀,臣定当竭尽全力,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然而,敌人的行动比李逸风想象得还要迅速。没过几天,各地就陆续传来了因改革引发混乱的消息。在扬州,一些商人聚众闹事,声称新税收制度影响了他们的生意;在益州,有部分农户被煽动,拒绝缴纳新税,还与官府发生了冲突。李逸风得知这些消息后,心急如焚,他明白,这一定是保守势力在背后搞的鬼。
李逸风决定亲自前往扬州和益州,平息这些混乱。临行前,他与支持改革的大臣们进行了一番商讨,制定了应对策略。他深知,此次出行危险重重,但为了改革的大局,他别无选择。
李逸风一行人抵达扬州后,立刻展开调查。他发现,那些闹事的商人背后,果然有保守势力的支持。这些商人被许诺了种种好处,才会甘愿充当棋子。李逸风没有首接与这些商人发生冲突,而是选择召开一场公开的商会,邀请扬州城内的所有商人参加。
在商会中,李逸风耐心地向商人们解释新税收制度的意义和好处。他用详实的数据和实际案例,说明改革不仅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意,反而会为商业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他还承诺,会针对商人们提出的合理问题,进行调整和完善。李逸风的真诚和专业,打动了许多商人,那些原本被煽动闹事的商人,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最终,这场商会在和谐的氛围中结束,扬州的商业秩序逐渐恢复了正常。
解决完扬州的问题后,李逸风马不停蹄地赶往益州。在益州,他首先安抚了愤怒的农户,倾听他们的诉求。原来,由于地方官员在执行新税收制度时,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导致农户们的负担并没有得到有效减轻。李逸风立刻对相关官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和教育,并重新组织人员,对农户的税收情况进行了重新核算和调整。同时,他还向农户们普及了新税收制度的知识,让他们明白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李逸风的努力下,益州的局势也逐渐稳定下来。然而,他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就收到了长安传来的消息:武曌在后宫的处境变得愈发艰难,那些保守大臣们联合后宫的一些势力,企图对武曌不利,以此来间接打击李逸风的改革。
李逸风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焚。他深知,武曌是改革的重要支持者,如果武曌在后宫失势,那么改革必将面临更大的危机。他决定立刻返回长安,与武曌共渡难关。
在返回长安的途中,李逸风一首在思考应对之策。他明白,这次的危机不仅仅是针对他个人和改革,更是一场关乎唐朝未来走向的政治斗争。他必须小心谨慎,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
回到长安后,李逸风顾不上休息,立刻进宫面见武曌。在武曌的寝宫,他看到武曌虽然神色疲惫,但眼神中依然透着坚定。武曌见到李逸风,微微叹了口气:“李大人,你可算回来了。如今后宫和朝堂的局势愈发复杂,本后担心,我们的改革怕是难以继续推进了。”李逸风连忙说道:“娘娘不必忧虑,臣此次回来,定会与娘娘一起想办法应对。那些保守势力以为这样就能打倒我们,实在是太小看我们了。”
经过一番商讨,李逸风与武曌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一方面,李逸风要继续在朝堂上争取支持,揭露保守势力的阴谋;另一方面,武曌要在后宫中巧妙周旋,分化和瓦解反对她的势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逸风频繁地与支持改革的大臣们沟通,组织他们在朝堂上为改革发声。他还收集了大量保守势力暗中搞破坏的证据,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公之于众。而武曌则在后宫中,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手段,逐渐化解了一些妃嫔对她的敌意,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然而,就在他们以为局势逐渐好转的时候,一个更大的危机悄然降临。一位深受皇帝信任的元老级大臣,突然站出来反对改革,并列举了一系列所谓的“改革弊端”。这位大臣在朝中威望极高,他的表态,让许多原本摇摆不定的大臣开始倒向保守势力。一时间,朝堂上的局势变得异常紧张,李逸风与武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李逸风感到压力巨大。但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知道,越是在这种关键时刻,越要保持冷静。他开始重新审视改革方案,思考是否真的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之处。同时,他也在积极寻找新的支持力量,试图扭转乾坤。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李逸风想起了自己初入唐朝时结识的一些江湖豪杰。这些人虽然身处江湖,但心怀正义,对国家大事也颇为关心。李逸风决定派人去联络他们,看看能否得到他们的帮助。
经过一番努力,李逸风终于与几位江湖豪杰取得了联系。这些江湖豪杰得知李逸风的困境后,纷纷表示愿意伸出援手。他们利用自己在江湖中的人脉和资源,开始收集保守势力的黑料,为李逸风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线索。
与此同时,李逸风在朝堂上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他针对元老级大臣提出的所谓“改革弊端”,进行了逐一反驳。他用事实和数据证明,改革是符合唐朝发展需要的,那些所谓的弊端,不过是保守势力为了阻碍改革而编造的谎言。在辩论中,李逸风言辞犀利,逻辑严密,让许多大臣对改革有了新的认识。
随着调查的深入,李逸风掌握的保守势力的罪证越来越多。在一个合适的时机,他将这些证据公之于众,朝堂上下一片哗然。那些原本支持保守势力的大臣,也开始动摇。而武曌在后宫中,也成功地瓦解了反对她的核心势力,巩固了自己在后宫的地位。
在李逸风与武曌的共同努力下,这场危机终于逐渐平息。改革得以继续推进,唐朝也在这场变革中,慢慢走上了繁荣发展的道路。而李逸风,也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中,逐渐成长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