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集 能人
对于柳山而言,踏入监狱,就如同进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维度空间。这里仿佛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世间万象皆能在此寻得踪迹,甚至一些世间罕有的事物,也堂而皇之地存在着。
身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从普通百姓摇身一变成了罪犯。而这种巨大的转变,激发出了人们潜藏在身体里的所有潜能,让他们在这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变得无所不能,其展现出来的才能与想象力,令柳山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一章节,柳山就打算讲讲他遇到的几个印象深刻的“能人”。
监狱里的犯人,绝大多数在入狱前都未曾接触过服装裁剪缝纫之类的工作。然而,在那遥遥无期的漫长刑期压迫下,在这危机西伏的生存重压之中,除了极其个别的特殊情况,他们无一例外都成为了熟练的工人,其中更不乏令人惊叹的“扛把子”。
柳山同监舍有个犯人,年龄与他相仿,是河南人,因贩毒被判死缓,从云南调过来的,名叫刘奔。从外表看,刘奔普普通通,扔在人群中很难引起他人注意。可相处久了,柳山便能发现,在他平凡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极为灵巧的心。
刘奔初到监狱时,和其他人一样,对缝纫可谓一窍不通。但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就像一把火,熊熊燃烧着。别人休息的时候,他却像着了魔一般,沉浸在对缝纫技巧的钻研之中。监狱里的灯光仿佛能看到他心中梦想的轮廓。
那细细的针脚,在布料上缓缓穿梭,刘奔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手中的针线和面前的布料。每一次针的起落,都像是他向命运发起的挑战。他不断地尝试,手指不知被针扎了多少回,可他连眉头都不皱一下,只是用嘴吮一下伤口,便又继续。
日子一天天过去,刘奔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熟练掌握了缝纫技能,手法之娴熟,让不少老手都自愧不如。但他并未满足于此,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具挑战性的服装裁剪领域。他向管教申请,借来了相关的书籍。
在监狱那狭小的空间里,他如饥似渴地研读着,每一个字都像是黑暗中的指引。他在纸上画满了无数的草图,每一条线条都倾注着他的心血。那些草图,有的是简单的款式,有的则是他突发奇想的独特设计。
每当有新的布料送来,刘奔都会鼓起勇气,诚恳地请求管教多给他一些,用来实践自己脑海中的想法。他对待每一块布料,都像是对待稀世珍宝。为了能把裁剪做到极致,刘奔常常废寝忘食。
刘奔会对着一块布料,反复地比划,脑袋里像有一个精密的仪器,不断思考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材料,做出最合适的款式。有时候,仅仅为了一个细节的处理,比如领口的弧度稍微差那么一点点,他就会纠结许久,不断尝试不同的方法。他会先在纸上画出各种领口的形状,然后再用废料剪出相应的样子,放在布料上比对。为了找到最完美的效果,他甚至会尝试几十种不同的角度和尺寸。
他还会用旧报纸剪出各种形状,模拟不同的裁剪方案。车间的角落里,堆满了他的试验品,那些旧报纸仿佛在诉说着他的执着与坚持。每一次失败,他都当作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他对每一块布料都充满了敬畏之心,仿佛它们是有生命的精灵,而他的使命就是赋予它们最完美的形态。他会轻轻地抚摸布料,感受它的质地,想象着经过自己的双手,它会变成怎样一件精美的服装。
在早些年,监狱管理相对较松,刘奔凭借着自己的好人缘,与有门路的犯人合伙儿,开始量身定制面料质地好的囚服变相销售。在制作过程中,他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绝不含糊。领口的弧度,他会精确到毫米,反复调整,首到穿上后既舒适又美观;袖口的宽窄,他会根据每个人的手臂粗细进行定制,让穿着者感觉恰到好处。因为他做工精细、价格公道,一时间,他制作的囚服供不应求。
那段时间,刘奔常常忙到深夜。昏暗的灯光下,他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可手中的针线却从未停歇。每完成一件囚服,他的脸上就会露出一丝满足的笑容,那笑容里有对自己手艺的肯定,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在监狱里赚取一些利益,更是为了远方的儿子,为了出狱后能有一个美好的生活。
柳山记得有一次,看到刘奔还在不停的忙碌。他轻声问:“这么拼命,不累吗?”刘奔抬起头,脸上露出疲惫却又坚定的笑容,说:“累,但为了儿子,为了出去后的生活,值得。”他的声音不大,却像是重锤一样,敲在了柳山的心上。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他的目光透过狭小的窗户,仿佛看到了远方儿子的笑脸,看到了他们未来温馨的生活场景。他似乎己经看到自己和儿子坐在宽敞明亮的屋子里,享受着天伦之乐。
刘奔不仅手艺精湛,为人也十分善良。有时候其他犯人向他请教缝纫技巧,他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他深知,在这艰难的环境中,大家相互扶持才能更好地生活。他会耐心地指导每一个步骤,从如何穿针引线这样的基础操作,到如何处理复杂的缝纫问题,他都讲解得清晰明了。他会手把手地教那些新手,告诉他们怎样拿针更稳,怎样走线更首。
刘奔还会分享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小窍门,比如怎样避免布料起皱,怎样让针脚更均匀。在他的带动下,监舍里不少犯人都对缝纫产生了兴趣,大家的生活也因此多了一些乐趣。原本枯燥乏味的监狱生活,因为有了这样的交流和学习,变得不再那么压抑。
有一回,监狱里组织了一场缝纫比赛。刘奔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燃起了一股斗志。他精心准备,从挑选布料,到设计款式,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比赛当天,他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制作中。只见他手中的针线上下飞舞,动作娴熟而流畅。周围的人都被他的专注所感染,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
最终,刘奔毫无悬念地获得了第一名。他的作品无论是从剪裁的精准度,还是缝制的精细度,都堪称完美,让评委们赞不绝口。他制作的那件囚服,款式新颖独特,线条流畅自然,每一个针脚都像是一件艺术品。从那以后,他在监狱里的名声更响了。他的作品被展示在监狱的展览区,成为了其他犯人学习的榜样。犯人们路过展览区,都会忍不住驻足观看,对他的手艺赞叹不己。
就这样,刘奔凭借着自己的手艺,不仅在监狱里赚得“盆满钵满”,竟然还能把儿子供到大学毕业。他的这份坚持和努力,连监区的管教们都对他心生敬意。听他自己说,出去后,想回老家开个裁缝店。
柳山想象着刘奔未来的裁缝店,店面或许不大,但一定干净整洁。店里的墙壁上挂满了他亲手制作的各式服装,每一件都饱含着他的心血和对生活的期待。店里的布置温馨而舒适,摆放着几张柔软的沙发,供顾客休息。模特身上穿着他精心设计的最新款式,吸引着每一个进店的人。顾客们走进店里,都会被他的手艺所吸引。他会热情地迎接每一位顾客,用温和的语气询问他们的需求。然后,他会根据顾客的身材和喜好,为他们量身定制最合适的服装。他会用心倾听顾客的想法,把他们的梦想融入到每一针每一线中,用自己的双手将他们的梦想变成现实。
柳山来后的5个多月,刘奔刑满出狱,结束了 22 年的牢狱之灾。那一天,阳光透过监狱的大门洒在地上,刘奔与大家一一告别。他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整洁囚服,整个人显得精神抖擞。他的眼神中不再有刚进来时的迷茫和恐惧,取而代之的是坚定和希望。他紧紧地握住柳山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兄弟,好好改造,出去后重新做人。”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柳山心中感慨万千,一段励志传奇也宣告结束。但柳山知道,对于刘奔来说,这只是他新人生的开始。柳山相信,凭借刘奔的手艺和毅力,他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刘奔离开后的日子里,柳山常常会想起他在监狱里努力奋斗的身影。他的故事也激励着柳山,让柳山在这艰难的环境中,努力寻找自己的价值和方向。每当柳山感到迷茫和沮丧的时候,他就会想起刘奔那专注的眼神和坚定的信念,告诉自己不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