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好,我是姜玉树,早年所有的桑树基本都我培育出去的,我的大儿子把桑树从苏城背回来的,我们蒋墩最早开始养蚕的,后来又做了收蚕的买卖。”
“那之前你们是怎么运输的”郭县长立马问道。姜静一听,看来政府现在还没有很好的方案啊。
“郭县长好,我爹之前收蚕,一是收回来晒干一些,在船运过去的。但是水路太远,加上之前不太平,到那边很多都卖不上价”姜静回答道。
“也尝试过,走水路到锡城,再火车运输,虽然节省了时间,但是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中间人工搬运,基本也坏了,而且火车还不一定正好有”
“我爹总结出的就是:运输蚕茧时需防潮、防压、通风、防虫、控温、防污染,并尽量缩短运输时间,才能确保质量”
姜静说完,基本大家都是认可的,去年春蚕就是这样,导致秋蚕没有人种。现在大家都来找政府的。
“现在市里己经和铁道部门沟通了,能争取多少,还没有定”
“我想想了解一下蚕茧,实话说,门外汉,”郭厂长发言。大家七嘴八舌的回答,“老人家,你给我介绍一下吧”
“一个家庭,一个男性劳动力的情况下,一季可以出2000-4000斤的蚕茧,看环境,还有桑树种的好不好,喂养情况不同,所以每家产量都不一样”姜老头说你到,
“我们蒋墩之前家家户户都养蚕,237户人家,基本每户都在2000斤以上,整个村子能出50万斤上下,今年如果种的话,差不多要在100万斤”
“一个村子500吨,那我们县之前大河同志最多收过多少”郭县长连忙问道。
“我爹收过4000吨的蚕茧。运输过去就十分之一能用吧”最后一句是姜静瞎说的,他爹靠空间。
“有需要这么多么”郭县长立马问到,“乡亲们辛苦养出来,没有收是个大问题”
“从我们家出的桑树苗,还有蚕种,我们之前是承诺收的,蚕茧都亏的,所以也没有富起来,吃饭还得靠种地”
“我爹下一步计划是缫丝的,一斤生丝大约需要3000-5000个蚕茧,3000-5000个蚕茧的重量大概在360公斤到600公斤之间?。”
“如果缫丝晒干的话,就要方便运输了,但是这个计划还没有开始”姜静送到。
郭县长很想问怎么没有开始的,突然想到牵头人发生意外了,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事情了。
“郭县长,我们的需求是,如果蚕茧能在3内快速的运输到苏城,我们就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养蚕了,毕竟今年迁入了大量人口,不能全部靠种地啊”
“当然,我们姜家依然承诺,原先我们收的,以后也可以继续收。外来的,我们也没有办法了。”姜静很豪气的承诺道。
“如果他们今年才开始种桑树的话,至少3年以后才能大批量养蚕。蚕食量大的,桑树前期叶子少,不能养很多,练练手可以的”姜老头补充道。
郭县长一听,稍微喘口气。“那老人家,你预估我们市能有多少量”
“兜底的话,估计还得有4000吨吧,火车车厢载重约50吨,需要80节车厢,当然没有那么长的火车,按20节一辆,也要4趟车,看看郭县长,能不能请市里帮忙,临时调度”姜静一口气给算完了。
按照现在的情况,是相当困难的,不知道运费要收多少。好多问题的,不是姜静能想象的。
“好的,大家先回去吧,该准备的,就准备起来,还有时间,我保证在真正养蚕的时间前给大家明确的回复”
从县政府出来都快中午了,“我们还要去市里么,感觉如果郭县长都没办法,我们去了也没什么用啊”姜老头说到。
“去啊,去市里看看有没有火车到苏城”姜静看着两个人一副为什么的样子。“我们村离县里30里路,就是15公里,我们到苏城,水路500公里,我们撑船要多少天才能到啊”
“回来也需要这么多时间,我们还来得及养蚕么”两人不好意思的看着姜静。
“姜老太爷也要去市里么,我们下午要去市里,坐我们车去吧”郭县长邀请到。
“担不起您这声老太爷,称呼我声姜大叔己经是看的起我这个老头子,我们是打算去苏城,再去联系一下之前的买家,沟通好,蚕茧运输到那边一点都不能耽误,不然也会坏的”
“那姜大叔和我们一起去市里吧,我也要去汇报工作,一路上,您再给我讲讲养蚕,经济收益怎么样,我多了解一点,到市里也好沟通”郭县长邀请到。
没有经济收益,都白讲。姜老头当然应下了,开玩笑,之前的县太爷啊,他能跟县太爷坐一个车了。
姜老头嘱咐了儿子去市场那边请人家再帮忙看几天船,又对姜静挤眉弄眼。搞的姜静很无语,他二爷在,她怎么操作。
好在二爷实在,一个人扛了两大包吃食,姜静自己的扔空间了,明面上都是衣服团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