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这不只是想要谢惊鸿的命,更是要趁机把谢明璋拉下马啊!
一旦让御史台开启纠察,谁知道最后会成什么样子?
从朝堂到地方,谢裴两家根深叶茂,再加上各自姻亲、同僚、同窗等等,势力盘根错节。
到最后,极有可能开启两党之争。
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见的。
到那时,何止谢家的人,恐怕谁也不能置身事外。
如今的大齐,哪里还经得起这种内斗。
固然人人都有自己的盘算,但谁也不想玩脱了。
大船要是翻了,没人有好日子过。
裴玄谋要报杀子之仇,他们又没有儿子死掉,何必跟着裴玄谋一头热?
哪怕是往日站在裴家这边的人,心里都犯起了嘀咕。
此情此景,不用谢明璋出头,立刻有人上前替他分辩起来。
“皇上明鉴,依臣所见,惊鸿公主滞留边境必有缘故,着钦差大臣前往查探即可。”
“谢大人忠心耿耿,万不可寒了他的心!”
“柏城远隔千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在这里都不过是猜测。就眼下看来,分明是裴照临不轨在前,公主殿下反击在后。”
眼看差不多了,谢明璋才上前陈词:“陛下,小女得陛下看重册封为公主,微臣只替她高兴,实在不知裴大人那句‘舍不得’从何说起。”
他满脸悲愤:“要不是裴照临惹事,她又怎会一个人孤苦伶仃的,被耽搁在柏城?”
“您赏给她的黄金、宫中准备的嫁妆,全都没了!”
看了裴玄谋一眼,他从怀里摸出来一封书信呈上。
“就算是这样,她还满心挂念着圣上,巴巴地写信回来,托微臣转交。”
他用手背揩了一把眼泪,眼眶泛红。
将一个老父亲挂念女儿的悲苦,演绎得淋漓尽致。
惹得一众朝臣纷纷在心头暗骂。
都是千年的狐狸,搁这儿演什么聊斋!
偏偏,天顺帝就吃这一套。
他这个皇帝耳根子软,昏庸无能、不理政事,再加一条沉迷女色、贪图享乐。
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恐怕就是护犊子了。
他对自己的儿女极好。
哪怕是不受宠的,也会让内务府照看,不让人苛待了去。
谢明璋正是冲着这一点,才打出这张牌。
因为刚才跟裴玄谋的厮打,他朝服乱了、官帽歪了,鬓角处露出来几缕花白的头发。
再加上愁眉不展,眼中带泪。
身为谢家家主、朝廷重臣,谢明璋一向保养得宜,打理得一丝不苟。
天顺帝何时见过他如此模样?
立刻就被他牵动了心绪,想起自己出嫁后的公主,共情起老父亲的不容易来。
是啊,一个养在深闺的姑娘,忽然要嫁去那个茹毛饮血的北蛮,连傍身的嫁妆都没有,日子要怎么过?
谢惊鸿不是他亲生的,可她小时候跟着谢家老夫人进宫时,他还亲手抱过呢!
粉雕玉琢的一个小娃娃,甚是乖巧。
见到他也不怕,还作了一首诗,送给他御案上摆着的那盆魏紫。
那会儿,她连路都走不大稳,所作的诗自然非常稚嫩。
勉强能算语句通顺。
但,委实讨喜。
陷入回忆中,天顺帝用手指在膝盖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敲击着,想起更多事。
是了,要不是有谢惊鸿,他就不得不把亲生的大公主送去和亲。
她有功啊!
对于皇帝陛下突如其来的发呆,朝臣们显然都习惯了。
待他醒过神来,看见大太监双手捧着的信件。
普通的厚蓝纸信封,火漆封口,上面盖着惊鸿公主受封时所得的金印。
显然,这封信还没被拆封过。
天顺帝点点头,大太监退后几步,把信封拆了,又用银针验过无毒,才重新送上来。
厚厚几页信。
好奇心驱使着底下众臣伸长了脖子,想知道里面究竟写了什么。
更有人拿眼去看老神在在的谢明璋。
究竟是什么,让他如此自信?
裴玄谋面色不善,心中暗道:区区一封信罢了,难道能抵裴照临的命?
待天顺帝看完,他定要再次弹劾谢明璋!
底下的暗流涌动,天顺帝毫无所觉。
他坐在龙椅上,看得津津有味。
谢惊鸿花了整整两三页信纸,来诉说对天顺帝的思念。
在一无所有孤寒冷清的柏城写信,想念他这位千里之外的父皇。
记挂他吃得可好,睡得可香?
就快初冬了,父皇畏寒,寝宫里的地龙可准备好了?
御花园里的腊梅快到开花的季节,劝他趁天气好时多出去走动走动,身心皆宜。
字字句句,情真意切。
至于她自己的处境,只寥寥几笔带过,绝不给天顺帝添堵。
看得他心头涨满酸涩。
最后一页,笔锋一转,喜滋滋地跟他报喜。
她说,知道父皇操劳国事日理万机,为了给他分忧,她顾不得女儿家的矜持,问赫连曜要了三城一关,作为聘礼。
以表孝心。
“好!”
天顺帝大喜过望,拍案而起:“是朕的好女儿!”
群臣懵逼。
发生什么事了?
怎么,就变成好女儿了?
谢明璋当然知道信中内容。
由谢家墨羽卫捎回来的信中,谢惊鸿将她的计策一一阐明,让他将这封信作为最后的底牌。
关键时刻,方才亮出。
要在裴玄谋自以为得计之时,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只要天顺帝开了口,金口玉言,裴玄谋就失了先机。
再想要替裴照临报仇,只能私底下来。
她和谢淮舟在柏城,请君入瓮。
跟谢淮舟一样,谢明璋感慨于女儿的成长,依计行事。
不过,他佯装出一副完全不知的神情,极殷切地询问:“皇上,鸿儿在信中写了什么?”
“她给微臣的信才一页纸,倒是给陛下写了这么多。”
语气酸溜溜的。
天顺帝站在龙椅前,很享受这种被嫉妒的感觉。
看看,他做父亲就是比谢明璋更成功。
就连册封的公主,都更孝顺他。
裴玄谋一见,便知不妙。
可他把所有的牌都打了,这会儿也只能干看着。
天顺帝哈哈大笑起来,把信纸让大太监送下去传阅,语气亲切:“谢爱卿,你替朕养了一个好女儿啊!”
“来,传朕口谕。”
他要替好女儿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