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曦从正院离开后,首接去找了太医。
听清她的来意,太医摇摇头:“太太这是心病,我纵有通天的本事,也救她不得。”
“太太何时出现问题的?”
太医想了想:“太太怀胎七八个月时就出现了苗头,但非常轻微,我以为是孕妇中常见的孕期焦虑,等孩子出生就好。”
“不成想大姑娘出生后,太太的症状反而加重了。”
姜曦沉默,真不是产后抑郁?
难怪黛玉出生后,她觉得贾敏情绪不对。
“不能治?”
“药物只能治疗身体上的疾病,心病……”太医轻轻摇头。
姜曦无法,只得离开。
她找到黛玉,告知太医的话。
黛玉极为聪慧,立刻明白了姜曦想传达的意思。
丫鬟不解:“二奶奶的意思是,太太病了,并非有意对姑娘说出那等伤人之语?”
姜曦点头:“多半是产后抑郁,她自己不太能控制情绪。”
“产后抑郁?”丫鬟狐疑,“可姑娘快两周岁了……”
这病一听就与生产有关。
可如今都快两年过去了,还没好?也太不靠谱了。
何况,她根本没听过这种病。
且太太刚生完姑娘时一切正常,哪儿像近日时常情绪失控。
什么病还能延后两年发作?
二奶奶莫不是哄姑娘的吧?
丫鬟有些犹豫,不知是否该顺着她的意思哄姑娘。
毕竟对黛玉来说,一切都是太太生病时口不择言,总比一切都是出自太太真心,来得要好。
姜曦看出丫鬟的怀疑,尽量用她能理解的话解释:“孕妇产后身体情况骤然改变,难免出现抑郁情绪,但一般不会发展成病候。”
“只是太太习惯了压抑自己的情绪,没有及时重视,后续又……嗯,发生了许多让她伤心之事,加重了她的抑郁情绪,最后才会彻底失控,发展成病症。”
“书中常写‘抑郁成疾’,就对应了太太的情况。”
“这病症状轻的,产后一两个月就能自愈,严重的……”她慎重道,“可能伴随病人一生。”
因为许多人会“疯”掉,做出种种骇人听闻的举动。
自杀者也并不少见。
姜曦会如此重视,也是因为担心贾敏会产生……
轻生的想法。
“你们回去记得提醒太太身边伺候的人多关注太太的一举一动,稍有不对,立刻去请太医。”
丫鬟吓到,连连点头。
黛玉绷着小脸认真道谢:“多谢姨奶奶提醒。”
姜曦摆手,告辞离开。
-
从正院离开,姜曦转头去了贾孜的屋子。
贾孜的精神状态,瞧着和贾敏竟没有太大差别,不,她看起来甚至比贾敏状态还差。
贾敏还只是精神面貌差,至少妆容齐整,看起来还算体面;贾孜甚至没有梳妆打扮,眼神更一片死寂。
姜曦沉默了。
她将苍玉视作早晚会夭折的孩子,并不敢接触,唯恐心软或日后伤心。
贾孜作为苍玉的母亲,却必须经历这一遭,根本逃不掉。
可她不过二十出头。
姜曦本还有些犹豫,如今也没了顾虑:“皓玉即将启蒙,以后会常驻前院。”
“到时我空闲得很,你若不介意,可以偶尔将苍玉抱到我那儿,既能帮我排遣寂寞,我也能帮你带孩子。”
贾孜下意识堵了她一句:“你天天出府玩乐,还担心寂寞?”
话落,她便意识到不对,狠狠给了自己一嘴巴,“二奶奶勿怪,我并非有意冒犯。”
姜曦吓了一跳:“不会……”
贾孜立刻打蛇棍上:“那你说的,我可以带苍玉去你那儿的话,还作数吗?”
“作数的。”
“太好了!”贾孜如释重负,起身抱起苍玉就要往外走。
她不知姜曦为何突发善心,可老爷曾提过想将苍玉抱给她养。
虽不知缘由,但想来她能将皓玉平安养大,肯定与太太一般,也有自己没有的好处。
她必须抓住这根救命稻草!
姜曦一把将人拽住:“我的意思是,我帮‘你’带孩子,不是把孩子给我带。”
贾孜点头:“我知道。”
姜曦正要松口气。
贾孜又道,“我们现在就去。”
姜曦:“……不用这么急。皓玉还未过生日呢,我现在一切以他为主。”
贾孜满脸沮丧地坐下。
但好在,眼神里多了几分希望。
姜曦放了心。
想了想,她决定先看看苍玉情况,于是伸手想抱他。
贾孜想躲,但克制住了自己,主动将孩子放到了姜曦怀里。
姜曦诧异地看了她一眼。
贾孜苦笑:“吃了这么多亏,也该长记性了。”
说完,心疼地看着苍玉。
姜曦:“你不用这么紧张,我并不会将苍玉怎样。”
贾孜不好意思地笑笑:“我就是害怕,总担心一个错眼,他又生了病。”
姜曦无法,只抱了会儿孩子,便还给了贾孜。
只那一会儿,她便能察觉到,苍玉体内的生机极其微弱,几乎没有长大的可能。
但有什么办法呢?
以林如海如今的情况,苍玉真要出了事儿,他说不定真要逼着她再生一个孩子方能罢休了。
但她并不愿意。
所以,还是尽量让苍玉活着吧。
至少活到林如海病死。
算算时间,也就十年。
姜曦不是大夫,只能用灵泉。
她本以为很容易。
灵泉嘛,稀释后找个机会喂一口,或想办法掺进乳汁就行,但看贾孜对苍玉一眼不错的状态,她只怕很难找到机会。
不过,距离皓玉启蒙还有一段时间,她可以慢慢想办法。
当晚,林如海来了姜曦的屋子。
她本以为是偶然,不想此后一连大半个月,除十五那日外,林如海都来了她这儿。
简首言出必行,执行力爆表。
姜曦:“……”
林如海都这样了,她哪儿还敢慢悠悠地做事?
她立刻叫来衔月揽星:“我让你们去田庄、工厂做管事的提议,考虑得怎么样了?”
衔月抿唇,轻轻摇头:“我父母说女子抛头露面不好,不如留在奶奶身边伺候,到了年纪首接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