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羽与海林,顺利踏入了奇瑞汽车厂的大门,两人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工段,开始了又一段流水线打螺丝的生涯。
海林被安排到了安装车门的工段,这是一个对精准度和细心程度要求极高的岗位。车门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到车辆的外观美观性,更首接影响到乘客的进出便捷性以及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因此,海林在这个岗位上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专注力。他认真学习着每一个步骤,从车门的定位、安装到调试,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与此同时,刘飞羽则被分配到了前挡风工段,一个同样重要且技术要求较高的岗位。在这里,刘飞羽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地安装前挡风玻璃,这是一项对技术要求极高且需要严谨操作的工作。刘飞羽的工段对新员工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怀与支持,特意为他安排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作为师傅,负责指导他学习焊挡板等基本技能。在老员工的悉心教导下,刘飞羽从最初的生疏逐渐变得熟练起来。他虚心向师傅请教,认真观察每一个操作细节,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尽管两个工段近在咫尺,但由于流水线作业的连续性和紧凑性,刘飞羽和海林在一天的工作时间内很难有机会碰面交流。他们各自忙碌在自己的岗位上。
在刘飞羽所在的侧围挡板岗,他与老员工之间的师徒关系也逐渐变得融洽起来。在师傅的监督下,刘飞羽逐渐学会了如何独立操作焊挡板等设备,他的每一次成功操作都离不开师傅的耐心指导和自己的刻苦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飞羽的工作能力和自信心也在不断增强。
海林和刘飞羽虽然身处不同的岗位,但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他们深知,每一颗螺丝的紧固、每一块车门的安装、每一块挡风玻璃的固定,都是汽车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汽车的安全和品质保驾护航,为奇瑞汽车厂的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刘飞羽与海林来到奇瑞汽车厂的这一时段,恰逢该厂接到了一批重要的订单,整个工厂因此进入了高度繁忙的状态。为了满足客户的交货要求,奇瑞汽车厂不得不紧急调整生产计划,并启动了大规模的招聘活动,以迅速扩充生产团队。
随着新员工的陆续加入,奇瑞汽车厂的生产线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力,但同时也面临着新员工培训、团队协作以及生产效率提升等多重压力。为了最大化地利用人力资源,工厂决定人员配备齐全后,实施12小时两班倒的工作制度,以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这一决定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但对于员工来说,却意味着更加紧张而繁重的工作负担。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飞羽作为新员工之一,也经历了从初入工厂的懵懂到逐渐适应的艰辛过程。由于暂时的人员短缺以及新员工较多的情况,刘飞羽得以暂时上半个月左右的长白班。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下,他也难以逃脱超长时间、超强度体力劳动的困扰。每天,他都在忙碌与疲惫中度过,从清晨到夜晚,几乎看不到太阳的光芒,首到夜深人静之时,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
这样的生活节奏,无疑对刘飞羽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长时间的劳作不仅消耗了他的体力,更让他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他时常感到身心俱疲,仿佛每一刻都在与自己的身体和意志作斗争。然而,面对这样的困境,刘飞羽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默默地坚持着,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工作的执着与热爱。
好在,奇瑞汽车厂的管理层并没有忽视员工的辛苦与付出。他们深知,只有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才能确保生产线的持续稳定运行。因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生产后,车间决定给予全体员工一天的休息时间。这一决定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每一位员工干涸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