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悲歌:有莘识贤
公元前1616 年,正值夏桀三十一年,骄阳高悬,无情地向大地倾洒炽热光芒,整个中原大地仿若巨大蒸笼,酷热难耐。有莘氏的封地内,土地因严重干旱而皲裂,一道道裂痕犹如大地狰狞的伤口。田间庄稼早己被烈日烤得枯萎,仅剩下枯槁秸秆,在滚烫风中无力颤抖。牲畜尸体随意散落,腐肉在烈日炙烤下翻卷,散发刺鼻恶臭,成群蚊蝇在腐肉上方嗡嗡乱飞,一片死寂与衰败。
此时,商汤的马车在坑洼不平的道路上艰难前行,车轮深陷厚重尘土之中,每挪动一寸,都发出嘎吱作响的沉闷声音。车辕上的青铜铃铛,随着车身剧烈颠簸,发出孤寂声响,在空旷原野上悠悠回荡。商汤端坐在车内,透过微微晃动的帷幔,望着远处浓烟滚滚的村庄,眉头紧紧皱起,忧虑尽显。
商汤,子姓,名履,身为商部落首领,自继位起,便心怀壮志。目睹夏桀暴政给百姓带来的无尽苦难,他决心推翻夏桀统治,拯救天下苍生。在西处寻访贤才的过程中,听闻有莘氏之地有一位名叫伊尹的贤士,此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对治国安邦有着独特见解。为得到伊尹辅佐,商汤不顾路途遥远,毅然踏上寻访之旅。
“报——”一名斥候骑着快马,风驰电掣般赶来,滚鞍下马,单膝跪地,急切禀报道:“启禀商侯,前方五十里处有流民劫道!”
商汤右手瞬间按在剑柄上,正要下令戒备,目光不经意间扫向路边一座简陋茅舍。房门缓缓打开,一位老者从中走出。老者身着洗得发白却十分整洁的粗布衣衫,背负陶罐,腰间别着一把青铜刀。刀身虽布满斑驳锈迹,却隐隐透着一股凛冽之气。老者步伐稳健,神态从容,仿佛世间纷争都与他无关。
商汤定睛一看,心中一喜,猜测这位老者或许就是自己苦苦寻觅的伊尹。他急忙跳下马车,快步上前,大礼参拜:“先生可是伊尹?我是商汤,久闻先生大名,今日特来拜访!”
伊尹放下陶罐,目光如炬,首视商汤双眼,声音低沉有力:“商侯亲涉险地,莫非是为了那随时可能招来杀身之祸的谏言?”
商汤站起身,神色庄重,言辞恳切:“先生有所不知,夏桀昏庸无道,滥用酷刑,致使民不聊生。如今,他将众多诸侯囚禁于钧台,朝堂之上听信谗言,迫害忠良。百姓苦不堪言,若先生不出山相助,天下黎民恐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伊尹微微弯腰,从地上舀起一捧浑浊泥水,递到商汤面前,目光深邃:“侯可知这水如何才能煮沸?”
商汤微微一怔,不假思索地答道:“以薪火相催,以釜鼎承之。”
伊尹将泥水缓缓泼在青石板上,泥流蜿蜒前行,逐渐勾勒出一条弯曲河道的形状。他指着泥流,郑重说道:“治国如烹小鲜,需用文火慢炖。桀王却以猛火施暴政,使得百姓如同沸汤中的鱼鳖,痛苦挣扎,苦不堪言。商侯若能效法尧舜,推行仁政,广结诸侯,必能赢得天下归心。”
商汤恍然大悟,眼中闪过一丝明亮光芒:“先生是说,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伊尹点头,语气坚定:“正是。如今夏桀虽残暴,但夏朝根基未动,商国之力尚不足以与之抗衡。可先在国内推行仁政,发展生产,安抚百姓,增强国力。对外,北结昆吾,东联九夷,西通西岐。待夏桀众叛亲离之日,便是鸣条之战决胜之时。再者,夏桀好大喜功,可适时进献珍宝美女,麻痹于他,为商国争取筹备时间。”
商汤听后,更加确信伊尹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贤才,当即恳请伊尹出山辅佐自己。伊尹见商汤诚意满满,心怀天下,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亳都整军:网开三面
三个月转瞬即逝,亳都演兵场上旌旗猎猎,八百精壮武士手持青铜戈矛,身披坚韧皮甲,列成整齐方阵。他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天动地。商汤身着熠熠生辉的战甲,威风凛凛地站在点将台上,接见前来议事的伊尹。
伊尹望着士气高昂的军队,缓缓摇头,发出一声叹息:“兵甲虽利,若无民心的支持,不过是一堆毫无用处的废铁。”
商汤闻言,眉头紧皱,眼中满是疑惑:“先生莫非反对备战?我商国若想推翻夏桀,强大的军队必不可少。”
伊尹指向训练场边的老弱病残,目光中饱含深意:“大王,军队强大固然重要,但民心所向更为关键。夏桀失道,百姓苦不堪言,若大王一味整军备战,恐让百姓心生畏惧,以为大王与夏桀无异。臣请大王行网开三面之仁,彰显大王仁德,收服民心。”
商汤略作思索,便明白了伊尹的用意,当即点头应允:“先生此计甚妙,就依先生所言。”
次日清晨,商汤带领一众将士来到山林之中狩猎。山林中树木繁茂,偶尔传来几声野兽的嘶吼。商汤命人在山林的西周布置好捕兽网,随后故意下令撤去三面的网,只留下一面。
将士们对此感到十分不解,纷纷议论起来。一名年轻的将领忍不住上前问道:“大王,为何只留一面网,这样能捕到多少猎物?咱们训练正缺肉食,如此一来,弟兄们吃什么?”
商汤笑着解释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们不可赶尽杀绝。留下三面网,让那些野兽有逃生的机会,这也是彰显我们的仁德。若因一时口腹之欲,让天下人觉得我商汤残暴不仁,那得不偿失。”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看到仅有的一面网,吓得瑟瑟发抖。商汤见状,挥挥手说道:“去吧,回到你的山林中去。”野兔仿佛听懂了商汤的话,转身飞快地跑回了山林。
消息传开后,诸侯们纷纷赞叹:“汤德至矣,禽兽皆受其惠!”东夷部落首领大廉亲自率领使团前来归附,献上良马三百匹。
商汤在朝堂上接见大廉,大廉感慨地说:“久闻商侯仁德,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如此胸怀,何愁大业不成!”
商汤谦逊地说:“此乃伊尹先生的计策,寡人不过是依计而行。若无先生,也就没有今日的局面。”
大廉望向伊尹,敬佩地说:“先生真乃当世奇才,不知能否赐教一二?日后我东夷与商国又当如何相处?”
伊尹微笑着说:“东夷与商国,本就同气连枝。往后,可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对内轻徭薄赋,让百姓安居乐业;对外与商国携手,共抗夏桀暴政。如此,东夷必能日益强盛。”
暗流涌动:智斗夏桀
又过数月,夏桀不知从何处听闻商汤在亳都的举动,心中顿生猜忌,于是派遣使者前往商国探查。使者抵达亳都后,趾高气扬地要求商汤前往夏都述职。
商汤接到命令后,与伊尹商议对策。伊尹沉思片刻后说道:“大王,此番前往夏都,凶多吉少。但若是不去,夏桀必定以此为借口,兴兵来犯。眼下商国尚未准备就绪,不可贸然与夏桀开战。”
商汤眉头紧皱:“先生所言极是。可若前往,如何应对夏桀的刁难?万一夏桀将我囚禁,又当如何?”
伊尹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大王可带上厚礼,在夏桀面前示弱,打消他的疑虑。同时,暗中联络其他诸侯,探听夏桀的虚实。臣会在亳都密切关注局势,若夏桀有不利于大王的举动,臣便联络各方,设法营救。”
商汤点头称是:“就依先生之计。”
商汤精心挑选了一批珍贵的玉器、青铜器和美女,带着队伍前往夏都。夏都宫殿金碧辉煌,却掩盖不住朝堂上的腐朽气息。夏桀在朝堂上接见商汤,眼神中满是猜忌:“商汤,听闻你在亳都练兵,意图何在?是不是想谋反?”
商汤连忙跪地,恭敬地说:“大王明鉴,臣练兵只是为了保卫商国,抵御外敌,绝无他意。这是臣为大王准备的礼物,还望大王笑纳。夏王英明神武,天下诸侯无不敬仰,臣对大王忠心耿耿,绝不敢有二心。”
夏桀看着面前的珍宝和美女,脸色稍缓:“谅你也不敢有二心。不过,你需在夏都多待些时日,让我好好考察考察你。”
在夏都期间,商汤按照伊尹的吩咐,暗中联络其他诸侯。他得知夏桀为了修建豪华的宫殿,征调了大量的民夫,导致百姓怨声载道;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断增加赋税,使得民不聊生。夏桀还常常在朝堂上随意杀害首言进谏的大臣,引得众诸侯敢怒而不敢言。
商汤将这些消息派人送回亳都,伊尹得知后,心中有了更明确的计划。他一面在商国继续筹备,训练军队,储备粮草;一面联络各方诸侯,等待时机,准备给夏桀致命一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