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怀安和李卫东挤进夜市。人群拥挤,他们像泥鳅一样穿梭。
两人走,眼睛扫过两边摊位。
服装摊位前,年轻人聚集。喇叭裤、牛仔裤,颜色鲜艳。
鞋摊不少。解放鞋、球鞋、凉鞋,堆在地上。款式旧,但价格低。
日用百货,小吃,摊位应有尽有。
冰棍摊位最热闹。大人小孩都围着买。天气热,冰棍解暑。
陈怀安边走边看,心里盘算。
夜市货品多,竞争激烈。
他想,要做生意,必须卖别人没有的。
“卫东,”陈怀安问,“你说卖什么好?”
“卖什么?不知道。”李卫东摇头。
“卖衣服行吗?卖衣服的摊子,人多。”李卫东看人多,想模仿。
“卖衣服?”陈怀安否定,“卖衣服竞争太大。几十个摊子,我们没经验,没钱,没关系,怎么比?”
“卖鞋呢?卖鞋也行,买鞋的人也多。”李卫东又提议。
“卖鞋和卖衣服一样,竞争大。而且,鞋子我们不懂,进货卖货都麻烦。”
“那你说卖什么?总不能空手回去?”李卫东追问。
“看那边。”陈怀安指着一个摊位。
摊位卖雪花膏,头油。瓶瓶罐罐摆满。是女人用的化妆品。
几个姑娘围着,热闹。
“卖化妆品?这能挣钱?”李卫东怀疑。
“能挣钱!”陈怀安肯定,“现在化妆品稀罕,乡下更少见。物以稀为贵,肯定赚钱!”
他心里想,女人爱美的钱好赚。
“可是,我们男人,懂化妆品吗?进货卖货都不懂。”李卫东犹豫,卖女人东西,他觉得别扭。
“谁说男人不能卖化妆品?卖货就行,又不是自己用。”
陈怀安扫视摊位,卖化妆品的,这条街最少。
“不懂可以学!进货去问,卖货慢慢学。化妆品市场大,竞争小,值得试试!”
李卫东听陈怀安分析,觉得卖化妆品,也许可行。
“卖化妆品?卖什么化妆品?”李卫东问。
“卖什么?”
陈怀安回忆。现在流行的化妆品,种类不多。
蛤蜊油,雪花膏,头油,香脂,花露水……
便宜,实惠,老百姓买得起。
蛤蜊油,雪花膏,西季都能卖,不怕卖不掉。
“卖蛤蜊油,雪花膏?”李卫东再问。
“对,就卖这两样。简单,实用,能打开市场!”陈怀安肯定。
“怀安,你真行!脑子好使!”李卫东佩服。
“别拍马屁。”陈怀安笑了。
两人约好明天再见,各自回家。
陈怀安到家,忙完,洗脚上床。没电视,没手机,没娱乐。
无聊,只能睡觉。或者夫妻运动。孩子就是这么来的。
天没亮,鸡叫两遍,陈怀安醒了。
穿衣洗漱,去找李卫东。
天亮了,两人蹲在树下,嘴里叼草,商量赚钱计划。
“怀安,真卖蛤蜊油,雪花膏?”李卫东问。
“怕了?昨晚不是挺积极?一夜就怂了?”陈怀安问。
“不是怕,是觉得不好意思。大男人,卖女人东西。”李卫东坦言。
“不好意思啥?挣钱不丢人!能挣钱就行,管他卖什么!想穷一辈子?”陈怀安反问。
“不想!”李卫东摇头。年轻人想干事业。
“这就对了!想挣钱,放下脸面,敢干!走,去我家,借钱去!”陈怀安起身。
“借钱?叔叔阿姨能借?”李卫东担心。
“没钱,不借钱怎么办?”陈怀安无奈。
两人到陈怀安家。王淑芬在院里洗衣。
见两人回来,王淑芬问李卫东:“卫东,吃饭没?有玉米糊糊,吃点?”
“婶,吃过了。”李卫东忙说。
陈怀安开口,“妈,我想借钱。”
“借钱?干什么?”王淑芬停下洗衣。
“去县城夜市摆摊,卖蛤蜊油,雪花膏。”
“妈,说过要做生意,挣钱。”陈怀安重复。
“现在国家让私人做生意了。”他补充。
“国家让是让,咱家没门路。做生意哪容易?”王淑芬观念保守。
看儿子坚持,王淑芬心疼。“要多少钱?”她问。
“不多,借十块八块就行。”
“十块八块?!咱家一年攒不下十块!”王淑芬吃惊,眼睛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