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与二战的总结
一战与二战的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一战与二战的总结 > 第三章 不列颠空战第二阶段(1940年8月13日—9月6日)

第三章 不列颠空战第二阶段(1940年8月13日—9月6日)

加入书架
书名:
一战与二战的总结
作者:
黄小峰
本章字数:
5220
更新时间:
2025-06-29

一、德军战略目标:瘫痪英国防空体系

(一)"鹰日"计划的核心构想

德军将第二阶段命名为"鹰日"(Adler Tag),目标首指英国防空体系的三大支柱:

- 雷达预警网络:摧毁 Home雷达站,消除英军提前预警能力

- 战斗机机场:重点打击第11大队辖区的7个前进机场(如霍恩彻奇、比金山)

- 指挥中枢:空袭战斗机司令部地下掩体,切断指挥链

戈林在8月10日作战会议上强调:"只要摧毁5个雷达站和3个机场,英国空军将失去还手之力。"德军情报部门错误估计英军雷达站修复周期需72小时,机场跑道修复需5天。

(二)战术打击优先级

德军制定精确打击清单:

1. 雷达站:多佛尔、诺福克等12座海岸雷达站

2. 战斗机机场:第11大队的霍恩彻奇、比金山、唐梅尔机场

3. 油料库:泰晤士河口的5个航空燃油储备点

4. 指挥中心:战斗机司令部位于本特利修道院的地下掩体

二、关键战役与行动:从"黑色星期西"到机场绞杀

(一)8月13日"鹰日"首战

- 德军部署:第2、3航空队出动1485架次,其中520架轰炸机主攻雷达站

- 英军应对:第11大队紧急升空200架战斗机,依托剩余雷达站引导拦截

- 战斗结果:德军炸毁4座雷达站,但英军启用备用移动雷达车,6小时内恢复70%预警能力

(二)8月15日"黑色星期西"全天空袭

(1)北方战线(苏格兰方向)

- 德军第5航空队(驻挪威)出动250架飞机空袭纽卡斯尔

- 英军第13大队以逸待劳,击落德机40架(占出击量16%)

- 德军首次遭遇喷火战机集群,Bf-110重型战斗机损失惨重

(2)南方主战场

- 兵力投入:德军1200架飞机(600架轰炸机+600架战斗机)

- 关键目标:比金山机场、多佛尔雷达站、朴茨茅斯军港

- 战术创新:德军使用"云层遮蔽"战术,轰炸机在5000米云层上方投弹

(3)战斗数据

类别 德军损失 英军损失

飞机 75架(轰炸机56架) 34架(战斗机26架)

飞行员 死亡120人 死亡24人

雷达站损毁 2座(多佛尔、福克斯通) 全部修复

机场跑道 比金山机场中弹12发 3小时完成抢修

(三)机场绞杀战(8月16日—9月6日)

德军实施系统性机场摧毁战术:

- 昼间精确轰炸:使用Ju-88轰炸机投掷500kg穿甲弹,专攻跑道混凝土层

- 夜间骚扰轰炸:派Do-17轰炸机投掷照明弹+高爆弹,干扰英军维修

- 战术创新:在炸弹上安装延时引信,阻止抢修人员接近

英军应对措施:

- 弹性跑道:铺设金属网应急跑道,3小时内可恢复起降

- 假目标设置:在废弃机场布置充气假飞机和模拟跑道

- 雷达欺骗:用移动雷达车制造虚假目标,误导德军轰炸

三、技术对抗:雷达与反雷达的博弈

(一)德军的雷达干扰尝试

- Freya雷达侦察:使用FuG 200雷达侦察机定位英军雷达站

- Chaff干扰实验:在8月24日试验投放铝箔条,首次实现雷达屏幕杂波干扰

- 定向微波攻击:开发"柏林"微波发射器,尝试烧毁雷达接收管

(二)英军的反制创新

- 雷达频率跳变:将 Home雷达频率从28MHz改为48MHz,规避德军干扰

- 移动雷达部署:制造12辆雷达拖车,每6小时更换阵地

- 诱饵雷达站:在肯特郡设置3座假雷达站,消耗德军炸弹

(三)关键技术数据

技术类别 德军进展 英军反制

雷达定位精度 误差从5公里缩小至2公里 启用雷达加密系统

干扰效率 8月24日使3座雷达失效2小时 9月1日恢复全部功能

微波功率 达到500千瓦 加装雷达防护罩

西、战略误判与体系韧性

(一)德军的情报失误

- 雷达修复低估:德军侦察机拍摄到损毁雷达站,误以为需一周修复,实际英军使用预制件4小时完成替换

- 机场韧性误判:认为混凝土跑道被炸毁后需5天修复,未料到英军使用快速凝固水泥(12小时硬化)

- 战机数量误算:根据被炸毁的飞机残骸,推断RAF仅剩250架战斗机(实际仍有550架)

(二)英军的体系优势

- 维修体系:皇家工程兵团配备2000名专业抢修人员,每机场部署50吨应急水泥

- 情报保密:成功隐瞒喷火战机月产量(8月达320架),误导德军战力评估

- 全民支援:10万平民参与机场伪装,用树枝和渔网覆盖飞机掩体

(三)关键战役:8月24日伦敦外围空战

- 德军目标:摧毁伦敦周边5个前进机场

- 战术创新:首次使用Bf-109G型战斗机(加装副油箱),续航提升至850公里

- 战斗结果:德军损失43架轰炸机,英军损失21架战斗机,所有机场在夜间完成抢修

五、阶段结果与战略影响

(一)军事数据统计

类别 德军 英军

总出动架次 15000架次 7500架次

飞机损失 915架(轰炸机632架) 420架(战斗机315架)

雷达站损毁 11座(占总数58%) 全部修复

机场瘫痪时间 最长12小时 平均修复时间4.5小时

(二)德军战略调整

- 放弃雷达战:因干扰技术失败,9月1日起减少对雷达站的轰炸

- 转向机场纵深:开始轰炸机场附属设施(油库、弹药库)

- 昼间战疲惫:Bf-109飞行员日均飞行时间达4.5小时,疲劳导致失误率上升

(三)英军防御升级

- 雷达网络优化:将19座雷达站改为24小时双班制,故障率下降30%

- 战斗机调度革新:采用"大队集群"战术,集中200架战机实施拦截

- 民防体系完善:建立500个机场抢修点,储备10万吨应急物资

(西)历史转折点

- 技术对抗启示:证明雷达在现代空战中的核心地位,加速电子战技术发展

- 战略心理影响:德军首次出现"轰炸无效"的悲观情绪,戈林取消9月7日的大规模昼间攻击

- 战役转折预兆:德军因机场轰炸效果有限,开始酝酿对伦敦的城市轰炸,战役即将进入第三阶段

当1940年9月6日德军结束第二阶段攻势时,英国防空体系虽遭受重创,但核心雷达网和机场群仍保持运作。德军未能达成摧毁RAF的战略目标,其情报误判和技术局限在这一阶段暴露无遗。而英国则通过高效的维修体系和技术创新,成功抵御了德军的系统性摧毁企图。第二阶段的结束,标志着不列颠空战进入更具决定性的第三阶段——双方将在伦敦等城市上空展开更残酷的消耗战。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