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天苍
琅琊天苍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琅琊天苍 > 第十八章 青史燃灯

第十八章 青史燃灯

加入书架
书名:
琅琊天苍
作者:
天苍山脉的苍沼桐叶
本章字数:
3130
更新时间:
2025-04-14

地宫烛火映着《论语》上的血渍,林砚指尖的墨痕与血迹早己分不清彼此。当他拾起那片银杏叶时,枯黄的叶脉突然游动如虫,在烛焰中拼出北疆十二卫的阵型图——正是当年父亲在策论残稿上绘制的模样。

"陛下..."赵无庸的嗓音从经卷堆后传来。老太监捧着的不是拂尘,而是半截焦黑的戒尺——周教谕当年用来惩戒学子那柄。戒尺断口处嵌着粒玉珠,珠内冻着只振翅欲飞的金蚕,"太庙的钟...该敲了。"

林砚忽然按住太阳穴。幻境中自戕的剧痛真实如新,可掌下的《论语》却传来油墨清香。当他翻开扉页时,"克己复礼"西字下竟压着张泛黄的县学试卷——自己十三岁时写的《论王道》,朱批的"甲等"二字被血渍晕开,成了"田等"。

地宫砖缝突然渗出雪水,水中浮着细小的青铜残片。林砚俯身捞起一片,残片上"漕运司监造"的徽记尚存,边缘却多出几行新刻的小楷:"...三百年螟蛉戏,九重天外尚有九重天..."字迹像是用指甲生生抠出来的。

烛火"啪"地爆了个灯花。火光摇曳间,地宫壁画上的飞天突然转动眼珠,她们手中的乐器化作刀剑,奏出的《破阵乐》竟与折梅傀儡髓腔里的机括声同调。林砚的袖口无风自动,半片翡翠镯残碴从皮下浮出,在经卷上灼出个"十"字。

"十?"他忽然想起幻境中的第十鼎。指尖刚触到灼痕,整座地宫突然下沉,砖石重组为县学堂的模样。周教谕的戒尺正敲在他案头:"林生,答'克己复礼'何解。"

学堂窗外的老梅突然开花,每片花瓣都映着不同景象——第一片是岳红缨在虿盆边垂泪,第二片是苏明璃消散前的回眸,第三片...当林砚触及第九片时,花瓣突然化作火蝶,翅翼上的金粉拼出《螟蛉诏》缺失的结尾:"...九世轮回终成空,不如青史一盏灯..."

戒尺突然断裂。周教谕的脸剥落成雪,露出底下赵无庸的青铜面骨:"老奴替陛下守了三百年..."他的指骨插入自己眼眶,抠出的眼球正是传国玉玺的螭钮,"这盏灯,该熄了。"

烛台轰然倒塌。燃烧的灯油在地面流淌成北疆河道,火苗窜起的瞬间,林砚看清河道旁站着个青衫书生——那是未及弱冠的自己,正用柳枝在沙地上画《塞下曲》的调子。少年身后的老槐树上,苏明璃的残魂系着条褪色红绳,绳结样式与当年护城河沉船上的一模一样。

"砚儿。"岳红缨的声音从《论语》中渗出。书页间夹着的策论残稿突然飞起,在空中拼成完整的北疆改制方略。当林砚的指尖触到"裁撤十二卫"西字时,纸上的墨迹突然游动,化作三百金蚕啃噬他的手指

剧痛中,地宫西壁浮现出无数个手持《论语》的书生虚影。他们有的着青衫,有的穿龙袍,却都在诵读同一段:"...克己复礼为仁..."声浪震得青铜残片簌簌作响,残片上的漕运徽记逐个亮起,在空中拼出艘楼船的轮廓——正是当年沉船的镜像。

船首站着个戴幂篱的女子,她掀开面纱的刹那,林砚的赤瞳突然恢复清明——那是县学门口卖杏花粥的阿箬,她腕间的银铃与苏明璃当年所佩同款。当她将粥勺掷入河中时,沸腾的粥汤里浮起十二枚青铜钥匙。

"陛下可还记得这个?"赵无庸的颅骨突然软化,化作当年当铺掌柜的油脸。他枯黄的手指翻开《论语》末页,露出夹层中的当票——正是林砚典当父亲澄泥砚那张,"虫啮三道,当钱二百文..."

地宫突然灌入寒风。书页纷飞中,林砚看见自己这些年的每一滴血,都落在不同时空的《论语》上。最早的褐,最新的艳,连成贯穿三百年的血线。当他的血浸透"仁者爱人"西字时,整座太庙的钟鼓齐鸣,七十二口青铜钟同时浮现出螟蛉玉牌的虚影。

"克己..."林砚突然咳出片银杏叶。叶上浮现出母亲最后的口型:"...不是弑君,是弑己。"

烛火骤熄。

黑暗中有只手递来新烛,烛身上刻着《山河社稷图》缺失的南海。当林砚就着月光看清持烛人时,《论语》突然自燃——火光映出的,是十三岁那年因交不起束脩,蹲在县学堂窗外偷听的自己。

少年手心攥着的,正是这片银杏叶。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