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穗的移液枪悬在离心管上方0.5厘米处,培养液的腥甜气息突然变得刺鼻。超净台紫外灯在周倩的新专利公示栏投下蓝紫色阴影,"基于人工智能的肿瘤标志物筛选系统"的标题下,参考文献第一条正是她三个月前被删除的云端实验记录。
"你的细胞株污染了。"周倩戴着定制绣名手套的指尖敲了敲培养箱,蕾丝袖口扫过温度显示屏。当林穗查看监控时,凌晨2:17分的画面出现30秒空白,通风系统日志显示那个时段送风量激增三倍——足够吹散培养皿中的贴壁细胞。
老教授的古籍修复台堆着《永乐大典》医书部残卷,林穗在紫外线灯下发现夹层的宣纸纤维呈现异常排列。用pH试纸浸润后,显露出周氏集团十年前注册的基因检测专利号,与她现在的研究方向完全重合。
生物信息学实验室的服务器轰鸣声中,林穗的Python脚本正在遍历周倩的公开数据。当运行到第2048次迭代时,某个特征矩阵突然跳出正常值域——这组宣称"百万级临床数据"的乳腺癌标志物检测结果,标准差竟然精确到小数点后十二位。
"这是量子计算机生成的伪随机数。"李文佩的黑客朋友在暗网聊天室留言。林穗用傅里叶变换分析数据频谱,发现周期性波动与周氏集团比特币矿池的算力曲线完全同步。当她试图导出证据时,实验室突然断电,应急照明灯下,周倩的Gucci乐福鞋正在门缝外反光。
在危废处理间的辐射监测仪后,林穗找到被肢解的实验室小白鼠。植入式芯片的序列号显示,这些本该被安乐死的实验动物,正在周倩的专利配图中作为"健康对照组"展示。她用液氮保存好证据,手机却收到母亲车间甲醛超标的匿名警告。
国际期刊的审稿意见像手术刀般精准:"缺乏创新性,建议参考周倩等最新成果。"林穗在参考文献追踪系统中发现,三个月内引用周倩专利的127篇论文,通讯邮箱后缀均属周氏集团控股单位。当她用WHOIS查询域名时,某个位于开曼群岛的服务器正在批量生成同行评审账号。
学术报告会上,周倩的全息投影正在演示"智能诊断系统"。林穗突然起身,用激光笔照射大屏幕——纳米级水印在强光下显露出"testdata"字样。当保安冲上来时,她将培养皿摔向地面,癌变的细胞在营养液里诡异地排列成周氏集团LOGO。
"这是生物黑客行为!"周倩的律师在主席台怒吼。林穗默默打开冷冻运输箱,被注入荧光标记的小白鼠在紫外灯下全身发亮,耳标编号与周倩专利文件中的完全一致。会场骚动中,老教授用放大镜对准论文配图,明代《瘟疫论》的鼠疫插图与实验照片完美重合。
基因测序仪吐出长达三米的报告纸,林穗用《本草纲目》的药材分类法标记异常片段。周倩专利中声称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在BLAST比对中与林穗去年废弃的测序数据有98.7%相似度。当她准备上传至国际数据库时,校园网突然跳转到钓鱼页面,SSL证书签发方竟是周氏集团子公司。
在网吧的烟雾缭绕中,林穗用区块链存证平台固定证据。每个数据块都包含《永乐大典》残页的数字指纹,形成跨越六百年的交叉验证。周倩的保镖破门而入时,她己通过TOR网络将证据包发送至FDA、EMA等七个监管机构。
深夜的实验室,林穗在通风管道发现微型真空泵——正是培养箱污染的元凶。附着在管壁的纳米颗粒在电镜下显形,表面蚀刻着周氏集团的股票代码。当她用质谱仪分析成分时,警报器突然响起,灭火系统喷出的泡沫瞬间毁掉所有样本。
周倩的道歉声明在暴雨夜冲上热搜,配图是她戴着口罩在实验室摆拍的照片。林穗的邮箱塞满合作邀约,附件里却藏着远控木马。当她用虚拟机打开时,屏幕突然播放母亲在车间晕倒的监控录像——时间戳显示就在五分钟前。
老教授的中风病房里,心电监护仪的波形与区块链确认信号诡异同步。他塞给林穗的氧气面罩里藏着微型胶卷,显影后是周倩祖父在文革时期篡改疫苗数据的亲笔供词。窗外,周氏集团的无人机群正在喷洒"空气消毒剂",刺鼻的氯味掩盖了真相的余烬。
林穗在专利复审委员会外啃着冷包子,帆布包里装着二十斤重的证据材料。周倩的兰博基尼碾过水坑,车窗降下:"你知道维持这个系统需要多少人的饭碗吗?"后座的《跨国技术转让协议》露出冰山一角,签约方是某国军方背景的医疗集团。
三个月后,周氏集团的股票因"技术升级"暴涨。林穗在实验室培养出荧光蘑菇,菌丝在暗室中生长成专利号形状。老教授的葬礼上,吊唁名单里出现七个陌生名字——全是周倩论文的合著者。当哀乐响起时,比特币矿池的算力突然转向破解某个加密文件,那是林穗最后的备份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