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3日,斯台普斯中心的训练馆己熄灯,只有理疗室的灯还亮着。姚明趴在治疗床上,理疗师正在给他的脚踝做超声波治疗,226cm的身躯在窄小的床板上显得格外修长。门被轻轻推开,陈霄的脚步声混着战术板的翻动声传来。
“姚,今天的体测数据不错。”陈霄的指尖划过平板电脑,“下肢力量提升7%,移动速度却没下降,训练师的强化方案奏效了。”
姚明撑起上半身,汗湿的发梢滴落在白色床单上:“经理,昨天比赛最后时刻,科比冲我吼‘为什么不扣篮’。”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困惑,“我能感觉到篮下有空隙。”
陈霄拉过折叠椅坐下,战术板上用蓝笔标注着“姚明场均18分钟出场时间”的红线:“因为我们需要输掉这场球——就像需要你在第二节‘意外’扭到脚踝一样。”他调出比赛录像,第三节初段姚明“受伤”离场的画面定格在屏幕上,“你的脚踝没问题,但观众和联盟需要相信,湖人的内线撑不住了。”
理疗师识趣地退出房间,空调的嗡鸣突然变得清晰。姚明盯着陈霄眼中的血丝,突然意识到这位经理己经在办公室睡了三天:“你是说,连伤病都是计划的一部分?”
“不完全是。”陈霄打开战术板,露出背面的选秀倒计时——距离2005年选秀还有270天,“但我们需要联盟相信,湖人正在崩溃。当你的出场时间降到20分钟以下,当科比轮休20场,当我们的战绩跌到西部倒数——”他的手指敲了敲“克里斯·保罗”的名字,“乐透区的大门才会向我们敞开。”
姚明沉默了。他想起三天前球迷在球员通道扔来的矿泉水瓶,“软蛋”的骂声还在耳边回荡。作为NBA历史上首位中国状元,他本应在聚光灯下证明自己,此刻却要故意表现得挣扎。
“我理解这很艰难。”陈霄的声音放软,“但你知道吗?2002年你被选中时,斯特恩说‘NBA打开了13亿人的市场’。现在,我们需要用这个市场做杠杆——”他调出财务报表,“中国品牌的赞助合同己经增加30%,只要战绩够差,选秀大会当天,全球将有2亿人收看湖人的选择。”
姚明突然坐起,理疗床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所以,我的存在不仅是球员,更是诱饵?”
“不,是基石。”陈霄首视他的眼睛,“等明年夏天,我们会用首轮签摘下保罗,用次轮签捡到埃利斯。那时你的合同还剩两年,薪资只有559万——”他在白板上画出薪资结构,“我们能用省下来的1400万签下雷·阿伦,组成‘科比+保罗+你+阿伦’的西巨头,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今年拿到前三顺位。”
窗外,洛杉矶的月光斜切进理疗室,在两人身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姚明摸了摸脚踝上的护具,那里没有伤,却贴着显眼的医用胶带:“需要我做到什么?”
“继续控制数据。”陈霄递上调整后的训练计划,“场均12分8篮板,命中率保持50%,但失误数增加到3次——让对手觉得你还没适应NBA强度。”他顿了顿,“另外,明天对勇士的比赛,第三节你要‘体力不支’提前退场。”
姚明接过计划,注意到最后一行用中文写着:“相信我,2008年北京奥运会,你会带着NBA总冠军的身份站上赛场。” 这句话让他想起国家队的队友,想起球迷在长城上为他挂起的巨幅海报。
“我明白了。”姚明重新躺回理疗床,盯着天花板上晃动的光影,“需要我在媒体面前抱怨出场时间吗?”
陈霄轻笑一声,收拾起战术板:“不用。只需要每次退场时,露出这种表情——”他模仿出姚明在比赛中常见的、略带迷茫的皱眉,“让所有人相信,湖人的重建,比想象中更艰难。”
离开理疗室前,陈霄回头望了眼姚明的背影。这个被命运选中的大个子,此刻正用毛巾盖住脸,看不出表情。他知道,这种自我牺牲的戏码,对任何职业球员都是煎熬,但这是通向王朝之路的必经之地。
凌晨两点,陈霄的办公室依旧亮着灯。他在备忘录里写下:“姚明配合度92%,心理建设完成。下一步:安排科比在训练中‘怒斥’姚明,制造更衣室矛盾假象。” 笔尖划过纸面,发出刺耳的声响,像极了三天前球迷辱骂时的嘘声。
窗外,斯台普斯中心的LED屏正在播放明日比赛预告,姚明的名字排在首发名单第三位,旁边标注着“脚踝伤势存疑”。陈霄知道,当明天的比赛哨声响起,这场精心编排的“摆烂戏剧”将继续上演——而他和姚明,都将在舆论的风暴中,默默等待选秀日的破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