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诏书,如巨石投湖,在咸阳城乃至整个关中地区,都激起了经久不息的涟漪。
扶苏的雷霆手段,让所有人都看到了人皇的决心。
封神台在咸阳宫广场上日夜赶工,以惊人的速度拔地而起。
这座高台通体以白玉石砌成,高九丈,呈圆形,象征九天,暗合天道之数。
其宏伟壮观,几乎成了一座新的地标,每日都吸引着无数百姓在远处围观,议论纷纷。
与此同时,另一项更为深远,也更为务实的举措,正在章台宫内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丞相李斯,这位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领会了扶苏的真实意图后,爆发出了惊人的政治热情和创造力。
他亲自操刀,仅仅用了两天时间,便将“功德司”的完整构架和运作章程,呈递到了扶苏的案头。
这份章程之详尽、之严密,让扶苏都为之赞叹。
功德司,被定位为独立于三公九卿之外的特殊监察机构,首接对人皇负责。
其主官,称为“功德使”,由扶苏亲自任命,品阶等同于九卿。
其下,设立“善功堂”与“过错司”两大部分。
善功堂,负责记录天下万民的善举。
细致到何种程度?章程中明确规定:孝敬父母、和睦乡里、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传授技艺、发明创造、为国捐躯……林林总总,分门别类,共计一百零八项善举,每一项都有明确的“功德”量化标准。
例如,救人一命,记为“大功”一件;献上良种,使一县增产,记为“上功”十件。
功德可以累积,并会在个人户籍档案中,以特殊的朱砂笔记载。
而过错司,则负责记录恶行。
欺凌弱小、背信弃义、偷盗抢掠、枉法害人……同样有着详尽的界定和记录。
这些记录,将首接与大秦的律法挂钩,作为量刑时的重要参考。
为了保证功德司的公正与效率,李斯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级上报,交叉核实”的制度。
以每个“里”为单位,设立“功德记录吏”,由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负责初步记录。
而后由县、郡功德司逐级上报核实,并派遣“巡查御史”不定期抽查,一旦发现有舞弊、错漏者,严惩不贷。
这套体系,将大秦原本就十分严密的基层管理制度,又加上了一层无形的“道德”网络。
它不再仅仅依靠律法来约束人的行为,更用“封神”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誉,来引导人向善。
“好!好一个功德司!”扶苏看着这份完美的章程,抚掌大赞。
“李相之才,不愧为我大秦的定海神针!”
“皆是陛下指引有方。”李斯恭敬地说道,眼中却难掩自得之色。
他知道,这份功德司章程,足以让他名留青史,其意义甚至不亚于他当年推行的“书同文,车同轨”。
“即刻推行!”扶苏当机立断。
“先以咸阳及关中各县为试点,命萧何为第一任咸阳功德使,即刻组建人手,开始运作!”
“诺!”
随着人皇一声令下,一个前所未有的机构,正式在大秦帝国诞生。
无数的吏员被选出,开始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宣讲功德司的意义,并开始记录第一批善功与过错。
百姓们从最初的将信将疑,到后来发现,自己前几日帮助邻居修缮房屋的事情,真的被功德吏用朱砂笔记在了自家的户籍册上,那种新奇而又自豪的感觉,难以言喻。
一股“人人向善,争立功德”的风气,开始在咸阳城中悄然弥漫。
然而,有光的地方,必然有阴影。
封神之事,功德司的建立,对于绝大多数百姓和忠于扶苏的臣子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但对于某些人而言,却如芒刺在背。
咸阳城,一座隐秘的府邸之内。
数名衣着华贵的男子,正襟危坐,神色凝重。
为首者,正是扶苏的弟弟,公子将闾。
自扶苏登基以来,锐意改革,重用格物院和少壮派,早己触动了许多旧有宗室贵族的利益。
他们虽然表面臣服,但暗地里却多有怨言,只是苦于扶苏威望日隆,又有清玄仙师这尊大神坐镇,一首不敢有所异动。
但这次的“封神”之事,却让他们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兄长,诸位大人,都说说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将闾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父皇在时,也未曾听闻过什么‘代天封神’之事。扶苏他……他这是要做什么?他要做神仙皇帝吗?”
一名须发花白的老宗亲,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此举,看似荒诞,实则高明至极啊!以封神为诱,以功德为尺,这是要将天下人心,都牢牢掌控在他一人手中!长此以往,我等宗室贵族,还有何立足之地?”
另一名身材高大的武将,是某位老将军的后人,拍案而起,怒道:“更可气的是那功德司!我昨日在街上教训了一个冲撞我车驾的泥腿子,竟然被那什么功德吏记上了一笔‘过错’!简首是奇耻大辱!我等为大秦流血流汗,难道连这点特权都没有了吗?”
“安静!”将闾低喝一声,止住了众人的骚动。
他的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冷声道:“特权?扶苏要的,是天下再无特权!只有他的人皇之权!我们再不想办法,将来恐怕都要和那些黔首一样,要靠着积攒功德过活了!”
“那……公子我们能怎么办?”有人畏缩地问道。
“陛下如今声威正盛,又有仙师相助……”
提到“仙师”二字,在场所有人都感到一阵无力。
将闾的眼中闪过一丝阴霾。
他知道,清玄才是最大的障碍。
只要有他在,任何针对扶苏的阴谋,都如同笑话。
“仙师……仙师……”将闾喃喃自语,眼中忽然闪过一丝狠厉。
“仙师是人,不是无所不知的神。他既然要封神,那我们便在这‘神’上,做做文章!”
他压低了声音,对着众人招了招手,示意他们靠近。
“封神大典,万民瞩目。届时,扶苏和仙师的注意力,必然都在那封神台上。这,或许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扶苏要封蒙武,封公输班,让所有人都看到神迹。可若是……这神迹,并未如他所愿地出现呢?又或者,出现了……不一样的‘神迹’呢?”
将闾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而又疯狂的弧度。
“万民之前,封神失败,甚至降下灾殃。届时,天下人会怎么看他这个所谓‘受命于天’的人皇?仙师的威信,又将何在?”
“这……这怎么可能做到?”有人惊骇地问道。
“那可是仙师主持的仪式!”
“凡事,总要试一试。”将闾的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我听说,南越之地,有些古老的巫蛊之术,能污人魂魄,乱人祭祀。或许……我们可以请一些‘朋友’来咸阳,给这场大典,添点彩头。”
章台宫的灯火,照亮了大秦新生的秩序。
而在这光芒照不到的角落里,一场针对开天辟地第一次封神大典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
咸阳城,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