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战略家:为万世开太平!
大汉战略家:为万世开太平!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汉战略家:为万世开太平! > 第4章 明选任:士林间的人才棋局

第4章 明选任:士林间的人才棋局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汉战略家:为万世开太平!
作者:
哼伯
本章字数:
2602
更新时间:
2025-05-14

1,东观阁的察举革新

阳嘉西年的东观阁,阳光透过窗棂在竹简上投下斑驳光影。李固捏着手中的“孝廉”举荐牍,指腹着“父别居”的考语,忽然想起邓禹《奏便宜十二事》中“选贤任能,社稷之本”的朱批。案头摆着新制的“西科取士”竹简,末端“德行、政事、谋略、经术”八字,是他昨夜参照邓禹“举贤毋杂”的遗训所书。

“司徒大人,这是本朝孝廉的策试答卷。”属吏捧来一摞竹简,霉味中混着墨香。李固随意翻开一卷,“廉”字竟写错半边,再看策论,满篇皆是“忠君”套话,毫无治民之策。他拍案而起,竹简上的朱砂批注“浮华害政”被震得簌簌掉落。

“邓禹定关中时,曾立‘选贤三法’:一察德行,二考实务,三试谋略。”李固展开《邓禹年谱》,指尖划过“举寇恂为偏将军”的记载,“寇恂能治郡,能筹粮,方得元侯举荐。今日察举,何异于‘以貌取人,以文废用’?”

属吏低声道:“大人,梁冀的族子也在举荐之列……”

“元侯当年斩邓奉,正因其恃宠而骄!”李固算筹重重击在“德行科”竹简上,“若梁氏子弟无才无德,纵是霍光在世,我亦敢黜之!”他指向窗外太学方向,“明日策试,孤当亲自主考,若有舞弊,一律按‘阿附权贵’论罪。”

策试当日,洛阳城细雨靡靡。李固腰间的北斗玉佩与邓禹的“元侯”印绶拓片相互碰撞,发出清响。他亲自为考生们出题:“假设有荒年流民十万,汝为一郡太守,当如何赈济?”见考生们愕然,他补充道:“邓禹在河北,曾以‘屯田赈饥’平定三郡,此策可施乎?”

当太学生王调以“均田劝农、设义仓”对答如流时,李固忽然想起十年前太学里那个被替换的荐举状。他指着王调策论中“耕战相资”的批注:“此句暗合邓禹‘足食足兵’之策,真乃经世之言!”最终所举67人,皆经实务考核,无一人出自豪强请托,洛阳百姓称“李公拔士,北斗照庭”。

2,太学门的士人联盟

和平元年的太学讲堂,李固与郭泰对坐,案头摆着邓禹的《求贤疏》抄本。窗外飘来《北斗谣》的歌声,太学生们正将新刻的“西科取士”碑铭立在门前。

“邓禹在云台二十八将中,首重‘能断大事’。”李固展开《东汉开国功臣表》,“吴汉、寇恂皆从微末起,此乃‘明选任’之典范。今日太学议政,非为清谈,要学邓元侯‘聚群英,铸利剑’。”

郭泰抚掌:“正如此间匾额‘贤良方正’,固当以天下为棋盘,聚英才为棋子。”

李固忽然指着梁柱间的蛛网:“梁冀之流,正如这蛛网,专捕良善。而我们要做的,是织一张‘士人网络’——陈龟治幽州,行均田法;任峻理屯田,创区种法,皆为网中节点。”他摸出算筹,在《太学议政会章程》上划出经纬,“每月初一议政,善策首达天听,此乃‘清议干政’,非为结党,为续邓禹‘澄清天下’之志。”

次月初一,太学议政会首次开议。李固看着诸生激烈辩论“边患与民生孰重”,忽然想起邓禹晚年“宁固根本,不务远略”的遗训。当太学生领袖贾彪提出“仿邓禹屯田制,实边富民”时,他看见北斗玉佩在烛火下泛着微光,恍若看见邓禹在河北劝课农桑的身影。

是夜,梁冀的密探回报:“太学生皆佩北斗徽记,言必称‘李公为纲,士人作目’。”梁冀盯着舆图上的太学方位,握紧了腰间的玉具剑:“李固这是要学邓禹聚士么?可惜,今非光武之时!”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