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断铲绝义
章武元年春,成都皇宫青石板沁着晨露。
糜竺背负荆棘跪在殿前,怀中捧着二十年前赠予刘备的鎏金盐铲。铲柄"同铸江山"西字己被得模糊,铲头盐垢里还嵌着当年下邳突围时的血痂。
"陛下..."
刘备抬手掷还盐铲,青铜铲身在玉阶上断成两截。断口处渗出黑色盐粒——正是当年煮海为盟时,混入的东海死海水。
"子仲可知?"诸葛亮羽扇轻点断铲,"关将军临终前,用青龙刀刻了西个字在崖壁上。"
糜竺拾起半截铲头,看到铲面不知何时多了道刀痕,盐水渗出形成"盐尽义绝"西字。
二、黑旗化白
同日,长江入海口乌云压顶。
幸存的糜氏船队被东吴水师合围,旗舰"镇海鳅"的骷髅旗被强行降下。吴兵用关羽墓前的白麻布改制船帆,又逼糜氏水手在布面绣"降虏"字样。
老舵手赵七突然跃上桅杆,将黑旗残片塞入口中咀嚼:"糜公!老奴先去黄泉铺盐路!"他纵身跳海时,腰间坠着的盐囊在海面晕开血红——里面竟藏着碾碎的朱砂矿。
三、盐袋泣血
三月后,东海渔民发现奇景。
无数糜氏盐袋漂浮在海面,每只都鼓胀如人首。海鸥啄破布袋,涌出的不是雪白盐粒,而是腥臭血水。有胆大者捞起查看,发现袋内壁用血写着"糜"字,遇水不化。
更骇人的是,这些血盐袋随着潮汐规律,每日卯时集体涌向吴军水寨,午时又退回深海。吕蒙病逝那日,建业码头突然漂来三千血盐袋,堆成京观形状。
西、祖鼎自鸣
糜竺被囚于成都别院时,东海传来急报。
糜氏祖坟的青铜盐鼎在无人触碰时突然轰鸣,鼎内千年盐块全部化为血水。更诡异的是,鼎身"盐铁官营"铭文处裂开细缝,渗出恶臭黑盐。
"是海啸!"朐县县令上书称,鼎鸣三日后的子时,东海突然退潮三十里,露出海底糜氏沉船残骸。船板上的"糜"字刺青全部变成了"冤"字。
五、盐绝人亡
冬至,糜竺绝食第七日。
狱卒发现囚室地面铺满盐粒,拼出大汉十三州轮廓。荆州位置插着半截盐铲,益州处则摆着糜芳镶金的犬齿——这颗牙齿不知何时被人从东吴送回。
"盐路...断了..."糜竺咽气前,将最后一把盐撒向东方。盐粒穿过窗棂时突然自燃,在雪地上烧出"海不纳叛"西个焦黑大字。
同日,东海渔民目睹骇人一幕:所有漂浮的血盐袋突然沉没,海面浮现巨大漩涡。有老盐工称,分明看见糜芳的倭刀在漩涡中一闪而过。
(关键细节:断铲渗出的黑盐遇泪即爆燃,烧伤刘备袖口龙纹。糜氏水手跳海前,都在舌尖下压了粒硫磺盐。血盐袋内壁的"糜"字,实为当年盐工刺青时用的血盐配方。)
(本章终)
下章预告
第十章《盐鼎沉江》:当夷陵战火烧红长江,幸存的糜氏族人为何将祖传盐鼎推入激流?而那颗被漩涡吞噬的倭刀,又将在千年后掀起怎样的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