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的巴克莱中心,训练馆的电子屏闪烁着东部最新排名:篮网48胜22负,稳居第二,仅次于勒布朗·詹姆斯领军的骑士。我盯着战术板上用不同颜色磁贴标注的阵容组合,考辛斯和约基奇的双塔图标格外醒目,旁边新加入的0号斯塔德迈尔和5号普莱斯,像两枚精准的螺丝钉,将轮换阵容的齿轮咬合得严丝合缝。
“教练,小霸王今天训练扣篮时把篮筐拉歪了!”拉文带着夸张的表情冲进办公室,护腕上还沾着篮架的金属碎屑。
我忍不住笑了——斯塔德迈尔加盟后的第三周,己经用三次暴扣让训练馆的篮筐更换了两次。这个曾经的“太阳之子”,正用近乎偏执的态度证明自己油箱里还有油:“告诉他,再弄坏篮筐就从他的奖金里扣钱。”
更衣室里,普莱斯正用胶带缠着博格丹的手腕,塞尔维亚人乖乖地坐着,像个听长辈唠叨的孩子:“记住,接球时护球手要抬到眼睛高度,凯尔特人那帮混蛋最喜欢切这种低位传球。”
“知道了,普莱斯叔叔。”博格丹调皮地眨眨眼,惹得周围球员一阵轻笑。
常规赛最后一场对阵猛龙,我派出了本赛季首次完整阵容:拉文、博格丹、博扬、考辛斯、约基奇。当洛瑞的抛投被考辛斯一掌扇出界外,约基奇抢到篮板后长传找到快下的拉文,后者空中接力暴扣得手,现场球迷的欢呼声几乎掀翻穹顶。
“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的比赛!”我在场边挥舞着战术板,任由西装领带被汗水浸透,“用传球撕裂防线,用防守窒息对手!”
终场哨响,篮网以121-105大胜,锁定东部第二的同时,创下队史单赛季55胜的新纪录。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们的问题几乎都围绕同一个主题:“你们觉得自己是总冠军的有力竞争者吗?”
我看向身后大屏幕上滚动的球员数据——考辛斯场均23.7分11.8篮板4.1助攻,约基奇16.2分9.3篮板7.8助攻,拉文21.4分4.6篮板3.9助攻,博格丹15.6分4.2篮板5.1助攻,西人全部入选全明星。“我们不是竞争者,”我顿了顿,声音里带着压抑的颤抖,“我们是来赢的。”
季后赛首轮,篮网兵不血刃4-1淘汰步行者。次轮面对老对手公牛,当诺阿在第三场肘击考辛斯面部,所有人都以为火山即将爆发——但考辛斯只是擦了擦嘴角的血迹,转头用一记超远三分还以颜色,然后冲裁判露出标志性的“死亡微笑”。
“这就是进步。”我在更衣室播放这段录像时,斯塔德迈尔重重拍了拍考辛斯的肩膀,“用篮球杀人,比用拳头更狠。”
东部决赛对阵骑士的前夜,我独自来到巴克莱中心的球员通道。走廊两侧的照片墙记录着篮网的历史:基德的辉煌、德隆的挣扎、如今年轻球员们的笑脸。手指抚过考辛斯和约基奇的合影,突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
“紧张吗,教练?”约基奇穿着拖鞋晃过来,手里拎着一袋塞尔维亚烤肉。
我接过一块塞进嘴里,油脂的香气在舌尖炸开:“紧张?不,我在想,当年那个在贝尔格莱德看你打球的夜晚,是不是早就注定了这一切。”
他突然严肃起来,圆眼睛里映着通道的灯光:“不管输赢,我都感谢你。是你让我相信,胖子也能在NBA打出自己的篮球。”
我捶了捶他的肚子:“少来煽情,明天给我在禁区多抢三个篮板,顺便——”我指了指他的球衣,“把你的五花肉藏好,别让詹姆斯以为我们好欺负。”
约基奇大笑,肉乎乎的肩膀首颤:“放心吧,教练。我们会让整个联盟知道,布鲁克林的篮筐,是属于会传球的胖子的。”
通道尽头,球员们陆续走来,拉文和博格丹正在争论谁的扣篮更帅,考辛斯和斯塔德迈尔低声交流着防守细节,普莱斯则抱着战术板逐一检查每个人的鞋带。我看着这支从废墟中重建的球队,突然明白——所谓冠军拼图,从来不是靠天赋堆砌,而是每个球员眼中燃烧的斗志,是整个团队对胜利的偏执渴望。
当东部决赛的灯光亮起,篮网的首发五虎站在球场中央,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约基奇的目光扫过每个人,最后落在我身上,轻轻点了点头。这一刻,所有的交易赌博、战术革新、更衣室磨合,都化作胸腔中澎湃的热血——我们准备好了,为布鲁克林的第一座总冠军奖杯,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