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明维在一旁瞧着谢明霁那略带羞涩的模样,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一脸戏谑地对祖母说道:“祖母,你们都听说了呀?
我跟你们说啊,霁哥啊,那可真是上心极了。
只要一得闲,他就像个猴儿似的,麻溜地翻了墙头去找人家沈家姑娘。”
说到这儿,他故意停顿了一下,卖了个关子,眼神里满是促狭,而后接着绘声绘色地讲道:“听说是如今外面天寒地冻的,他呀,心疼人家姑娘冻着,所以天天不辞辛劳地自己翻墙过去,那体贴的劲儿,简首没法说。”
谢祖母听了,笑得合不拢嘴,她轻轻点了点谢明维的额头,笑骂道:“你这小子,就会打趣你弟弟。”
欣赏完谢眀霁脸上的红晕,谢祖母收了笑容,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将目光从两个孙子身上移开,看向谢峥。
她微微皱眉,眼中透着一丝担忧,开口说道:“峥儿,昨儿提前离席,是怎么回事?”
谢峥微微颔首,脸上带着嫌恶和不满,如实回应道:“昨日的事情确实是把令仪彻底惹恼了。
您也知道她的性子,眼里揉不得沙子。
昨日宫宴上,刘贵妃娘家侄女的出现,她们打的什么主意,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实在是欺人太甚,触碰到了她的底线,这才一气之下提前离席了。”
谢祖母听闻,轻轻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愤怒。
当她孙儿是什么?
见一个喜欢一个?
沈昭昭是人不是宠物,是能随便被替代的吗?
她深知崔令仪的脾气,也明白此事若是处理不好,只怕会引发更多麻烦。
她思索片刻,缓缓说道:“这事儿可不能就这么算了,咱们谢家也不怕他们。
你得想法子安抚安抚她,别让她气坏了身子。
还有,这事儿可别影响到你和霁哥儿他们,这年节的,本是阖家欢乐的时候,可别因为这些烦心事坏了气氛。”
谢峥恭敬地应道:“母亲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谢祖母轻轻拍了拍谢峥的手,安慰道:“咱们谢家屹立多年,什么风浪没见过。
只要咱们一家人齐心,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你且先把令仪那边安抚好,其他的事情,咱们再从长计议。”
“你回去也告诉令仪,这事啊,母亲替她出气。
那刘贵妃娘家如此行事,实在是过分,怎能欺负到咱们头上来。”
她微微眯起眼睛,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容小觑的威严。
“等过些日子,年节的忙碌劲儿过去,我就进宫去寻太后娘娘。”
谢祖母缓缓抬起头,目光仿佛穿越了重重宫墙,看向那威严庄重的皇宫方向,“咱们谢家也不是好惹的,岂容他们这般肆意妄为。”
“令仪这孩子,向来要强,受不得这般委屈。”谢祖母轻轻叹了口气,眼中满是心疼,
“你回去多劝劝她,别气坏了身子。
告诉她,有母亲在,定会给她一个满意的交代。”
谢祖母拍了拍谢峥的手背,像是在给他打气,又像是在坚定自己的决心。
在她心中,家人的尊严和权益不容侵犯,她定要为崔令仪讨回公道。
谢家自祖辈起便是武将出身,凭借着赫赫战功在朝堂上站稳脚跟。
然而,正因家族尚武的传统,想要娶一位书香门第世家大族的媳妇,着实不是一件易事。
毕竟,不同家族的文化底蕴与行事风格差异巨大,联姻不仅要考虑家族利益,更要顾及双方能否融洽相处。
崔令仪虽并非那种刻板守旧、典型的世族小姐,但其身上的闪光点却也不少。
她的手段颇为了得,无论是处理家中繁杂事务,还是应对外界的各种人情世故,都能游刃有余。模样更是出众,生得眉如远黛,目若秋水,举手投足间尽显风姿。
只是,她的性格与传统的大家闺秀有所不同,过于活泼好动,脾气也稍大了些。
但即便如此,她与谢祖母相处得却极为融洽。
谢祖母欣赏崔令仪的首爽与果敢,而崔令仪也敬重谢祖母的威严与慈爱。
尤其是现在,谢明霁将来是要走文官之路的。
文官之道,不仅需要自身的才学,更需要人脉与资源的支持。
而崔令仪娘家作为老牌世家,在文人圈子里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广泛的人脉。
日后谢明霁在仕途上,还是要多多依靠亲家那边的帮助才行。
所以,对于崔令仪这个媳妇,谢祖母越发珍视,也更加坚定了要为她出气的决心,维护好两家的关系,为孙子的未来铺好道路。
……
年关将至,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热闹的氛围之中,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走亲访友,互道新春祝福。
然而,对于沈昭昭来说,过年却无需像旁人那般奔波于亲戚之间。
因为沈家除了他们这一支身在云京之外,其余族人皆在遥远的江南老家。
提及沈家,不得不说它在江南地区堪称声名远扬。
沈家并非仅有沈征一人凭借科举脱颖而出,而是世代皆为清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品德操守闻名遐迩。
他们在江南精心经营着几间规模宏大的书院,这些书院皆是江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学府。
对于那些一心向学的江南学子而言,能够踏入沈氏书院的大门,无疑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仿佛就此踏上了通往光明未来的康庄大道。
而沈氏家族也凭借着书院的影响力,在江南地区乃至整个学界,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说一句桃李满天下,一点都不夸张。
沈家向来文风鼎盛,家族中从上至下皆对文化与礼教极为看重,对于家族子弟的婚姻大事,自然也有着严苛的考量标准。
当初沈砚钟情于沈大娘子,想要迎娶她入门,着实经历了一番波折。
沈砚对沈大娘子倾心不己,然而,家族长辈们却顾虑重重。
毕竟,沈大娘子出身商贾之家,在众人固有印象里,商贾多精于算计,满身铜臭,担心她与沈家的书香门第之风格格不入。
取商贾之女丢脸是次要的,说白了是担心教育不好子孙后代。
娶妻不贤,祸及三代,这是真理。
沈砚为了能与沈大娘子长相厮守,费尽心思,却始终难以说服家族长辈点头应允。
好在,沈昭昭的祖母虽起初秉持着家族一贯的观念,但拗不过儿子的苦苦哀求。
出于对儿子的心疼与关爱,她最终决定私下里偷偷见一见这位未来的儿媳。
见面那天,沈大娘子精心打扮,举止间尽显端庄大方。
交谈之中,沈大娘子对诗书礼义的见解独到深刻,每一句话都彰显出她扎实的文化底蕴。
不仅如此,提及管家理事之道,沈大娘子更是条理清晰,诸多见解与手段让人耳目一新。
沈昭昭的祖母见状,心中大为改观。
她惊喜地发现,眼前的女子并非寻常商贾人家养出来的,只知算计、满身金银气息的世俗女子。
相反,她既有读书人的文雅气质,又在管家理事方面颇有手段,是个难得的贤良之才。
经过这番会面,沈昭昭的祖母终于放下心来,同意了儿子迎娶沈大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