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年联赛的倒计时牌跳动到“5”时,省体校的训练馆像座沸腾的熔炉。林羽在折返跑中超过最后一名队友,护腕上的红色鞋带早己被汗水浸透。广播里传来周教练的声音:“加练战术配合!林羽,你来组织!”他抹去额头的汗,目光扫过战术板上新标注的“星火燎原2.0”,却在休息时摸到口袋里震动的手机。
是母亲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照片:餐桌上摊着省体校的缴费单,训练装备费那一栏的数字刺得人眼疼。林羽的手指悬在屏幕上方许久,最终只回了句“别担心”。校史馆的玻璃展柜里,他的补丁球鞋与战术板被射灯照亮,参观者的惊叹声透过墙壁传来,却冲不散心底泛起的寒意。
傍晚回到家,饭桌上摆着三碗面条,几片青菜在清汤里沉浮。母亲夹菜的手突然顿住,筷子上的菜叶滴着水:“体校学费怎么办?下个月就要交训练装备费了...”瓷碗碰撞桌面的脆响骤然炸开,父亲猛地放下碗筷,汤汁溅在桌布上,晕开深色的痕迹。
林羽刚张开嘴,父亲己经起身。铁卷门拉下的声响撕裂寂静,修鞋摊的灯光透过门缝漏出来,将老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你爸最近...”母亲的声音发颤,“修鞋摊的老主顾都被新开的连锁店抢走了,营业额己经连续三个月...”她突然捂住嘴,转身进了厨房,抽油烟机的轰鸣掩盖了压抑的啜泣。
深夜,林羽翻出藏在衣柜深处的存折。余额数字比记忆中少了大半,最近的取款记录赫然是父亲的签名。手机在此时震动,星火特训营的小队员发来消息,配图里他们举着用废品制作的“应援灯牌”,歪歪扭扭的字写着“林哥必胜”。窗外的月光洒在存折上,他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那些在赛场上的呐喊与荣耀,原来都附着着沉甸甸的代价。
第二天清晨,林羽提前来到修鞋摊。父亲正在给一双皮鞋上油,皱纹里嵌着黑色的鞋油。“钱的事你别管。”老人头也不抬,刷子在皮革上来回滑动,“当年你妈生你时难产,我在医院门口摆了三个月地摊才凑够手术费。这点坎,不算什么。”
“可修鞋摊...”林羽的话被突然响起的电话打断。省体校通知他参加赞助商见面会,要求穿着最新款的运动装备。挂断电话,他看着自己脚上磨破边的旧球鞋,喉咙发紧。父亲突然把工具箱推过来,里面躺着双半成品的新鞋,鞋帮处用轮胎皮拼出向日葵的形状。
“拿着。”父亲往他手里塞了个油纸包,“昨天隔壁老王介绍了个活儿,给剧团修道具鞋,能赚点外快。”林羽打开油纸,里面是几个温热的包子,还有张皱巴巴的纸条:“好好打球,别分心。”字迹被雨水晕染过,边缘微微发毛。
离开家时,林羽回头望去。修鞋摊的招牌在风中摇晃,“建国修鞋”西个字掉了半边。二楼的窗户开着,母亲正在晾衣服,竹竿上挂着他洗得发白的训练服。手机又震动起来,是陈浩发来的消息:“看到论坛没?有人赌你首轮会被打爆。”配图是某体育博主的分析帖,标题写着《特招生的昙花一现》。
林羽握紧手机,父亲做的新鞋踩在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他想起王强战术笔记里的话:“真正的战场,从来不在赛场上。”前方的街道车水马龙,而他知道,自己要突破的,不仅是对手的防线,更是横亘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那道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