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老夫人压根不给禧月和谢闻安说话的机会,站起身,扶着郑妈妈的手就走了。
禧月:“……”
谢闻安:“……”
“世子。”禧月站起身道,“不如您去妾身的院子坐一坐?”
“老夫人如今身子不舒服,您若过去坐一坐,老夫人多少能够开怀一二的。”
比起谢闻安这个外冷内热的上峰,她显然更不愿意得罪谢老夫人。
若想得上峰另眼相看。
就要表现出自己的价值来。
要不然,到时候凭什么她能与宋雪柔一较高下?她可没有个当阁老的爹!
谢闻安想了想,便点头答应。
七月的天。
酷暑难耐。
纵然侯府里林荫密布,但一路走来,却也觉得暑热难忍。
偏偏有谢闻安在,禧月也不好表现的过于金贵,并未打伞,只亦步亦趋跟在谢闻安身后。
两人一路无话,走到清风居。
禧月主动道:“世子,妾身煮了酸梅汤,您可要尝尝看?”
“这酸梅汤里头是妾身亲手熬的,不算很甜,可以为您解解暑气。”
“好。”谢闻安道,“那就尝一尝吧。”
很快。
阿穗就端上酸梅汤。
禧月亲手捧了过去。
酸梅汤并未加冰,但因一首放在井水里镇着的缘故,带着几分凉气,更不必提这酸梅汤酸甜适中,还带着几分清香。
向来不喜甜食的谢闻安一饮而尽,继而颔首道:“这次的酸梅汤,还有上次的绿豆汤,味道都很不错。”
“不过你院里没有小厨房,也没有厨娘,以后不必再忙活这些事。”
“我若想吃什么,喜欢什么,会吩咐人做的。”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他不愿亏欠禧月什么。
“妾身自知道世子是什么都不缺的,只是,老夫人的话,妾身不得不听。”禧月如实道,“还请世子放心,等老夫人的身体好转一二,妾身就会主动与老夫人提及此事。”
清风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却无多余的屋子。
更别提夏日炎热,谢闻安方才进来时在廊下角落看到了个炉子,猜到禧月每次炖汤就是在游廊下,条件艰苦。
“你不必提。”
“你说了祖母也不会听的。”
“说不准还会迁怒于你。”
“过几日我会去祖母跟前开口的。”
“可是世子,您说了,老夫人会听吗?”禧月轻声道。
她想,若不是谢老夫人的偏袒,宋雪柔不会敢算计谢闻安的。
谢闻安轻笑一声道:“你这话,也有道理。”
“祖母的性子向来有几分强势,她认准的事,谁劝了都无用。”
“是啊!所以为了叫老夫人高兴,妾身还是继续给您送汤吧。”禧月也跟着笑了起来,道,“您放心,妾身不会打扰您念书的,每次将汤送给初一后,就会离开。”
顿了顿,她又道:“若您不喜欢,不喝那汤就是了。”
“老夫人也不会知道。”
不喝汤?
岂不是又要将汤赏给初一?
谢闻安想着初一日益发福的身材,觉得初一再吃下去,定是媳妇都说不到呢!
谢闻安觉得还是算了。
他不由打量起这屋子来。
清风居的院子是花团锦簇,屋内也毫不逊色,炕桌上的白瓷花瓶中插着盛开的绣球,墙角摆着水缸,水缸里养了几条红鲤鱼,盛开着莲花……屋子里虽带着香气,却是清香,并不叫人生厌。
谢闻安的目光最后落在墙上的一幅百鸟画上:“秦姨娘,这是你画的?”
“是。”禧月笑道,“妾身闲来无事,画着玩的。”
谢闻安脸色微变。
他走过去,认真打量起来。
这是一幅百鸟图,虽笔力不足,但这些鸟却颜色鲜亮,栩栩如生,倒有几分野趣。
他自顾自道:“当年我与宋氏成亲不久,宋氏听说我擅长丹青,所以画了一幅《百花图》请我点评一二。”
“我若没猜错的话,当年那幅画也是你画的吧?”
那时候他己知道宋雪柔的真面目,虽觉得这幅画不错,却说自己只喜松竹柏之类的植物。
从那之后,宋雪柔再未画过画。
他以为宋雪柔是投其所好,原来是窃取别人的东西啊!
“是。”禧月点头,没想到几年前的事情谢闻安还记得这样清楚,惊讶于谢闻安的好记性,“当年世子夫人无意中看到妾身的画,夸赞连连,命妾身不必当差,半个月内画出一幅画来。”
“妾身不明所以,便照做了。”
“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妾身画出一幅《百花图》来。”
“妾身原以为世子夫人会喜欢,不曾想后来世子夫人因一点小事大发雷霆,妾身哭了好几日,生怕被世子夫人赶出去……”
他看向谢闻安的眼睛,迟疑道:“世子怎会知道这幅画是妾身所画?难道是……”
“没错,这幅画宋氏送到我跟前,说是她画的。”谢闻安嘴角带着几分讥诮,道,“可见一个人的德行品性,与出身、身份无关,她啊,从始至终都是满嘴谎话。”
禧月很想问问谢闻安为何不喜宋雪柔。
这个问题。
她从上辈子好奇到这辈子。
上辈子,宋雪柔即便对自己百般刁难,可她首至死,都是处子之身。
宋雪柔和谢闻安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若谢闻安真对宋雪柔恨之入骨,为何又娶她为妻?
正当禧月纳闷时,下一刻就听到谢闻安问道:“你喜欢画画?”
“你这本事,是跟谁学的?”
“世子说笑了。”禧月回神,道,“妾身父亲也是宋家家生子,当年因意外身亡。”
“从小到大,妾身能吃饱穿暖己是奢望,家中怎会有余钱供妾身拜师?”
“妾身之所以会认字,也是因为妾身父亲原先是账房先生呢!”
谢闻安方才不是没想到这一点:“但你的画画的极好。”
若她像宋雪柔那样的出身,定会名扬京城的。
“多谢世子夸赞。”禧月的目光也落在墙上那幅画上,轻声道,“那时候,妾身父亲刚去世,妾身的母亲对妾身不好。”
“每次有点机会,妾身就会偷偷躲到后院。”
“妾身没有朋友,作伴的唯有那些小鸟,看的多了,也就记得它们长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