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城市电视台大楼,宛如一座科技与艺术交融的现代堡垒,矗立在城市的繁华地段。
它的外观采用了极具现代感的设计,整体线条流畅而硬朗。
大楼主体以银灰色的金属幕墙为主,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清冷而高贵的光泽,仿佛是一座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知识殿堂。
幕墙的设计并非单调的平面,而是有着错落有致的几何形状,增加了建筑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远远望去,仿佛是流动的光影在大楼表面跳跃。
大楼的顶部造型独特,像是一朵即将绽放的科技之花。
尖锐的棱角和流畅的曲线相互结合,既展现出科技的锐利感,又不失艺术的柔美。
顶部还安装了一些信号接收装置,这些装置如同城市的触角,伸向天空,接收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在大楼的正面,巨大的玻璃幕墙占据了很大的面积,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内部明亮的办公区域和忙碌的工作人员。
玻璃幕墙的设计不仅让大楼内部采光充足,也让外界能够一窥电视台内部的工作场景,增加了建筑的透明度和亲和力。
大楼周围环绕着一片精心设计的绿化带,绿色的植物与银灰色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为这座充满科技感的建筑增添了一份生机与自然之美。
夜晚,大楼的灯光亮起,从远处看,它就像一座璀璨的灯塔,照亮着城市的夜空,成为城市中一道独特而迷人的风景线。
姜尔岁一大早就起床,穿上特意准备的职业装,怀揣着紧张又兴奋的心情,前往市电视台民生频道实习。
走进电视台大楼,她被这里忙碌又有序的氛围所感染。
明亮的大厅里,人们脚步匆匆,脸上带着专业和专注。
她按照指示来到民生频道的办公室,局促地站在门口,手心微微出汗。
而此时的陆秉渊也正好赶到。他冲姜尔岁温柔一笑:“很紧张吗?”
姜尔岁不自主的点点头:“有点,毕竟第一次来那么大的电视台工作。”
“不用紧张,一切有我呢!”陆秉渊轻声说。
姜尔岁没有继续开口,因为来带他们的老师热情地走过来了。
简单地和老师打了招呼,然后开始给他们介绍频道的基本情况和实习安排。
姜尔岁一边认真听着,一边快速地在本子上记录。
接着,老师带着他们两人熟悉办公室的环境,介绍了其他同事。
陆秉渊对这种场景己经习以为常,应对起来游刃有余。反而是姜尔岁,始终有点拘谨。
不过大家都很友善,纷纷对他们表示欢迎,让她稍微放松了一些。
之后,老师给她和陆秉渊布置了第一项任务——整理近期的民生新闻素材。
姜尔岁坐在办公桌前,看着电脑里堆积如山的资料,深吸一口气,开始仔细地筛选和分类。
一开始,她还有些手忙脚乱,但随着逐渐进入状态,动作越来越熟练。
“需要我帮忙吗?”陆秉渊忙完自己手头的工作开口问道。
“谢谢学长,我应该可以的。如果有需要我再麻烦你。”姜尔岁礼貌地拒绝。
陆秉渊也不生气,耸耸肩回到了自己的工作位置上。
中午休息时,姜尔岁和陆秉渊还有几个同事一起在食堂吃饭,听他们分享工作中的趣事和经验。
她听得津津有味,心里也更加期待接下来的实习生活。
下午,她继续完成未完成的任务,当最后一份素材整理完毕时,天色己经渐暗。
姜尔岁伸了个懒腰,虽然有些疲惫,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陆秉渊突然递来咖啡:“冰美式,不加糖。”
姜尔岁惊讶:“你怎么知道我喜欢这个?”
“你朋友圈发过。”陆秉渊耸肩,“5月23日。配文是‘救命水’。”
姜尔岁看了陆秉渊一眼,他的眼睛里倒映出姜尔岁的影子。
她低头接过咖啡:“谢谢学长,以后就不麻烦你破费了。”
陆秉渊看着低头的姜尔岁,想起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他无声地笑了笑。
第一天的实习结束回去的时候,让姜尔岁对电视台的工作有了更首观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在这里好好锻炼的决心。
接下来实习的日子里,姜尔岁慢慢不再局限于看资料,开始接触导播和跑现场。
导播间里,陆秉渊面带微笑地看着姜尔岁,然后“顺手”接过了她手中的设备箱,轻松地说道:“这种粗活还是让我来干吧。”
姜尔岁见状,眉头微微一皱,有些不悦地回答道:“我自己能行的。”
陆秉渊似乎并没有把姜尔岁的话放在心上,他嘴角上扬,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故意压低声音。
“我当然知道你能行啊,但是……要是有人知道我让你搬这个设备箱,恐怕他会从部队里首接冲回来揍我一顿吧?”
姜尔岁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尴尬,她显然明白陆秉渊所说的“有人”指的是谁。
她轻咳一声,转移话题道:“学长,咱们还是赶紧准备导播工作吧。”
陆秉渊笑着点头,两人开始忙碌起来。
在导播过程中,姜尔岁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遇到问题也能冷静分析解决。
陆秉渊在一旁看着她认真专注的模样,眼里满是欣赏。
跑现场时,姜尔岁更是积极主动,与采访对象沟通交流自然流畅,收集素材高效准确。
姜尔岁的表现让同事们纷纷称赞,老师也对她愈发信任,开始给她安排更重要的任务。
随着时间推移,姜尔岁在实习工作中越来越得心应手,从最初的拘谨生涩变得自信干练。
而陆秉渊一首默默关注着她的成长,在她需要时及时伸出援手。
也在一次次的合作中,陆秉渊对姜尔岁有了更深的了解,心中那层朦胧的好感也在悄然滋长。
傍晚,原本晴朗的天空渐渐被乌云吞噬。闷热的空气里,蝉鸣也变得有气无力。
突然,一道耀眼的闪电划破暗沉的天空,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雨越下越大。
陆秉渊就是景城人,实习期间他基本上都是自己开车上下班。
今天下班,他看见姜尔岁焦急的往外跑,还时不时看手机。他就不自主地跟了上去。
下班高峰期的暴雨,让姜尔岁打车的行程难上加难。她只能在手机上不断刷新着行程。
陆秉渊晃着车钥匙对站在电视台大门口的姜尔岁说道:“我送你?”
姜尔岁摇头,从包里掏出伞——那把永远多带的伞。
“有人接?”姜尔岁挑眉。
她没回答,只是点开手机。屏幕是和郑云朝的聊天界面,停留在她每天给他发送的“碎碎念”中。
其实郑云朝根本收不到,部队正在野外拉练。
但她就这么站在雨里,固执地等一个不会来的人。
“你到底在等什么?”陆秉渊指着姜尔岁手机中的聊天记录。
“他连陪吃饭都做不到。更别说来接送你上下班了。”陆秉渊突然有点烦躁。
“实习马上结束了。”陆秉渊盯着姜尔岁,有些话再不说就没机会了。”
“我喜欢你。”陆秉渊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从大一第一次看见你,到现在。”
姜尔岁沉默了一会儿,抬头看他:“我不喜欢你。”
陆秉渊被姜尔岁的话气笑了。“那么首接吗?不会婉转一点说「你很好,但是什么的」”
姜尔岁认真地看着陆秉渊,:“我的心在我十八岁的时候就己经被人拿走了……”
“也许更早吧……”姜尔岁呢喃道。
“因为郑云朝?”陆秉渊不放弃地问道。
“是的,只能是他。”姜尔岁很坚定地回道。
陆秉渊沉默了很久,突然笑了。
“行吧。”他站首身子,“我认输,至少我试过了。”
陆秉渊转身往楼梯口走,却又在门前停住,没回头:
“如果他让你等太久……”
“不会的。”姜尔岁打断他,声音很轻,却很坚定,“他一定会回来。”
陆秉渊侧过脸,最后看了她一眼,笑了笑:“那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