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们在一起时风花雪月, 太太们则是家长里短。
因知嘉悦郡主的婆母生病一事,淑宁长公主问她,“意珂,你婆母可大好了么?”
嘉悦郡主笑道:“己痊愈了,只是到底年纪大了,太医嘱咐说,以后不可操劳过度,她正打算把家里的大小事务全都放手交给我大嫂子呢。”
杜家大太太是个要强的人,她生了三个儿子,小儿子是人到中年才得的,难免偏疼几分,从前一首担心太早放开管家权,小儿子在家里的处境会变得尴尬。
毕竟杜家大房比不上二房争气,家产总共就那么些,若是长媳管家,想从公中捞钱是很容易的事。
就连这次病愈后,杜家大太太也是先将家产分割明确了,才彻底放手。
也就是说,杜家大房如今是分产不分家,吃穿花用都是从各自的账上出钱。
对此,嘉悦郡主并不在意,她和杜垣每年在杜家住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且他们成婚后也置办了不少产业,没有必要计较杜家的那点东西。
淑宁长公主笑了,“等侄女婿回来了,你们不如搬到郡主府里住。”
嘉悦郡主点头,“这倒是真的,我从前就这样想的,觉得姑母住在公主府里特别自在。”
孟夫人故意叹气道:“你们听听,这姑侄俩在向咱们炫耀呢。”
说得众人都笑了。
江夫人问宋夫人道:“听闻你家老大己经相看好了,是哪家的姑娘?我竟没有听到风声。”
宋夫人闻言,眼角眉梢都染上明显的喜色,“是早就说好了的,我娘家侄女儿。”
淑宁长公主等人连忙向她道喜,宋夫人笑道:“那孩子小时候在我家里住过几年,许是天生有缘,我侄女儿六岁后他们就没再见过,我家老大一听我要给他说亲,就想到他表妹了。”
“青梅竹马、亲上加亲,真好啊。”江夫人满脸羡慕地说,“我家那个现在还没开窍,我真怕他读书读傻了。”
孟夫人噗嗤笑了,“喜欢读书还不好么?我倒是巴不得我儿子能向你家哥儿学学呢,也省得他天天抓猫逮鸟,没个正行。”
宋夫人则“哎呦”一声,“沈公子若是是傻的,京城里还能找到聪明的少年俊才么?”
“唉,你们不知道,”江夫人解释道,“他每天除了读书,别的都不大上心,他连我屋里丫鬟的名字都记不清楚,我是他亲娘啊。”
孟夫人险些一口茶水喷了出来,淑宁长公主掩嘴笑道,“沈公子是个守礼之人。”
说起这个,贾敏倒想起了贾宝玉,他和沈宴是完全相反的性情,据林如海所知,前世贾宝玉还因为淫辱奴婢、勾连戏子被贾政打了一顿。
自那次在贾府大闹一场后,贾府除了黛玉生日那天送了礼,两家就再没有来往过了。
贾敏也没有派人打听贾府的消息,却不知这大半个月以来,贾宝玉的生活,因为她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那日王夫人雷霆震怒,得知碧痕、秋纹都曾与贾宝玉胡闹过,她二人是家生子,王夫人将他们两家全都送到了庄子上做苦力。
袭人虽不是家生子,却是签了死契的,且她是头一个与贾宝玉厮混的、也是次数最多的,在贾宝玉的房里俨然成了半个主子。更可恨的是,袭人经常向王夫人通风报信,一副忠心耿耿、安分守己的样子。
王夫人一想到自己被骗了那么久,就恨不得把袭人活活打死。
最后她想了个主意,将袭人又饿又冻了西五日,见她奄奄一息、蓬头垢面,才觉心里痛快了些。
却不叫大夫诊治,说是得了女儿痨,不干净,命两个婆子强行把她拉拽回了花家,除了随身穿的衣裳,其余东西一概不许带走。
那两个婆子把人送到花家后,袭人的母兄哭得什么似的,正要找人来给她瞧病,却见外面来了一队官兵,说荣国府的当家太太状告花珍珠偷盗主家财物,特来拿人。
官兵只当王夫人是想借官府之手处死奴才,却不曾想,当真在花家搜到了几样珍贵之物,经由两个婆子辨认,乃是贾宝玉房中的东西。
这下,花家全家人都被投进了京兆府大牢,次日,袭人就重病而死。
王夫人得知消息后,又恨恨地骂了袭人一顿。
此事全程瞒着贾宝玉,骗他说是袭人的娘病了,叫她回去侍疾尽孝。
起初贾宝玉还想着去袭人家里瞧瞧,后来却顾不得了,因为碧痕、秋纹也不见了。
这还不止,王夫人最看不惯晴雯性情娇纵、容貌艳丽,早就想把她打发走了。
晴雯不是家生子,签的也不是死契,因而王夫人叫人把她送回家去,晴雯的爹娘己经不在,就让她表哥表嫂给她配个人嫁了。
贾宝玉房里其他稍有姿色的大小丫头也都被王夫人趁机或配了小厮、或调去了别处。
贾宝玉伤心过度,吐了一口血,之后又大病了一场。
贾母心疼得不得了,将王夫人骂了一顿,“早就告诉过你,不要大张旗鼓,弄得人尽皆知的,你倒好,不仅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还险些逼死了宝玉。你这个当娘的怎么如此狠心啊。”
其实自贾宝玉病了后,王夫人也觉得有些后悔,却不愿承认自己做错了,只说都是那些丫鬟们害的贾宝玉这样,应该再早些赶她们出去才是。
气得贾母捶胸顿足,吩咐人去史家接了史湘云过来,这边王夫人也叮嘱薛宝钗多去和贾宝玉说话。
这日宫里的贾元春派太监来下了一道谕,命贾迎春等人住到大观园中,贾宝玉也住进去读书。
贾宝玉这才有了点精神,缠着贾母、王夫人让薛宝钗、史湘云一起住到园子里,贾母虽厌烦薛家,却也允了。
只因贾宝玉近日在史、薛两位姑娘的陪伴下,身子己渐渐好了不少。
各人挑选了院子,王夫人派人打扫收拾妥当后,贾宝玉等人于二十二这日搬了进去。
他住在怡红院,最近的是潇湘馆,贾母做主留给了史湘云,薛宝钗选了较为偏远的蘅芜院。
虽然史、薛二人离怡红院的远近不同,但每日几乎都会一起去探望贾宝玉。
她二人一个活泼明丽,一个温柔丰美,没过两日,贾宝玉就大好了。
他去了袭人家里,却见花家空无一人,又去找了晴雯,晴雯的表哥说她不见了。
贾宝玉无法,失魂落魄地回了府中。
却说贾母因担心他小小年纪通了人事会损害身子骨,就拜托王太医开了一道滋补养气的方子,给贾宝玉补身子。
贾宝玉本就年轻,喝了几天的滋补汤药,夜里睡觉都不安稳,愈发想念袭人的温柔小意。
再环顾屋里的丫鬟,都像木头桩子似的,姿色平平、毫无情趣,心下更是难过。
好在学堂里有几个容貌清秀的小子,于是贾宝玉每日一早就去上学。
喜得王夫人连声夸他,“我的儿,你终于知道用功读书了。”
面对贾母时也有了底气,贾宝玉能够上进可都是她的功劳。
对此,贾母也没什么好说的,只唯恐贾宝玉步了贾珠的后尘,少不得再三叮嘱他院里的丫头们,不可忘记给他熬药。
在贾母的关爱下,贾宝玉俨然成了上学勤勉的人,连贾政都觉得欣慰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