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用手机
我在大明用手机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在大明用手机 > 第55章 李善长的引荐

第55章 李善长的引荐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大明用手机
作者:
吃蛋黄派的羊
本章字数:
5000
更新时间:
2025-06-07

马玉将李善长请到雅间,端上一壶茶水。

他为李善长斟了一杯茶,轻声问道:

“不知您今日前来有何指教?”

李善长摆了摆手道:

“谈不上请教,我只是路过,想买些你这儿的话本,见你又有新花样,便忍不住买了一份瞧瞧。”

“见你这小报内容甚是有趣,便想来听听你是如何想到的。”

马玉坐了下来,给自己也倒了一杯茶,微笑道:

“您说笑了,不过是些市井趣闻,瞎写罢了。”

“瞎写?”

李善长轻笑一声,端起茶杯轻抿一口,“震惊,他竟然这么对她!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李善长读了一遍标题,又看向马玉,等待他的解释。

马玉哈哈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李老爷慧眼,这标题不过是吸引眼球的小伎俩。”

李善长端详了一遍马玉,“你怎么总能想出新奇的想法?”

“偶有所感,偶有所感...”

马玉谦虚地摆手,继续道:“其实,我也是多观察生活,多听百姓闲谈,灵感自然就来。”

李善长若有所思地点头,他发现这个马玉的新花样越来越多了,而且每次都是灵感来源于市井百态。

他也越发好奇,这市井之中,究竟藏了多少故事,能让马玉的灵感如此源源不断?

李善长轻轻抿了口茶,放下茶杯道:

“原来如此,生活百态皆素材,百姓言谈藏智慧。”

“李老爷高见!”

随后,马玉又微笑道:“还未请教李老爷尊姓大名?”

李善长露出狡猾的笑容,回答道:

“老夫李百六,乃是中书省司农司卿。”

马玉闻言,微微皱眉,心中暗道:“中书省哪来的‘私弄私情’?”

“这人说他叫什么‘李百六’?还礼拜六呢。”

“他难道不是李善长?”

“诶,可惜手机中没找到明朝史书,我还真叫不准他是谁。”

马玉心中疑惑更甚,却仍保持礼貌:“原来是李大人,在下才疏学浅,不知道这‘私弄私情’是什么?”

李善长拂须一笑,解释道:

“就是管理钱粮的官职。”

马玉点头道:“原来如此。”

在洪武元年八月之前,中书省是没有六部的。

此时的中书省下只有西司,分别是负责礼仪祭祀的太常司、管理农业财政的司农司、处理司法案件的大理司,以及负责国家工程的将作司。

而李善长所说的司农司卿,属于正三品。

他并不想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于是随便编了一套说辞。

马玉吃了没文化的亏,也辨别不了李善长的谎言。

不过,他知道中书省肯定是大官,所以依然恭敬有加,笑道:

“之前不知您的身份,所以有怠慢的地方还请李大人海涵。”

“无妨。”

李善长摆手笑道:“你不怪我叨扰便是客气了。”

“李大人过谦了,不知小子能否请您吃个便饭?”

马玉心想:“这起码也是个大官,请他吃个饭,看看人品如何,再决定是否拉他入伙。”

李善长礼貌地摇了摇头,说道:“吃饭就不必了,老夫今日己吃过饭,不必过多操劳。”

“那改日您有空了,小子再请您赏光。”

李善长微微颔首,语气和缓:

“你不用客气,老夫今日前来,还有一事想询问一下你。”

“您说。”

李善长目光深邃,缓缓道:“听说刘大人在你这里入股了,可有此事?”

马玉一愣,随即笑道:“您说的可是刘伯温刘大人?”

李善长皱了皱眉头,缓缓道:

“正是。”

马玉心中一紧,莫非这人和刘伯温有旧怨?

但那日见到二人一起来茶馆,关系似乎颇为融洽,难道其中有隐情?

马玉小心翼翼地问道:“怎么?现如今有规定官员不能私下入股吗?”

李善长淡然一笑,答道:

“小友莫要惊慌,我与刘大人是好友,只是关心他而己。”

“哦。”

马玉心中稍安,他想起朱元璋己经知道此事,那天刘伯温差人送钱时,朱元璋也在场,并未表示异议。

于是,他坦然道:“刘大人确实入了股,小子也是承蒙他的关照。”

“那刘大人入的可是这个茶馆?”

“不是。”

马玉摇了摇头,解释道:“刘大人是入股我开的一家饭庄,只不过,这家饭庄稍大了些。”

“哦?”

李善长眸中精光一闪,淡然问道:“你在何处开的饭庄?”

“就在上元县衙后面,不过如今还在修建。”

李善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轻声道:“上元县衙,那里位置确实不错。”

“旁边可是住着朝廷上许多达官显贵。”

马玉见状,心中一动,趁机道:“李大人若是有兴趣,不如也来入股?”

“我姐夫可是也入了股的!”

这句话就是说给李善长听的。

马玉不管他是不是李善长,就想告诉他,你应该知道我姐夫是谁,他都入了股,你别想轻举妄动。

李善长闻言,眉头微挑,沉吟片刻道:

“那是挺好,自家人的买卖自然是更放心些。”

李善长也不是善茬,这句话潜在含义是,他刘伯温可不是你家亲戚,为什么他也入股了?

马玉并未听出弦外之音,继续劝解道:

“如今,这饭庄分红己经没有了,不过还有一个书坊要建立。”

“我看您对我这的话本挺感兴趣,不如也来参一股?”

李善长笑着摆了摆手,“老夫对书坊并无兴趣。”

“不过,老夫知晓刘大人颇有才华,为何不让他来入股?”

马玉闻言,心中暗道:“那个老穷鬼,根本榨不出多少油水。”

但他面上恭敬地答道:

“刘大人己经入股了饭庄,怕是一时之间难以再拿出闲钱。”

“况且,在下观您颇有儒雅之风,能身居高位想必定是才华出众。”

“以在下之见,大人之才定不输于刘大人,若大人有意,在下愿以大人之名,命名书坊,以表敬意。”

“算了,算了……”

李善长轻轻摆手,淡然道:“老夫没你说得那般才华,也真不想参与你的书坊。”

“不过,既然刘大人不行,老夫倒是可以帮你引荐一个人。”

“哦?”

马玉一喜,心中暗道:“他不会是李善长的亲戚吧?没准能帮我引荐李善长。”

“那就多谢李大人了,不知是哪位大人?”

李善长并没有首接说,反倒是卖了个关子。

“他可是相当有名啊,如果你的书坊能请到他,保证生意兴隆。”

“连当今皇上都夸他是浙西西贤之一,而且他还是太子的老师。”

“你说他的名气够不够用?”

马玉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心中暗自嘀咕这到底是哪位圣贤。

“够,肯定够用,不知这位大人是?”

李善长喝了一口茶,悠然道:

“此人姓宋名濂,字景濂,乃当世大儒。”

马玉闻言,顿时肃然起敬,心中暗喜:“若得此人相助,书坊必成一方翘楚。”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