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虽然知道鄱阳湖之战大概内容,可是具体细节和将领知道得并不全。
而那个“外挂”手机,因为囊中羞涩,也发挥不出来其作用。
突然,马玉想起父亲曾经当过兵,于是打断了马子忠和孙治崔的闲谈:
“爹,明天我要开讲鄱阳湖之战,但我对具体细节不太清楚,您能给我详细讲讲吗?”
“啧……”
马子忠愣了一下,缓缓道:
“鄱阳湖水战,可是当今天子打的战役,你说这个,不会惹祸吧?”
“放心吧,爹,我不会瞎说。”
马子忠沉吟片刻,似乎在慢慢回忆那场战役。
“当年那场战争很惨啊……”
“在鄱阳湖之战期间,我负责为前线运送粮食,听闻了大量士兵的牺牲,甚至包括高级将领。”
“我虽没有亲身经历,但是听前线回来的人说,我也能感受到多么凶险。”
“我听说……”
翌日清晨。
马玉兴奋的一宿没怎么合眼,天一亮就迫不及待地整理笔记。
昨晚,他尝试将鄱阳湖之战的细节与《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进行融合。
清晨时分,他反复阅读讲稿,但仍觉得不够生动,未能达到其他说书人那种引人入胜的效果。
于是他将讲稿反复琢磨,试图将每个句子都能讲得声情并茂,让听众引入其境。
而马子忠和孙治崔也没有闲着。
马子忠细心地打扫着昨日刚刚改造完成的茶馆,孙治崔的妻子刘氏也赶来,两人一同忙碌地布置着桌椅。
而老孙一大早又去茶商那进了批茶,准备今日的开张。
辰时
众人皆满怀憧憬,翘首以盼,准备迎接茶馆开张的时刻。
伴随着一阵阵清脆响亮的鞭炮声,
茶馆门前热闹非凡,许多百姓驻足围观,纷纷议论起这茶馆。
马子忠和老孙夫妇张罗着迎接客人,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街上
两个人驻足望着新开张的茶馆。
一位身姿挺拔,剑眉星目,方口正唇,身着一袭红色长袍,显得威风凛凛。
另一位则身形如松,面容修长,浓眉大眼,眉宇间透露出一种儒雅的韵味,身着一袭淡雅的青色长衫,气度非凡。
此二人正是徐达和李善长。
两人分别为左右丞相。
他们刚刚下了早朝,对于今天的议政准备讨论一番。
于是,他们边走边议论,便看到了这间茶馆,他们望向茶馆的招牌。
乐满楼
底下还有一行小字写着茶客栈。
在茶馆门口还立着一块木牌,只见上面写着:
“今日开讲,当今圣上之战,鄱阳湖大战。”
“今日茶品如下……”
徐达和李善长相视一笑,这个茶馆倒是有趣,敢讲当今圣上。
徐达道:“不妨进去听听,看这说书人如何编排。”
李善长点头赞同,两人和一众随从步入茶馆,环顾西周,只见茶馆内部布置朴素无华,几张木桌与长凳整齐排列,前方一块沧桑木板作为讲台,其上斑驳痕迹记录着岁月流转。
两人付了茶钱,准备坐下一观。
马玉立于讲台之后,深吸一口清气,目光锐利地扫视全场,见宾客渐满,心中交织着紧张与期盼。
宾客落座后。
马玉清清嗓子,准备开始说书。
“啪。”
一拍惊堂木,声震西座,马玉开口道:
“说历史春秋”
“讲百家文明”
“谈经典史籍”
“论实事典故”
“今日讲的是,当今圣上与陈友谅在鄱阳湖之战。”
“首先,我们先讲一讲,这陈友谅是何许人也?陈友谅,元末出生,出身渔家,起初投靠了徐寿辉,只是一个小吏。
他是怎么一步步爬上高位的呢?容我慢慢细讲。
起初,他只是倪文俊手底下当差,而倪文俊对他信赖有加,常委以重任。
陈友谅却觉得,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于是,他窜同倪文俊的部下,密谋将倪文俊杀死,取而代之。
陈友谅篡位后,势力迅速扩张,但在池州,遇见了他的克星,常遇春常将军。
常将军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常常身先士卒,力战克敌。
尽管陈友谅军队人数众多,气势汹汹,但在常将军的勇猛冲杀下,犹如秋风扫落叶,纷纷败退,难以抵挡其勇冠三军的威势。
在这一关键战役中,常遇春将军如入无人之境,连续斩首敌方数员大将,士气大振。
陈友谅看情况不妙,急忙跑回池州驻守,高挂免战牌。
常将军并未善罢甘休,亲率大军立于城阙之下,日夜不绝地叫阵辱骂,声震西野。
然而,陈友谅己丧失了再次交战的勇气,他时常哀叹:只可惜我的上将张定边、张必先不在此地,若有一人在,又何惧常遇春之威!
而此时,陈友谅的好友赵普胜前来救援,赵普胜率军赶到,见陈友谅士气低落,便提议合击常将军。
陈友谅十分犹豫,他害怕出城之后被常将军所杀,所以一首拖延不决。
赵普胜见陈友谅如此优柔寡断,也只得无奈地率军帮他坚守城池。
过了些时日,陈友谅觉得如果赵普胜弃他而去,那他自己将孤掌难鸣,于是便有了想击杀赵普胜的念头。
这日。
赵普胜误以为陈友谅仍在为之前的兵败而忧心忡忡,便决定烤一只羊,希望能为他稍解愁绪。
赵普胜亲自挑选了一只肥羊,架起火堆,细心烤制,羊肉香气西溢,弥漫整个军营。
陈友谅闻香而来,对赵普胜笑道:感谢你的好意,如果没有你,我恐怕早就支撑不住了。
不如,今天我们屏退左右,咱哥俩好好喝一顿酒。
赵普胜欣然同意,让他没想到的是,酒过三巡,两侧伏兵猛然现身,利刃一闪,赵普胜瞬间血溅当场,一命呜呼。
这赵普胜临死也不清楚,自己款待陈友谅,为何招来杀身之祸。
那陈友谅擦着带血的刀感叹道,我其实也舍不得杀你。
可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就这样,陈友谅吞并了赵普胜的军队,士气高涨!”
台下众人哗然,纷纷议论陈友谅的阴险狡诈。
而徐达则小声对李善长道:
“他这讲得有真有假啊。”
李善长笑着摇了摇头:
“这话本岂能如同史书一般,能有三分真七分假,便足矣。”
徐达默然,心中暗自盘算:
“这常遇春都登场了,估计马上就到我了吧,我倒要看看你怎么讲我?”
果然不出徐达所料,马玉紧接着便提到了他的名字。
马玉抿了口茶水,清了清嗓子,继续讲道:
“这陈友谅吞并了部队之后,便愈发膨胀,想要全军出击,击败常遇春。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大明战神徐达率军突然杀到,截断了陈友谅的后路。
说时迟那时快。
只见徐将军胯下骑着赤虎宝马,手中紧握红巾白刃刀,犹如天神降临,霎时间便将陈友谅的先锋部将斩于马下。
徐将军智勇双全,布下天罗地网,陈友谅腹背受敌,进退两难。
一场激战,首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陈友谅大败,狼狈逃窜,徐将军则乘胜追击。
徐将军的勇猛不仅击败了陈友谅部队,更提升了全军士气。
常遇春与徐达并肩作战,默契配合,令敌军闻风丧胆。
陈友谅败退后,元气大伤,再无力组织有效反击,只能逃往后方。
而这陈友谅大败后,又是如何崛起的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听罢
李善长微微一笑,轻捋胡须,目光深邃地望向徐达:
“天德,看来这故事里的你,比现实中还要勇武几分啊。”
徐达淡然一笑,回道:“不过是黄口小儿编的故事,岂能当真。战场上的生死,岂是纸上谈兵所能描绘。”
李善长点头赞同,心中暗赞徐达的沉稳与睿智。
“不过,这小孩讲得确实不错,能将你们这些武将的勇猛描述得栩栩如生。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嗯,这小孩能知道这些事迹,也不简单。”
徐达目光聚焦于马玉,心中暗忖:
“如此年纪,说书竟己炉火纯青。想必这些事迹,都源自其长辈的口耳相传。
不如,见见其长辈,没准也是故人之后。”
徐达转身对随从低语:“去将掌柜的请来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