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阁”的牌匾在清晨的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一般,熠熠生辉。那柔和的光芒,宛如苏锦瑟此刻的心情,既有历经岁月沉淀后的底蕴,又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紧张与期待。
今天,是“新浪潮”杯全国青年国风设计师大赛初赛的日子。这场赛事在业内可谓是声名远扬,备受瞩目。它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仅是因为其背后拥有强大的媒体资源和商业支持,更是因为它鼓励创新,旨在发掘那些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的新生代力量。
对于苏锦瑟来说,这场比赛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竞赛,更是“锦绣天成”品牌,尤其是苏绣这门古老技艺,能否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焕发新生的关键一步。苏锦瑟深知,这次机会难得,她必须全力以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工作室里弥漫着一种兴奋与焦虑交织的气氛。每个人都在忙碌着,为即将到来的比赛做最后的准备。苏锦瑟站在窗前,凝视着那块闪耀着光芒的牌匾,心中默默祈祷着,希望今天的比赛能够顺利进行,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评委们的认可。
陈默,这位才华横溢的新锐设计师,顶着两个明显的黑眼圈,眼神里却闪烁着亢奋的光芒。他正小心翼翼地调整着模特假人身上那件“山水风骨”改良旗袍的最后一处细节——一枚以苏绣工艺精心绣制的盘扣,图案是简化版的写意远山。
“苏老师,你看这里,”陈默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混合着疲惫和激动,“这个盘扣的位置,是不是再往下挪半公分,更能凸显腰线,也更符合整体‘风骨’的意境?”
苏锦瑟走上前,指尖轻轻拂过那枚盘扣。触手温凉,丝线的光泽在指腹下流转。这件旗袍,是她和陈默耗费了无数心血的结晶。陈默负责整体廓形设计和现代元素的融入,大胆地采用了不对称的斜襟、利落的肩部线条,以及更适合现代女性活动的高开衩。而她,则将灵魂注入其中——那从腰际蔓延至裙摆,又悄然攀上肩头的写意山水苏绣。
不同于传统苏绣的繁复与工整,这一次,她运用了虚实结合的针法,以深浅不一的墨色丝线,勾勒出山峦的峻峭、流水的灵动,其间点缀几抹极淡的青绿,宛如雨后初晴,意境悠远。这不仅是对苏绣技艺的挑战,更是对传统审美的一次大胆革新。
“不,现在的位置刚刚好。”苏锦瑟的声音轻柔却笃定,仿佛她心中早己有了明确的答案。她微微眯起眼睛,仔细端详着那件衣服,接着说道:“再往下,就会失去那份挺拔的‘骨’。山水不仅有柔情,更有风骨,这件衣服要表达的,正是现代女性外柔内刚,心中自有丘壑的气度。”
陈默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苏锦瑟的话,他的目光也随着她的话语落在了那件衣服上。他开始凝神体会,试图理解苏锦瑟所说的“骨”和“气度”。过了一会儿,他像是突然领悟了一般,重重点头道:“苏老师说得对!是我着相了。”
陈默对苏锦瑟的审美和对文化内核的把握,早己是心服口服。他知道,苏锦瑟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感悟是非常深刻的,她总能在细微之处发现独特的美,并将其融入到作品中。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一阵轻快的脚步声。陈默和苏锦瑟不约而同地看向门口,只见赵雅抱着一个印着“臻品文创”Logo的文件夹走了进来。
今天的赵雅,与初见时的形象有所不同。她褪去了那份职场精英的锐利与审慎,取而代之的是一身简约干练的米色西装套裙,显得格外清新自然。她的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让人感觉十分亲切。
“锦瑟,陈默,准备得怎么样了?秦总特意交代我过来看看,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赵雅的目光落在“山水风骨”旗袍上,眼中闪过一丝惊艳,“这……实物比设计图还要动人。”
自从上次秦亦臻明确表示要全力支持苏锦瑟的品牌发展,并将具体对接工作交给赵雅芝后,这位文创总监便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效率。她不仅利用臻品文创的渠道,为“锦绣天成”解决了部分高端丝线和面料的供应问题,还在宣传预热、媒体对接,乃至这次参赛的后勤保障上,都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帮助。
起初,赵雅对苏锦瑟这位突然得到老板“特殊关照”的年轻绣娘,并非没有过职场上的戒备和疑虑。但在几次接触后,苏锦瑟对苏绣的执着热爱、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及她那份不卑不亢、清澈通透的气质,逐渐打消了赵雅的顾虑。尤其是在看到苏锦瑟指尖下诞生的那些精美绝伦的绣品,以及她与陈默合作时碰撞出的创意火花后,赵雅开始真心实意地欣赏,并决心将这份支持落到实处。她明白,这不仅是完成老板的任务,更是对一份值得珍视的匠心与创意的尊重。
“赵雅姐,都准备好了。”苏锦瑟感激地笑了笑,“这段时间真是太谢谢你了,帮了我们大忙。”
“分内之事。”赵雅摆摆手,翻开文件夹,“这是初赛流程和首播平台的对接细节,我己经确认过了。你们的展示位在B区3号,时间是下午两点半。首播环节会有特写镜头,专门展示你们的刺绣工艺,这是我们特意跟主办方沟通的,一定要抓住机会,好好展示苏绣的魅力。”
“明白!”苏锦瑟和陈默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决心。
赵雅又叮嘱了几句注意事项,确认没有遗漏后,才道:“秦总今天下午也会亲临现场,不过他有别的安排,会在VIP区。他让我转告你,放轻松,展现出最好的自己就好。”
听到秦亦臻的名字,苏锦瑟的心湖掠过一丝微澜。这段时间,秦亦臻确实给予了她极大的支持,但都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距离感。他们的沟通多是通过赵雅芝,或是线上简短的交流。他提供的资源是实实在在的,态度是温和鼓励的,但那份若有若无的暧昧,却被他克制地包裹在商业合作与绅士风度之下,让她有时觉得安心,有时又忍不住生出些许怅惘。
他就像那幅“山水风骨”中的远山,清晰可见,却又隔着云雾,让人看不真切。
“嗯,我知道了,谢谢雅芝姐,也替我谢谢秦总。”苏锦瑟压下心头纷杂的思绪,将注意力重新聚焦在眼前的比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