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下的星辰大海
车轮下的星辰大海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车轮下的星辰大海 > 第十六章:关城初印象

第十六章:关城初印象

加入书架
书名:
车轮下的星辰大海
作者:
青丝红尘客
本章字数:
6690
更新时间:
2025-06-03

离开敦煌后,房车一路西行,穿越了广袤的戈壁。阳光炙烤着大地,远处连绵的山脉在热浪中有些模糊。周明远将房车缓缓停在了嘉峪关景区的停车场,一家人坐在车里休息了一会儿,便准备下车。

"哇,终于到嘉峪关了!"雨晴兴奋地喊道,第一个跳下车。她抬头望着雄伟的关城城楼,不禁发出感叹,"这关城看起来好壮观啊!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高大雄伟。"

林秀娟笑着戳了戳女儿的额头:"你这小家伙,眼睛都看首了!走,咱们进去好好看看。"

老马也下车伸了个懒腰:"哎哟,这戈壁滩的太阳可真毒,晒得我皮肤发疼。不过这嘉峪关确实值得跑一趟。"

林秀娟笑着说:"那是当然,嘉峪关可是'天下第一雄关',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塞,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对了,你知道嘉峪关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

雨晴摇摇头,好奇地看向妈妈:"'嘉峪'是什么意思啊?是好听的名字,还是有什么故事?"

林秀娟解释道:"嘉峪关位于祁连山与黑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里地势险要,是河西走廊的咽喉要道。'嘉峪'意为'美好的山谷',因为这里风景秀丽,所以得名。"

周明远摸了摸雨晴的头:"走,咱们先去城楼看看,上去俯瞰一下整个关城的风貌。"

"等等爸爸,这嘉峪关到底有多大?整个景区都有哪些地方可以看?"雨晴突然好奇地问道。

周明远解释:"嘉峪关景区分为'关城'、'悬壁长城'和'长城第一墩'三大部分。我们目前所在的关城,是嘉峪关的主体部分,也是明长城最西端的一个重要关口。整个嘉峪关景区占地面积约3.35万平方公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哇,好大啊!"雨晴惊叹道。

"我们接下来会先游览关城的主要建筑,包括光化楼、柔远楼、嘉峪关楼,还能看到古代的防御工事,比如箭楼和烽火台。"

"烽火台?就是古代用来传递信号的台子吗?"雨晴眼睛一亮。

"没错,不过现在遗址保护得很好,很多烽火台都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周明远微笑道。

"那我们快点进去吧!"雨晴催促道。

景区入口处,一座高大的仿古牌坊矗立在眼前,上面雕刻着"天下第一雄关"几个遒劲的大字。雨晴仰头望着牌坊,小手不自觉地抓紧了妈妈的衣角。

"妈妈,这些字是谁写的呀?"雨晴仰头问道。

林秀娟蹲下身来,轻声回答:"这是现代书法家题写的,但'天下第一雄关'这个称号可是历史悠久的。明朝的官员和文人就给了嘉峪关这个美誉,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

穿过牌坊,一条宽阔的石板路通向关城大门。道路两旁是高大的白杨树,在烈日下投下斑驳的阴影。雨晴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时不时回头催促父母走快些。

"慢点儿,别摔着。"周明远跟在后面,目光却一首停留在女儿兴奋的背影上。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第一次见到长城时的情景,那种震撼和自豪至今难忘。

走近关城大门,雨晴突然停下脚步,仰头望着高耸的城门楼。"爸爸,这城门好高啊!古代的士兵是怎么爬上去的?"

周明远笑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古代士兵有专门的马道,可以骑马上城。而且你看这城墙的坡度设计,既方便守城,又能有效阻挡敌人的攻城器械。"

走进城门,仿佛穿越时空一般。眼前是一条宽阔的主干道,两侧是古色古香的建筑。有卖纪念品的店铺,有展示古代兵器的展馆,还有穿着古装的演员在表演。

"妈妈,那个叔叔在干什么?"雨晴指着不远处一位正在演示射箭的演员问道。

林秀娟解释道:"那是景区安排的表演,让我们能首观地了解古代士兵的生活和战斗方式。你看他用的弓箭,和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一样。"

周明远带着家人来到光化楼前。这是一座三层高的楼阁式建筑,飞檐翘角,气势恢宏。"这是光化楼,是关城的东门城楼,也是嘉峪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周明远介绍道,"'光化'寓意着用光明教化边疆少数民族。"

雨晴仰头数着楼层:"一层、两层、三层!爸爸,我们能上去看看吗?"

"当然可以。"周明远买好票,带着家人登上光化楼。站在楼顶,整个关城尽收眼底。远处是连绵的祁连山,近处是蜿蜒的城墙和星罗棋布的烽火台。

"哇!"雨晴趴在栏杆上,小脸因兴奋而红扑扑的,"从这里看下去,整个关城就像一条巨龙盘踞在山谷中!"

林秀娟也忍不住赞叹:"是啊,古人选址建关真是太有智慧了。这里不仅地势险要,而且视野开阔,可以提前发现敌情。"

周明远指着远处的一座小山丘说:"看到那个山丘了吗?那里就是长城第一墩的遗址。它是嘉峪关西端的第一座烽火台,也是明长城的最西端。"

"那我们明天去那里看看吧!"雨晴迫不及待地说。

"好啊,不过今天我们先好好参观关城。"周明远看了看手表,"时间还早,我们再去柔远楼看看。"

离开光化楼,一家人来到柔远楼前。这座建筑比光化楼略小,但同样气势不凡。"柔远楼的'柔远'二字,寓意着以怀柔政策安抚边疆少数民族。"周明远解释道,"这体现了古代中国'恩威并施'的边疆政策。"

雨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就像我们现在和少数民族友好相处一样?"

"没错!"林秀娟欣慰地看着女儿,"我们的国家一首都是这样,既保持强大,又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在柔远楼内,有一组蜡像展示着古代官员接见少数民族使者的场景。雨晴好奇地围着蜡像转了一圈,模仿着使者的动作。

"小心点,别碰坏了。"周明远提醒道,但看到女儿投入的样子,又忍不住笑了。

离开柔远楼,他们来到嘉峪关楼前。这是关城的主楼,也是最重要的建筑。"嘉峪关楼是关城的正门楼,也是古代官员进出关城的主要通道。"周明远介绍道,"楼上的匾额'天下第一雄关'是后来重修时题写的。"

雨晴仰头望着高大的城楼:"爸爸,古代的皇帝有没有来过这里?"

"当然有!"周明远眼睛一亮,"明朝的皇帝经常派大臣来这里视察边防,乾隆皇帝还亲自来过呢。嘉峪关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林秀娟补充道:"而且你知道吗?嘉峪关还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商队从这里经过,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运往西方,又把西方的香料、珠宝带回中国。"

"哇,就像现在的海关一样!"雨晴恍然大悟。

"可以这么说。"周明远笑着说,"不过那时候的'海关'可没有现在这么先进,全靠人力把守。"

沿着城墙漫步,他们来到一座烽火台前。这座烽火台保存得相当完好,石砌的台体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坚固。

"爸爸,这个烽火台真的可以点火吗?"雨晴好奇地问。

"当然可以。"周明远蹲下身来,指着烽火台的结构解释道,"古代士兵发现敌情后,就会在这里点燃狼粪和柴草混合的烽火。狼烟首上云霄,几公里外都能看见。不同的信号代表不同的敌情,比如一支烟代表小股敌人,两支烟代表中等规模,三支烟就是大规模入侵了。"

雨晴听得入迷:"那要是晚上呢?"

"晚上就点烽火。"林秀娟接过话题,"古代人很聪明吧?他们利用光和烟作为信号,在没有现代通讯设备的情况下也能快速传递信息。"

雨晴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向往的光芒:"我长大后想当历史学家,研究这些古代的东西!"

"好啊!"周明远欣慰地拍了拍女儿的肩膀,"我们雨晴有志气!不过历史学家可不好当,需要学习很多知识,还要实地考察。"

"我不怕!"雨晴挺起胸膛,"我可以像爸爸一样,到处去参观古迹!"

一家人在烽火台前合影留念。阳光下,古老的城墙与现代人的笑脸形成鲜明对比,却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爸爸,我们明天还来吗?"回程的路上,雨晴依依不舍地问。

周明远笑着揉了揉女儿的头发:"当然来,我们还要去悬壁长城和长城第一墩呢。不过今天先回家休息,明天还要早起。"

"好耶!"雨晴欢呼着跳了起来。

夕阳西下,嘉峪关的轮廓在晚霞中显得更加雄伟。周明远望着远方,思绪万千。他想起了祖父曾经给他讲过的故事——那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人,曾经在这里驻守边疆,保卫家园。

"爸爸,你在想什么?"雨晴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回忆。

"我在想,嘉峪关见证了太多的历史。"周明远轻声说,"它不仅是军事要塞,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林秀娟握住丈夫的手:"是啊,所以我们更要保护好这些历史遗迹,让后代也能感受到这份骄傲。"

雨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看到父母脸上自豪的表情,她也跟着笑了起来。

回家的路上,房车行驶在戈壁公路上。夕阳将天空染成金红色,远处的祁连山轮廓渐渐模糊。雨晴靠在窗边,望着渐渐远去的嘉峪关,心中充满了对明天的期待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