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承乾宫回到碎玉轩的沈眉庄还是没回过神来,失魂落魄的径自回了自己的屋子,难得没有先去甄嬛的屋里探视。
病得昏昏沉沉的甄嬛听到外头的动静问:“是什么动静。”
“是沈贵人回来了,看着有些失魂落魄的回了存菊堂。”崔槿汐回答。
是的,雍正又把存菊堂的名字赏给了沈眉庄的住处。
眉姐姐怎么不先来看自己了?可是也心灰意冷,不想理会她了。
甄嬛浆糊一般的脑子胡思乱想,此时她失去了家族和盛宠这两个宫廷中最大的立身之本,在朋友中几乎处在了下位,开始患得患失起来。若此时把她同安陵容放一块儿,一定很有共同语言。
“流朱,你去问问是不是发生了什么。”
因为甄嬛同沈眉庄相熟,流朱去存菊堂也是熟门熟路,可惜她今日吃了个闭门羹。
经历挫折的沈眉庄闭门反思,近来自己的莽撞举动,到底会不会牵连家族,连日的折腾,一时让她有些身心俱疲。
听说流朱来了,只让今天跟着她去承乾宫的采月去同甄嬛回话。
采月虽同流朱交好,也随着主子跟甄嬛关系尚可,但今日目睹了沈眉庄被发难,又挨了罚之事,多少还是对甄嬛这个祸头子心生了些隐秘的怨怼。
连语气都带上了几分自己都难以察觉的生硬,把今日发生在承乾宫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
“我们小主说,皇上心里是念着同莞小主的情分的,皇贵妃娘娘说得对,语气两头想逼迫让皇上难以转圜,不若以退为进,希望小主养好身子,以图来日。”
虽然说女中诸葛有点过分自夸,但甄嬛无疑是聪敏的,采月语气里的生硬她听得出来,眼里又淌出了眼泪,这些日子,她的泪水就没干过,因为甄家牵连沈家非她所愿,眼下的关头,只盼眉姐姐不要因此对她生分了。
“眉姐姐被我连累至此,我实在是不知该如何赔罪……”
想想她家贵人要罚抄的宫规,采月实在说不出什么安慰的话,只能干巴巴的安慰了两句,离开了。
等她走了,甄嬛哀哀叹道:“眉姐姐这是跟我要生分了啊。”
崔槿汐安慰:“怕是沈贵人一时被吓着了,平复一下心情也许就没事了呢。”
甄嬛闭眼:“但愿吧。”
又过了几日,雍正终于下了圣旨,到底不至于把甄远道诛九族,改盼甄家全族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
甄家提前达成流放成就。
后宫的甄嬛并没受到影响,毕竟雍正还有些舍不得失去最像纯元的那个周边。
接到信儿的甄嬛勉强松了口气,可能人的本质就是折中吧,铺垫了这么久的诛九族,如今改判了流放,她竟只想着留下命来就好。
流朱替甄嬛擦擦眼泪,安慰道:“小主,皇上对您还是有情分的,不仅看在您的面子上留了全家性命,也并没有对小主作出什么惩罚,咱们还是有希望的。”
其实事情的本质是雍正根本没想诛他九族,若甄嬛真能让雍正改诛九族判流放,那她的面子就太大了,可能纯元都没那么大脸面。
“是啊,甄家就靠我一个了……”她心中本己经熄灭的斗志慢慢重燃,若真有恢复盛宠那一天,或许能求皇上赦免全家呢。
自古是人类的悲喜各不相同。
董氏终于是进宫来了。
提前得了信儿的曦滢一早便支使了春妮上宫门口等着,接到人便首奔承乾宫而去。
曦滢跟纳兰姑姑苦口婆心的按在宫里等,过了许久,终于透过后宫着独一份的玻璃窗看到董氏的身影进入承乾宫门远远走近。
“额娘!”她推开窗喊了一句,然后灵活下炕,趿着软鞋就往外走。
吓得董氏赶紧加紧了两步,在曦滢掀开门帘钻出来之前先进了屋。
“消停些吧,我的小姑奶奶,外头这么大的风呢,也不怕受寒。”董氏习惯性的说,随即想起自己女儿的身份己经今非昔比了,赶紧想行礼。
曦滢首接抱住她的胳膊:“别,宫中这么多人都得跟我行礼,又不缺额娘你一个,承乾宫里没外人,额娘就别拘礼了,礼都是给外人看的。”
董氏本就是汉军旗出身,是全家(除了曦滢之外)最有文化的,闻言没再多礼,而是宠溺的点了点曦滢的鼻子:“你啊,慎独都忘了。”
“我又不是什么夫子圣人,也不是啥泥塑菩萨,要慎独干什么,怎么舒服怎么来,这也是额娘教的。”曦滢反驳道。
董氏终于绷不住了,抱着曦滢心肝肉的一阵揉搓,摸着她因为怀孕而变得更加丰润好看的脸,感叹:“你还真是长大了,养得不错,可见身边的人都侍奉得很好。”
董氏絮絮叨叨:“那阿玛和大哥回来便说你看着很好,我还不放心,这两个大老粗能看出什么来,今日见你,额娘才真的放心。”
宜修具体干了什么宫外自然探听不到,但她作为国母被幽禁,又被停行中宫笺表,于此同时自己的女儿连升两级摄六宫事,怎么看她闺女都肯定是吃了苦的。
男人只看得见烈火繁华,而董氏作为母亲觉得自己想到了女儿背后的眼泪。
曦滢:倒也没有,苦她是吃不了一点。
“额娘你放心吧,我多机灵啊,吃什么也吃不了亏啊。”
董氏作为主持中馈多年的当家主母,一贯的雷厉风行,根本闲不住。
只略微腻歪了一会儿,董氏便松开女儿,开始仔细查看承乾宫为生产所做的准备。
临近临盆,现在曦滢这里己经是由三甲太医(院使、左院判、右院判)轮流驻宫,每日双诊,收生姥姥是董氏从钮祜禄家精挑细选之后通过内务府送进宫的。
辟为产房的西暖阁里的床上铺着柔软软缎;皇上和太后赐下的赤金如意,白玉送子观音和麒麟摆件都己经规规矩矩的供奉上,总之不论是医学还是神学的方面都己经准备充足。
看着这一切,董氏微微点头,心中稍感安慰,一切都很妥帖,看来曦滢自己把一切都拿捏得很好。
她家的小姑奶奶真真是长成气候了,老母亲欣慰又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