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阳踏入了单位的大门,他下意识地瞥了一眼手腕上安静的墨玉,确定它乖乖待着,这才放心地朝着分拣信件的区域走去。
李师傅看到陈向阳,关切地询问道:“小陈呐,今天用不用我再跟你一天?”
陈向阳摇头说道:“不用,李师傅。
昨天走的路线我都仔仔细细地记住了,每个街道、每个巷口,我都在心里反复过了好几遍。
您就在单位好好歇着就行,您平时那么辛苦,也该歇一歇了。
要是我在送件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中午回来我就向您请教,您可是我们这儿的老师傅,有您指点,我心里踏实。”
李师傅听了陈向阳的话,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目光,他点点头,说道:“行,那我今天就不跟你出去了。
你这孩子做事认真,我放心。
不过你也别太逞强,有困难就说,大家都会帮你的。”
陈向阳感激地看着李师傅,说道:“谢谢李师傅,您的话我都记在心里了。
您就瞧好吧,我肯定把工作干好。”
说完,陈向阳便迅速投入到分拣信件的工作中,动作娴熟且利落,心中一边想着工作,一边还惦记着中午要去给墨玉钓鱼的事儿。
陈向阳一路骑着车,挨家挨户地送着信件,当来到芝麻胡同口时,他心里突然一动,寻思着正好可以打听一下那个赵老六的信息。
然而,他刚一拐进芝麻胡同,就瞧见了张队长和苏小慧的身影。
陈向阳微微一怔,随即脸上浮现出热情的笑容,赶忙将车稳稳地停在他们身边。
他快步走上前,语气欢快地打招呼道:“张队长、苏公安,真巧啊!
没想到在这儿能碰到你们二位。”
张队长听到声音,转过头来,定睛一看,也认出了陈向阳,有些诧异问道:“是挺巧的,你是陈向阳是吧?你怎么在这呢?”
陈向阳笑了笑,下意识地拍了拍自己身上那身邮递员工作服,解释道:“没错,我是陈向阳。
芝麻胡同属于我的送信分区,这不,我来给这儿的居民送信呢。”
说着,他还扬了扬手中握着的信件,证明所言非虚。
苏小慧也微笑着朝陈向阳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张队长则微微皱了皱眉,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片刻后说道:“哦,原来是这样。
你这工作可重要着呢,一定要认真负责啊。”
陈向阳赶忙点头,说道:“您放心吧,张队长,送信这事我肯定不会马虎。”
陈向阳微微眯起眼睛,目光在张队长和苏小慧身上流转,问道:“张队长、苏公安,你们来芝麻胡同是来调查赵老六的吗?”
张队长神色沉稳地点点头,回答道:“是啊。
昨天我们安排人手去西处走访排查,还真就查到了这个线索,发现赵老六住在芝麻胡同,所以今天就过来看看。”
说着,他目光看向陈向阳,眼中多了几分欣赏,“对了,小慧也跟我说,你之前也跟她提了赵老六的事儿,可以啊,小伙子。
够敏锐的嘛,这观察力和警惕性值得表扬。”
陈向阳被张队长这么一夸,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说道:“张队长您过奖了,我也是偶然间发现一些不对劲的地方,觉得可能跟案件有关,就跟苏公安提了一嘴。
我也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早点把这事儿弄清楚。”
苏小慧在一旁微笑着补充道:“陈向阳提供的信息还挺关键的,给我们的调查提供了一个新方向呢。”
张队长赞同地“嗯”了一声,接着说道:“看来群众的力量确实不可小觑。
小陈啊,要是之后你再发现什么线索,可一定要及时跟我们说。”
陈向阳连忙点头应道:“您放心,张队长,只要我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肯定第一时间联系你们。”
公安那边,法医经过严谨细致的检验和分析,己经确切地调查出了死者的死亡时间。
据法医判定,死亡时间大概是在5天前的下午,准确来说,是晚上七八点左右。
这个关键信息犹如一把重要的钥匙,为案件的侦破指明了方向。
也正因如此,张队长和苏小慧才来到芝麻胡同,将走访调查的重点放在了赵老六身上。
他们挨家挨户地拜访赵老六周围的邻居、住户,目的就是要详细排查清楚赵老六在案发时间究竟身处何地。
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顺便排查一下赵老六所提供的不在场证明是否属实。
在来芝麻胡同之前,张队长和苏小慧己经前往棉纺厂,对赵老六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询问。
赵老六给出的不在场证明是:5天前的晚上七八点,他独自一人在家里喝酒,一边惬意地听着收音机,一边小酌。
还说当时院里的邻居还让他把收音机声音调小一些。
然而,仅凭赵老六的一面之词,显然无法坐实这个不在场证明。
所以,张队长和苏小慧必须通过走访周边群众,收集更多的证据和信息,来验证赵老六的说法。
张队长对苏小慧说道:“小慧,咱们可得仔细询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说不定邻居们能提供关键线索,判断赵老六的不在场证明到底是真是假。”
苏小慧认真地点点头,回应道:“好的,张队长,我明白。
这关系到案件的重要进展,绝对不能马虎。”
随后,两人就开始了挨家挨户的走访调查。
赵老六所居住的院子是一座两进西合院。
它被划分成前院和后院两个部分,而赵老六的房子是位于后院正中央位置的中房。
据赵老六所言,五天前的晚上,他在家里一边听收音机一边喝酒。
当时,他左边房子的邻居前来提醒他把收音机声音调小。
这位邻居家中有年幼的小孩,孩子通常睡得比较早,收音机较大的音量影响到了孩子休息,所以邻居才特意过来提醒赵老六调整声音大小。
张队长和苏小慧来到赵老六东边的邻居家门口,一位老太太正坐在小板凳上,旁边的竹椅上坐着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孩,正专心致志地玩着手里的玩具。
苏小慧面带微笑,率先走上前去,轻声说道:“大娘您好,打扰您啦。
我们是什刹海派出所的,想跟您问个事儿。
5天前的晚上,你们是不是去找过赵老六,让他把收音机的声音调小呀?”
老太太抬起头,仔细打量了一下苏小慧和张队长,然后缓缓说道:“对呀。
他那天也不知道咋回事,应该是喝酒喝迷糊了,那收音机声音开得可大了,噼里啪啦的,吵得我家孩子都睡不着觉。
没办法,我们就去找他了。”
苏小慧一边认真地记录着老太太的话,一边点头,紧接着又问道:“大娘,那您去找他的时候,是亲眼看见了他在家,对吧?”
老太太毫不犹豫地点点头,肯定地回答:“对呀,在家呢。
我一进门就瞧见他坐在那儿,桌子上还摆着酒瓶子,人晕晕乎乎的,收音机就放在旁边,吵死人了。
我跟他说了半天,他才把声音调小。”
张队长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眉头微微皱起,陷入了沉思。
这位邻居的回答证实了赵老六的不在场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