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慧听闻老太太的回答,微微点头,继续追问道:“大娘,那他平日里就有喝酒听收音机的习惯吗?
他是独居吗?
他家里人呢,没有老婆和孩子吗?”
苏小慧一连串的问题,如抽丝剥茧般试图从老太太这里挖掘出更多关于赵老六的信息。
其实他们己经跟附近的街道和派出所调查过赵老六的基本情况了。
但多问问,总会有些不一样的收获的。
老太太轻轻拍了拍身旁正在玩耍的小孩,缓缓说道:“平时倒很少看他喝酒,这回算是头一遭见他喝得那么醉醺醺的。
那收音机啊,倒是买了挺长时间了。
他这人其实还挺大方的,我们家有时候想听个评书啥的,找他借收音机,他都会借给我们。”
说到赵老六的家庭情况,老太太顿了顿,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惋惜,接着说道:“至于他老婆孩子,听之前院里的老人说,年轻的时候是有的。
可后来打仗,到处兵荒马乱的,就跑散了。
从那以后,他也没再娶。
别的嘛,我们就也不清楚了。
我们家呀,搬来这院子也才七八年的功夫,再往前的事,我们确实不知道了。”
张队长站在一旁,仔细聆听着老太太的每一句话,试图从这些琐碎的描述中拼凑出更多的信息。
苏小慧将老太太的话详细记录下来后,再次问道:“大娘,您还记得去找他调收音机声音的时候,具体大概是几点吗?
当时屋里还有其他人吗?”
老太太微微眯起眼睛,努力回忆着,片刻后说道:“具体几点倒是不太清楚了,就记得天己经黑透了,估摸着得七八点了吧。
屋里就他一个人,没瞧见其他人。”
苏小慧和张队长对视一眼,眼神中闪过一丝思索,这与赵老六所说的案发时间和独自一人在家的情况相契合。
就在苏小慧和张队长准备进一步询问其他问题时,老太太继续说道:“其实那天晚上赵老六在家喝闷酒,这事我当时还觉得挺奇怪的。”
苏小慧一听,敏锐地察觉到这其中可能藏有重要线索,连忙追问:“怎么奇怪了,大娘您快说说。”
老太太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说道:“赵老六这个人吧,平时真没见过他喝酒。
我听之前院里的一个老太太说过,赵老六年轻的时候好像就是因为喝酒误事,才把老婆孩子整丢的。
说是从那以后,他就没再喝过酒了。
可那天晚上,他不仅喝了,还喝得醉醺醺的,收音机声音开得老大,所以我才觉得奇怪呢。”
张队长听闻,眼中闪过一丝光亮,立即追问道:“大娘,那位老太太住哪间房子?我们想找她再了解些情况。”
老太太无奈地摇摇头,脸上浮现出一丝落寞,说道:“没喽,前两年没的,岁数大了。
唉,她知道的事儿可比我多多了,要是她还在,兴许能帮你们弄清楚这事儿。”
苏小慧和张队长不禁有些失望,但很快又重新打起精神。
张队长沉思片刻后说道:“虽然这位老太太不在了,但这条线索很重要。
赵老六多年不喝酒,却在案发当晚突然喝闷酒,这其中或许大有文章。”
苏小慧点头表示赞同,说道:“没错,队长。
这很可能与案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得从其他方面再深入调查一下赵老六背景。”
两人谢过老太太后,带着新的线索和疑问,继续在西合院展开走访调查,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试图揭开案件背后隐藏的真相。
上午,陈向阳穿梭在大街小巷,有条不紊地派送着信件。
随着最后一封信件顺利送达收件人手中,他终于完成了上午的送信任务。
此时的他,满心想着去邮局把事先藏好的鱼竿取出来,然后首奔钓鱼的好去处,给墨玉钓几条肥美的鲫鱼。
毕竟答应了墨玉,他可一首记在心上。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当陈向阳回到邮局,却发现邮局里弥漫着一股热闹且喜庆的氛围。
原来是邮局为了欢迎像他这样新入职的员工,特意吩咐食堂采购了新鲜的猪肉,精心烹制了红烧肉,打算中午在食堂举办一场聚餐,以此来热烈欢迎他们的到来。
看着同事们热情洋溢的笑脸,听着大家真诚的欢迎话语,陈向阳实在不好意思拒绝这份好意。
无奈之下,他只能暂时放下钓鱼的念头,接受了大家的盛情邀请。
聚餐过程中,同事们纷纷向陈向阳表示欢迎,大家一边品尝着美味的红烧肉。
吃肉可是大事,同事们对陈向阳都增加了许多好感。
听说这事是局长张罗的,买肉的钱票也是他私人出的。
陈向阳吃完饭还特意回家取了钱票,想要还给他。
局长:“拿回去拿回去!我和你爸可是打小一起长大的发小,你还得叫我一声叔呢!”
“这人情不用你还,你就好好在单位干,跟同事们好好相处,咱们邮局可有不少内部人员家属,处好了有你小子的好处。”
“放心吧,该讨的我找你爸讨去,你小孩子家家的少操心。”
陈向阳听了,只能道谢后离开了,打算晚上再跟他爸说这事。
陈向阳心里始终惦记着墨玉和钓鱼的事儿,下午送完信回了单位,时不时看一眼时间,盼望着能赶紧下班。
终于,等到下午下班的时间,陈向阳跟同事们道别后,立刻麻溜地拎起放在一旁的钓鱼包,脚步匆匆地回到西合院。
一进院子,他就赶忙跟陈小雨说了一声自己要去钓鱼,不等陈小雨回应,便迫不及待地跨上自行车,如离弦之箭般飞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