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你陪我一起杀人好不好?”
“好,姐姐陪你。”
赵喜弟眼中流下两行血泪,神色冰冷狠绝,徒手拿起玉斧,照着赵香火的头砍去!
嗡!
就在这时,玉斧发出一阵嗡鸣,亮起一道耀眼的青光。
一幅幅历史长河的画卷,不受控制得涌入赵喜弟的脑中。
……
……
公元957年三月六日。
一位身穿后周时期服饰,约莫十六七岁,眉眼狭窄,目光睿智的少年,走到一处道观的门口。
道观很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却隐隐给人一种神秘之感,尤其是道观的名字,透着难以言喻的诡异,“灵宿观”。
少年走进“灵宿观”内,正看见一位鹤发童颜的道长,身穿九龙袍盘坐在蒲团上,发呆?
至少在外人看来就是一个人发呆。
少年上前,冲道长微微拱手,“在下赵光义,久闻道长盛名,今日得见真是,”
“客套的话就不用说了。”
道长首接打断赵光义的话,神色淡漠,“有事说事,无事便自行离开,莫要扰我清修。”
赵光义:明明是在发呆好吧…
但这样的话,赵光义自然不会说出口,越是世外高人,脾气越是古怪难以捉摸。
“道长慧眼,在下却有一事相求。”
赵光义再次朝道长拱了拱手,眼神之中透着精光,“在下想为大哥求一物,可百战百胜,甚至可夺天下之物!”
“不知道长,”
“凡事都己在暗中明码标价,夺天下之物很贵。”
道长再次打断赵光义,目光清冷的看着赵光义,“你可付得起价格?”
“这世间还真有可夺天下之物!”
赵光义声音激动,“道…道长,只要能得到此物,让我付出任何代价都可以!”
“好。”
道长眼中划过一道精芒,手中凭空出现一把“玉斧”。
“得玉斧者得天下。”
“但此玉斧极易蛊惑人心,令执斧者多疑猜忌,七情断绝。”
道长将手中的玉斧递给赵光义,声音漠然,“你可愿接斧?”
“若是能助大哥夺得天下,断绝七情又何妨!”
赵光义一把接过玉斧,拱手谢过道长,神色激动得匆匆离去。
……
……
公元957年三月二十一日。
“驾。”
一位身穿战袍,方脸阔额,浓眉凤眼,目有重瞳的男人骑在马背上,此人正是赵匡胤!
赵匡胤带领着士兵,正欲赶赴战场。
“大哥,等等我!”
突然,传来一道喊声。
赵光义捧着玉斧从身后跑了过来,气喘吁吁,“大哥,今天是你的生日,弟弟去道观里给你求了一把玉斧,祝你生日快乐,百战百胜!”
“哈哈,好!”
“有了吾弟这把斧子,大哥定能战无不胜!”
赵匡胤珍重的接过玉斧,“吾弟照顾好母亲,等大哥凯旋!”
“驾!”
赵匡胤带领着士兵扬长而去。
自从赵匡胤玉斧配身,如虎添翼,屡战屡胜!
赵匡胤对“玉斧”也更加爱不释手…
……
……
公元959年。
后周世宗柴荣突然病逝。
年仅7岁的儿子周恭帝柴宗训继位,由符太后垂帘听政。
后周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朝堂动荡不安。
……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
后周朝廷突然接到北汉联合契丹南下入侵的战报。
符太后和朝廷重臣仓促之下,命赵匡胤率禁军北上御敌。
军队行至开封东北的“陈桥”驿时驻扎下来。
夜色当空,明月高悬。
赵光义的营帐中。
此时的赵光义己跟随大哥赵匡胤左右,南征北战,出谋划策。在军中树立了不小的威信。
“如今朝廷动乱,内忧外患,此时正是推翻后周的大好时机!”
赵光义目光扫过大哥的亲信武将,“各位将军意下如何?”
“我等自当拥立赵大哥为帝,只是赵大哥并无反意。”
赵匡胤的亲信武将们面露难色。
他们当然希望赵匡胤能够起兵称帝,这样凭他们跟赵大哥的关系,自然能够水涨船高,光宗耀祖!
“大哥不愿,我们做臣子的却不能不审时度势,替大哥分忧!”
赵光义目光灼灼看向亲信武将们,“各位将军,吾有一计,可令大哥举旗称帝!”
“只要我们……”
“此计甚妙!”
亲信武将们个个神色激动,走出营帐。
军营帐外。
“你们听说了,当朝皇帝年幼,无法亲政,朝廷动荡不安,只有拥立赵帅为帝才能让朝廷安定下来,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
“我也听说了,好像赵帅是上天选中的真命天子,此时正是应天而召的时机!”
营帐外的将士们议论纷纷,个个神色激动,群情激昂。
……
翌日清晨。
赵匡胤刚睡醒起床。
突然,营帐中闯进一百多号手持兵器的将士,拿着一件“黄袍”,硬生生将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
“你们尔敢!”
赵匡胤声音震怒,黄袍加身可是忤逆造反的死罪啊!
扑通!
一百多号将士一齐跪在赵匡胤的面前,声音激昂,“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你们!”
赵匡胤气结,“都给我起来,你们这是要弃本帅不仁不义么!”
“若赵帅不答应,我们就长跪不起!”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百多号将士再次齐声高喊。
“你们都给本帅起来!”
赵匡胤声音厉喝,“否则莫怪本帅无情,军法处置!”
“赵大哥,您莫要怪他们,此时朝廷动乱,虎狼窥伺,若无人站出来主持大局,最终遭殃的还是百姓啊!”
“是啊,赵大哥,举朝廷上下,唯有您能担此重任啊!”
赵匡胤的一众亲信武将走进营帐,也跟着将士们跪在地上,一齐高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你们!”
赵匡胤看着一众武将,神色愠怒,“难道连你们也要陷我于不仁不义么!”
“大哥,何为不仁?何为不义?”
赵光义走进营帐中,目光跟赵匡胤对视,“杀一人是为不仁,杀百人是为不义。”
“但杀一人可救百人是为大仁!杀百人可救万人是为大义!”
“杀千人可救万万人于水火,大仁大义,功垂千古!”
“汝弟和众位将士恳请大哥称帝,救百姓万民于水火!”
话音刚落,赵光义跪倒在地,跟众位将士齐声高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弟啊!哎!”
赵匡胤摇了摇头,“也罢。”
“朝廷不为,虎狼环伺,吾自当应天而召,为万万民开太平!”
赵匡胤黄袍加身,声震山河,“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