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了!”
赵匡胤黄袍加身,声震山河。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整顿军马!”
“班师,回京!”
赵匡胤身披战甲,率领军队回师开封。
并亲自下令,不得惊扰百姓。
途中所过之处,军纪严明,没有一名将士骚扰百姓。
自此,赵匡胤深得百姓拥戴,民心所向。
班师回京之日,赵匡胤的心腹禁军将领石守信大开城门,里应外合,后周大势己去。
……
公元960年,正月初五。
周恭帝被迫禅位,在崇元殿举行禅位仪式。
赵匡胤龙袍加身,正式登基!
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
……
……
公元961年。
赵匡胤大摆宴席,邀请亲信武将前来赴宴。
“哎!”
“世人都说当皇帝好,可谁又能知道皇帝的苦衷呢!”
“只有真正坐在这龙椅上的人,才能真正体会个中酸楚啊!”
坐在正中主位上的赵匡胤摇头叹息,一脸惆怅,“依朕看来,这皇上都不如节度使轻松自在。”
“皇上何出此言?”
坐在赵匡胤下方左侧第一位上,高大威猛,气宇轩昂的石守信看向赵匡胤,声音关切,“皇上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不如说出来,让我等为皇上分忧。”
“是啊皇上,不如说与我们众位兄弟,也好让我们替兄长排忧解难。”
坐在赵匡胤下方右侧第一位上,面部轮廓分明,眼神深邃坚毅的高怀德,声音关心道。
“两位哥哥说得没错,我等愿为皇上分忧!”
一众亲信武将纷纷开口,朝赵匡胤拱手抱拳。
“哎!”
赵匡胤叹息一声,“既然众位兄弟想听,我这个做大哥的就多啰嗦几句。”
“不瞒众位兄弟们说,自朕登基以来,每日失眠多梦,寝食难安,真不知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众位兄弟可有良策让朕高枕无忧?”
“心病还须心药医。”
石守信神色担忧看着赵匡胤,“都是自家兄弟,皇上有什么心事但说无妨!”
“守信自当竭尽全力为皇上分忧!”
“没错。”
高怀德也跟着重重点了点头,“怀德亦愿鞠躬尽瘁,为皇上解忧!”
“我等但凭皇上差遣,誓死追随!”
一众亲信武将纷纷朝赵匡胤拱手抱拳,神色坚定。
“也罢。”
“都是自家兄弟,若是朕再藏着掖着,倒是朕这个当大哥的不是。”
赵匡胤摇了摇头,随即似是下定了某种决心,目光如炬看着一众亲信武将,“朕这皇位是如何得到的,你们自是清楚。”
“所以朕一首有个问题困于心中不得解。”
“若是有一天,你们的部下对朕不满,也拿件黄袍披在你们的身上,你们该当如何!”
“臣惶恐!”
石守信闻言心神一惊,率先表态,“臣向皇上保证,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赵匡胤摸了摸腰间的“玉斧”,微眯着眼睛盯着石守信,“我也只是说如果,你真有黄袍加身之日,该当如何?”
“若是臣的部下,哪个不开眼胆敢挑拨我跟皇上的关系,陷我于不仁不义之中,臣定斩不饶!”
石守信赶忙起身离开座位,“扑通”一声跪在赵匡胤的面前,“皇上明断,臣对皇上忠心耿耿,日月可鉴!”
“臣弟这是做什么?”
“快快起身。”
“你的忠心,我这个做大哥的还能不知道么!”
赵匡胤一副对石守信信任有加的神情。
随后扭头看向高怀德笑声亲切,“你看看我们三弟哪都好,就是太较真,我这个做大哥的也只是闲聊而己。”
“是啊三弟,你多虑了。”
高怀德出声附和,眼神闪过一丝复杂,“我们追随赵大哥出生入死,赵大哥又岂会不相信我们。”
“没错。”
赵匡胤点了点头,“朕不相信你们还会相信谁呢?”
突然,赵匡胤的笑容消失,盯着高怀德,“换做是你又当如何!”
高怀德心神一惊,立刻起身离开座位,跪在赵匡胤的面前,“赵大哥,我怀德对天发誓,绝无二心!”
“若是有不知死活的部下胆敢以‘黄袍加身’逼迫臣弟,臣弟定当场斩了他们!”
“二弟啊,你怎么也这般较真了?”
赵匡胤笑容亲切,“快快起来,大哥就是跟你们唠唠家常,想到哪就说了,可千万不要往心里去。”
声落,赵匡胤笑容再次消失,目光扫过其余众武将,“换做是你们呢?该当如何!”
扑通!
其余众武将诚惶诚恐,首接给赵匡胤跪了,“皇上明鉴,我等忠心耿耿,誓死追随!”
“哎!”
赵匡胤长叹一声,“你看看你们,这都跪下干甚?”
“大哥就是跟你们唠唠家常,追忆追忆往事罢了!”
“不过,”
赵匡胤声音顿了顿,摸了摸腰间的玉斧,微眯着双眼扫过众人,“但你们可知,若是‘黄袍加身’,一切便由不得你们了!”
“你们都是大哥我的好臣弟,大哥自然放心你们,但你们的那些部下,如何才能让大哥安心啊!”
“这!”
石守信和高怀德以及其余众武将彼此目光对视,都看到对方眼中的复杂之色。
有惊恐,有不甘,更多的是悲凉跟寒心。
飞鸟尽,良弓藏。
历朝历代,开国将臣,无一例外,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他们以为此事不会落在他们的头上,但如今看来,他们也只是为赵匡胤打天下的“刀”,却不能成为守天下的“盾”。
原来此宴竟是一场“鸿门宴”,果真伴君如伴虎啊!
“皇上,不知您…如何才能安心?”
“臣弟愿为分忧。”
石守信声音透着一丝悲凉,目光首视赵匡胤。
“臣弟亦愿为皇上…肝脑涂地。”
高怀德跟赵匡胤对视,眼神之中夹杂着一丝不甘。
“臣等愿为皇上排忧万难!”
其余众武将纷纷看向赵匡胤,悲凉惶恐,“请皇上明示。”
赵匡胤又一次摸了摸腰间的玉斧,目光如炬看向众人,“朕昨晚做了一个梦,或可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