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珊珊攥着那份反复修改的《女子夜校开办计划书》,指尖微微发颤。这份凝聚着众人心血的计划,终于得到了学校的认可。
经过连日的走访与说服,己有五位女工和家眷愿意走进夜校课堂,这看似微小的成果,却是她们打破旧俗的一大步。
开课当日下午,白珊珊、林远、溪桐带着几名热心学生,早早来到学校那间被辟为女子夜校的教室。
斑驳的墙壁、落满灰尘的桌椅,在众人眼中都充满了希望。
林远一边用力擦拭着黑板,一边说道:“今天可是大日子,能有这五个女工来己经很不容易。万事开头难,这就是个好开始!只要咱们把课办好,让大家看到读书的好处,一定会有更多女子愿意加入进来”
溪桐将一摞油印教材整齐码放在讲台上,点头回应:“林远说得对。咱们现在的课程,特意偏向生活养家。就像教算账,以后她们去市场买菜、做小买卖都能用得上;还有裁剪缝纫课,学好了能接些针线活贴补家用。要是大家看到这五个人学了还能赚钱养家,肯定会心动”
“没错!”
一名扎着麻花辫的女学生兴奋地说,“我还准备教她们认字读信,以后就算亲人在外地,也能互通消息,多好啊!”
众人一边热火朝天地收拾着,一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
有人忙着清扫地面,有人给窗户糊上新的白纸,还有人在墙上贴上励志标语。
不一会儿,原本破旧的教室焕然一新,充满了生机。
就在这时,学校的教导处主任和一位国文教授走了进来。主任看着焕然一新的教室,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你们做得很好!女子教育在当下至关重要,女子夜校这个想法非常有意义。虽然目前来的学生不多,但只要坚持下去,让更多人看到女子读书识字的益处,必定会有更多人响应”
国文教授也语重心长地说:“教育是百年大计,尤其是女子教育。你们不仅是在教书,更是在改变观念,为女性争取更多的权利和机会。遇到困难不要气馁,学校会全力支持你们”
得到两位老师的鼓励,众人信心倍增。林远恭敬地说道:“能来的仅有五个女工,但我们相信,通过口口相传,会有越来越多的姐妹加入”
送走两位老师,溪桐有些担忧:“虽然计划都想得挺好,但来的人太少,怕是撑不起课程。”
白珊珊坚定地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这五个姐妹能学有所成,一传十,十传百,不愁没人来”
话音刚落,大家又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分发课本、练习本和铅笔,调整桌椅摆放位置,确保一切万无一失。
话音刚落,教室外传来脚步声。溪桐快步迎上去,笑着拉住来人的手:“陈老师,您可来了!”
白珊珊这才看清,是溪桐之前联系的陈立言老师。
陈老师是位经验丰富的家政课教师,之前在北平的女子职业学校任教,如今回到上海得知这个情况立马加入。
“路上耽搁了些时间,抱歉”
陈老师放下手中的藤箱,从里面取出一本厚厚的教案。
“我准备了一系列实用课程,比如家庭收支管理,教大家如何记账、理财;烹饪技巧,用常见食材做出营养三餐;还有简单的医疗护理,遇到头疼脑热、小伤小痛怎么处理。这些技能,对女工们养家糊口很有帮助”
林远搬来椅子,请陈老师坐下慢慢说。
陈老师翻开教案,一边比划一边讲解:“第一节课我不着急教具体内容,先给大家讲讲课程安排和学习目标。让她们心里有个底,知道学这些能派上什么用场”
白珊珊认真听着,不时提出问题:“陈老师,您看要不要加一些女工权益保护的内容?比如遇到拖欠工资、不合理的工作要求,该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个提议好!”
陈老师眼前一亮,“我正愁怎么把法律常识融入课程,这样一来,实用性更强了,不过目前不着急毕竟才5个学生”
“哦对了”
陈老师拿起算盘噼啪拨弄:"我之前给你们推荐的那个阿姐,她今天来可以教女工她们织补绣花样,做好了能卖给百货公司"
说着展开一张泛黄的订单,"这是我在苏州联系的绣庄,女工们学成后,绣品可以按件计酬"
白珊珊听得眼睛发亮,立刻摊开课程表:"不如每周三教算账,周五教女红?再穿插些卫生知识,比如怎么防治纺织病"
众人围在煤油灯下,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透过斑驳的窗棂洒在课桌上。
戌时三刻,木楼梯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五个衣着朴素的女工挤在门口,粗布衣裳洗得发白,却浆洗得极为干净。最年长的张嫂攥着袋子局促地搓着手:"先生们,俺们......没耽误上课吧?"
"快请进!"
溪桐迎上去,将她们引到前排座位。
白珊珊给每人递上一份课程表:“这是我们的课程安排,有什么不懂的随时问”
女工们接过课程表,拘谨地坐下。
陈老师走上讲台,微笑着说:“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生活技能课老师。今天这节课,我先给大家讲讲以后要学的内容”
他展开教案,耐心地讲解起来:“我们的课程,会教大家如何记账,把家里的收支算得明明白白;还会教你们做一些简单的点心和小吃,学会了就能拿去街上卖;裁剪课上,我们会教当下的衣服,做好了不仅能自己穿,还能卖给别人。总之,只要你们认真学,这些技能都能帮你们赚到钱,改善家里的生活”
女工们听得很认真,偶尔小声交流几句。其中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年轻女子鼓起勇气问:“老师,真的能学会吗?我以前没读过书,怕学不会”
陈老师笑着说:“不用担心,我会从最基础的教起,一步一步来。只要你们肯学,我保证都能学会”
白珊珊也鼓励道:“是啊,我们既然办这个夜校,就是想帮大家。有任何困难,随时告诉我们”
陈老师声音温和:"姐姐们,从今天起,这里就是你们的课堂。不管是想学算账、看信,还是想知道怎么把布料卖出好价钱,我们都会教"
他展开那张绣着缠枝莲纹的布料,"就像这块布,原本只是普通的棉布,可绣上花样就能卖出十倍的价钱。知识就像这针线,能让大家的日子也绣出花来"
年纪最大的王嫂开口道:"先生,俺们白天做工累得很,晚上真能学出个名堂?"
"当然!"
陈铭远翻开课本"我给大家安排的课程都是实打实能用得上的。比如明天的课,就教怎么用最便宜的食材做出有营养的饭菜"
教室里的气氛渐渐活跃起来,女工们眼中的不安慢慢被期待取代。
陈绍文继续走上讲台,和蔼地说:“各位姐妹,我是你们的陈老师。今晚第一节课,我请纺织厂的刘阿姐先给大家讲讲女红这门课。女红,不只是简单的针线活,它是一门手艺,学好了能帮大家改善生活”
教室门再次被推开,刘桂芳师傅挎着个竹篮走进来,篮里装着各色丝线、绣绷和剪刀。
她用袖口擦了擦额头,笑道:"让各位久等了,路上耽搁了些时间"
"刘师傅快请坐!"
陈铭远搬来椅子,"今天请刘师傅来,是想给大家讲讲女红里的门道"
他拿起竹篮里的绣品,"就说这双绣鞋,普通绣工卖五角钱,可刘师傅绣的能卖到三块银元。这里面的差别,就在于针法和配色"
刘桂芳接过绣品,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细密的针脚:"姐妹们,女红这行,讲究的是个'巧'字"
她从篮里取出块素布,"比如这最基础的平针绣,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说着,她穿针引线,指尖翻飞间,一朵栩栩如生的山茶花便绽放在布面。
女工们不由自主地凑近,年纪最小的阿巧眼睛瞪得溜圆:"刘师傅,这也太好看了!俺能学会吗?"
"当然能!"
刘桂芳将绣绷递给她,"只要肯下功夫,没有学不会的。就像俺当初进纺织厂,连纱锭都拿不稳,现在不也成了老师傅?"
刘师傅从包里拿出一块布料和针线,继续说:“我们先从最基础的女红常识讲起。首先是选线,不同的布料要用不同的线。比如棉布,适合用棉线;丝绸,就要用丝线。线的颜色搭配也很重要,要根据布料的颜色和图案来选”
说着,她拿起一根红色的丝线:“像这种丝线,光泽度好,适合绣在浅色的丝绸上,绣出来的花会非常鲜艳。但如果用在粗布上,就会显得不协调”
女工们听得很认真,眼睛紧紧盯着刘老师手中的针线。
刘师傅又拿起一块裁剪好的布料:“裁剪也有讲究,要根据穿着人的身材和款式来设计。比如做一件上衣,要量好肩宽、胸围、袖长。裁的时候,要留好缝份,不然做好的衣服可能会小”
她边说边示范:“看,先把布料对折,按照纸样画上线,然后用剪刀沿着线裁剪。裁剪时,剪刀要垂首于布料,这样裁出来的边才整齐”
接着,刘桂芳开始讲解刺绣的基本针法:“刺绣最常用的针法有平针、回针、十字绣。平针是最基础的,用来勾勒线条;回针更结实,适合绣轮廓;十字绣则能绣出漂亮的图案”
她在布料上绣了一朵小花:“大家看,这就是用平针绣的花瓣,一针一针排列整齐,就能绣出好看的形状。刺绣时,针脚要均匀,拉线的力度也要一致,这样绣出来的图案才美观”
女工们不时点头,有的还上手试了试。
刘桂芳笑着说:“这些都是基础,只要大家多练习,一定能掌握。学会了这些,你们就可以接一些刺绣的活,比如绣手帕、枕套,既能增加收入,又能提升手艺”
说完,刘桂芳开始展示各种刺绣针法。
她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缎面绣则能绣出光滑平整的效果,常用于填充图案。”
女工们围在刘桂芳身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她的动作,有的还小声地互相交流着。
展示完针法后,刘桂芳开始给大家发放材料。
每人一块棉布、几根彩色丝线和绣花针。“姐妹们,现在大家拿着材料,先从最基础的平针开始试试,随便绣些什么都可以,就当是熟悉一下针线”
女工们纷纷回到座位上,小心翼翼地穿针引线。
阿秀性子急,第一个拿起针开始绣,可没绣几针,线就打了个结,急得她眉头首皱。
春桃则紧张得手都在发抖,半天穿不进线。
大凤倒是大大咧咧,绣得歪歪扭扭,还时不时地抬头看看别人,素琴安静地坐在一旁,默默地尝试着。
巧儿年纪小,力气也小,拿针的手不稳,总是扎到手指。
刘桂芳见状,挨个走到她们身边指导。她走到阿秀身边,轻声说:“别急,慢慢来。线打结了,就把它解开,重新理顺。绣的时候,针脚要均匀,这样绣出来才好看”
说着,她手把手地教阿秀如何控制针的走向和力度。
来到春桃身边,刘桂芳温柔地说:“别紧张,放松些。你看,拿针的时候,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针的中部,中指顶住针尾,这样就稳多了”
在她的指导下,春桃终于成功地穿进了线,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大凤啊,你绣得太快了,针脚都不整齐。咱们绣花,讲究的是细致,不是速度”
刘桂芳耐心地说“来,跟着我,一针一针地绣”
大凤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认真地跟着学起来。
素琴虽然安静,但绣得有模有样。刘桂芳赞许地说:“素琴学得很快,不过这里的针脚还可以再密一些,这样绣出来的图案会更”素琴点点头,按照刘桂芳的建议调整起来。
最后是巧儿,刘桂芳心疼地看着她被扎红的手指,说道:“巧儿,别怕。顶针就是用来保护手指的,戴上它,就不容易扎到手了”
她帮巧儿戴上顶针,然后握住她的小手,教她如何正确地运针。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当第一堂课结束时,女工们手中的棉布上,虽然绣得歪歪扭扭,但都有了各自的成果。
她们看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不知不觉,课程接近尾声。刘桂芳看着女工们的作品,虽然有些还很粗糙,但她依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姐妹们,第一次能绣成这样己经很不错了,回去多练习,下次肯定会更好”
女工们收拾好材料,准备离开。白珊珊和同仁们看着她们的背影,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第一节课很顺利,姐妹们学得都很认真”
“是啊,看着她们眼里有了光,我就觉得我们做的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