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傻柱
我是傻柱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我是傻柱 > 第104章老祖宗留下的生存智慧

第104章老祖宗留下的生存智慧

加入书架
书名:
我是傻柱
作者:
翘俪多精品生活
本章字数:
7858
更新时间:
2025-07-07

老祖宗留下的生存智慧:这些俗话为啥到今天还管用?

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吃亏的生存硬道理

咱们先唠句最实在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话乍一听像车轱辘话,但仔细想想,全是过日子的血教训。

前阵子新闻里说,有个姑娘在网上认识了个"高富帅",人家天天嘘寒问暖,还给她画大饼说要一起创业。姑娘一感动,把自己攒的20万全投进去了,结果对方首接消失。这就是典型的没防人。但反过来,如果姑娘为了把钱要回来,去黑对方账号、散布谣言,那就是动了害人的心,最后自己也得吃官司。

农村老家有个真实故事:张婶和王婶是几十年的邻居。有年张婶家孩子考大学缺钱,王婶主动借了三万。没想到第二年王婶儿子结婚要用钱,找张婶要债时,张婶竟然说"谁看见我借你钱了?"两家从此反目成仇。这事里,王婶好心借钱却没留借条,没防人;张婶赖账不还,动了害人的心思,最后两败俱伤。

再看职场,小李和同事小张一起做项目。小张偷偷把小李的方案署上自己名字交给领导,这就是害人;但小李学聪明了,每次做文件都保存修改记录,关键邮件抄送领导,这就是防人。老话说得好,人心隔肚皮,做事多留个心眼,不是让你天天怀疑人,而是保护自己少踩坑。

二、一人不进庙:落单时为啥别往危险地方钻?

以前听老人讲"一人不进庙",总觉得是迷信,现在想想全是保命指南。

就说古代,很多庙都建在荒郊野外。《水浒传》里鲁智深就遇到过,瓦罐寺里的和尚勾结土匪,专门抢落单香客。现实里也有例子,清末有个书生进京赶考,路过一座破庙想借宿,结果庙里的假和尚把他财物抢走,还差点害了命。

现代社会虽然治安好了,但这个道理照样管用。2022年,有个驴友独自去探险一座废弃的古寺,结果在里面迷路摔断腿,手机没信号,三天后才被搜救队发现。还有女孩子晚上独自去公园的亭子,被陌生男子骚扰。这些地方都和"庙"一样,人少、封闭、出了事不好求救。

就算是正规寺庙,一个人进去也可能惹麻烦。前几年新闻说,有游客在庙里不小心碰倒了一尊佛像,庙里说佛像很珍贵,要他赔十万。因为没有旁人作证,最后闹到派出所。这就应了老话,人单力薄的时候,别往容易说不清的地方凑。

三、二人不看井:为什么两个人别单独站在危险地方?

"二人不看井"这句乍一听奇怪,其实细思极恐。

古代没有监控,两个人在井边,一旦出事就是"罗生门"。清朝有个真实案件,两个商人结伴赶路,路过一口井时,一个人弯腰看井里有没有水,另一个人趁机把他推下去,独吞货物。等官府来查,凶手说"他自己失足掉下去的",死无对证,最后成了冤案。

现在虽然有摄像头,但这种道理依然适用。前两年,两个钓友在河边钓鱼,其中一人不小心滑进水里淹死了。死者家属非说是另一个人推的,因为当时没别人在场,最后闹到法院,虽然通过技术鉴定还了清白,但中间折腾得精疲力尽。

还有职场上,两个同事单独在办公室讨论机密文件,结果文件泄露了。领导问起来,两人互相指责对方泄密,没有第三人证明,最后双双被开除。所以说,和人相处时,别去容易产生误会的地方,这不是不信任对方,而是保护自己和他人。

西、三人不抱树:为啥合伙做事容易闹掰?

"三人不抱树"说的是合伙干活的门道。

举个简单例子,三个人一起抬桌子。如果左边的人偷懒少用力,右边和中间的人就得多使劲,时间长了肯定抱怨。要是中间的人故意捣乱,左右两边根本使不上劲。农村盖房子抬大梁时,老辈人宁可多找个人,也不用三个人抬,就是这个道理。

合伙做生意更明显。朋友老张和两个发小开火锅店,开始说得好好的,结果开张后,一个人总不来店里,一个人偷偷往自家拿食材,最后算账时互相怀疑对方贪钱,店没开半年就倒闭了。相反,老王和两个邻居合伙种大棚,提前签好协议,明确分工,还定期对账,生意越做越大。

现代管理学里有个"旁观者效应",人多了就容易互相依赖、推卸责任。所以不管是干活还是创业,要么提前定好规矩,要么尽量别搞"铁三角",这都是老祖宗用经验换来的教训。

五、独坐莫凭栏:为啥别一个人在危险地方发呆?

"独坐莫凭栏"这句话,透着老辈人的温柔提醒。

古代文人喜欢在楼上凭栏赋诗,看起来风雅,其实危险。南唐后主李煜写下"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时,就是在愁绪最浓的时候。历史上不少诗人词人,酒后独自倚着栏杆,结果失足摔下去送了命。

现在也有类似的悲剧。2023年,有个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大,半夜跑到天桥上发呆,结果情绪崩溃跳了下去。还有些人心情不好,独自坐在河边、楼顶,越想越绝望,最后做出傻事。

就算不考虑轻生,一个人在高处也容易出事。我家隔壁的李大爷,有次一个人在阳台上擦玻璃,结果脚下一滑摔了下去,幸亏楼下晾衣绳挡了一下,才捡回条命。所以说,情绪不好的时候,找朋友聊聊;要去危险地方,尽量叫个人陪着,这不是胆小,是对自己负责。

六、不攻人短,莫矜己长:说话做事的分寸感

"不攻人短,莫矜己长"说白了就是:别揪着别人的毛病不放,也别总显摆自己。

村里有个王大妈,特别爱说闲话,看见谁家媳妇不会做饭,就到处说"连个面条都煮不熟";听说谁家儿子考不上大学,就背后议论"肯定是脑子笨"。时间长了,村里人见了她都躲着走。相反,张大爷每次看见年轻人犯错,都是悄悄提醒:"孩子,这事这么做可能更好",大家都爱找他聊天。

职场上也是这个道理。同事方案没做好,你当众说"这写的什么啊,小学生都比你强",不仅得罪人,还显得自己没修养。但如果你说"这个地方要是改一下,效果可能更好",既提了建议,又给人留了面子。

再说说爱显摆的人。同学聚会时,有人总炫耀自己买了新车、换了大房子,却不知道有人正为房贷发愁。这种行为就像往别人伤口上撒盐,最后只会把朋友越推越远。真正聪明的人,懂得藏锋守拙,这才是处世的大智慧。

七、酒色财气西堵墙:诱惑面前怎么不翻车?

"酒色财气西堵墙"这句话,把人性的弱点说得明明白白。

先说酒,小酌怡情,贪杯误事。我姑父就是个例子,平时喝点酒挺和气的人,一喝醉就耍酒疯。有次酒后和人打架,不仅赔了医药费,还被拘留了几天,好好的家庭差点散了。相反,我爸的朋友老周,每次应酬都坚持"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还会提醒喝醉的人早点回家,大家都愿意和他打交道。

再说色,古代多少英雄豪杰栽在这上面。西门庆为了潘金莲,不仅家破人亡,还丢了性命。现代也有官员因为包养情妇,贪污受贿,最后锒铛入狱。但换个角度看,正常的感情是生活的调味剂,关键是要守住底线。

财和气场面上是好东西,但过了头就成了祸根。前几年P2P暴雷,多少人贪图高利息,结果血本无归。还有些人有点钱就目中无人,到处得罪人,最后吃了大亏。老话说得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了本事,也要低调做人。

八、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别把路走绝了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这句话,透着老辈人的远见。

就说公司里的领导,有些刚升职就耀武扬威,对下属非打即骂。等他失势的时候,以前被欺负的员工不仅不帮他,还落井下石。相反,那些懂得体谅下属的领导,就算调走了,大家还是念着他的好。

再说享福这件事。邻居家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要啥给啥,结果长大后花钱如流水,工作没几天就辞职。父母去世后,他坐吃山空,最后连房子都卖了。反观另一个家庭,虽然条件不错,但从小教育孩子勤俭节约,孩子长大后不仅事业有成,还特别孝顺。

就像放风筝,线拉得太紧容易断,放得太松又会飞走。过日子也是这个道理,留三分余地,才能走得长远。

九、人在福中不知福:为啥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人在福中不知福"这句话,说中了很多人的心病。

小的时候,总嫌妈妈做的饭不好吃,等去外地上学吃食堂、点外卖,才发现最香的还是妈妈炒的青菜。工作后,抱怨工资低、加班多,等失业在家没收入,才知道有份稳定工作多幸福。

朋友阿强以前总嫌弃妻子唠叨,结果离婚后,没人提醒他添衣服、按时吃饭,生病了连碗热汤都喝不上。这时候他才明白,平淡日子里的关心,才是最珍贵的幸福。

就像我们天天用的手机信号,有网络的时候觉得理所当然,等断网了才知道它多重要。所以老辈人常说,要学会感恩,珍惜眼前的小确幸,别等失去了才后悔。

十、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能屈能伸才是真本事

"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说的是做人要能屈能伸。

历史上最典型的就是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最后成为一代名将。相反,项羽虽然力拔山兮气盖世,但刚愎自用,输了一次就不肯过江东,最后自刎乌江。

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同事小王被降职后,没有抱怨,而是虚心学习新技能,后来公司业务调整,他反而因为多面手的能力得到晋升。但另一个同事小李,被领导批评几句就闹辞职,结果跳槽后发现还不如原来的工作。

就像弹簧,压得下去才能弹得更高。遇到困难时别硬扛,该低头时低头;有机会时也别犹豫,该出头时出头。这才是成大事的格局。

十一、劈柴劈小头:做事要讲究方法

"劈柴劈小头"这句话,看着简单,其实藏着做事的智慧。

农村长大的孩子都知道,劈柴要是从大头开始,斧头容易卡在木头里,不仅费劲还危险。但从小头开始,顺着木纹劈,轻轻松松就能劈开。这就像写文章,先列提纲再动笔;做项目,先规划再执行,能事半功倍。

职场上也一样。新人小张刚进公司,接手一个大项目,他没有一上来就闷头干,而是先请教前辈,梳理工作流程,把大任务拆分成小目标,结果又快又好地完成了任务。相反,有些人心高气傲,总想着一口吃成胖子,最后反而一事无成。

老辈人留下的这些俗话,就像生活的说明书。虽然现在时代变了,但人性没变,做事的道理也没变。多听听这些老话,能少吃很多亏,把日子过得更明白、更踏实。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