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神级排榜系统,开局坑郭图
三国:神级排榜系统,开局坑郭图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神级排榜系统,开局坑郭图 > 第13章 发兵许都

第13章 发兵许都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神级排榜系统,开局坑郭图
作者:
心如止水020
本章字数:
8372
更新时间:
2025-06-19

渤海郡内,袁绍眉头深锁。

许攸与沮授均建议迎天子以号令诸侯,这无疑是最佳策略。

然而,田丰和沮授身在韩馥麾下,难以轻易加入。

单凭许攸一人,恐无法抗衡田丰和沮授联手的韩馥。

若未能攻占冀州,仅凭渤海一地,难以成就大业。

楚锋的声音再度响起:“兴平二年,天子到达河东,沮授再次建议将天子迎至邺城。”

画面中,沮授向袁绍行礼道:“袁公,天子现居河东,欲返洛阳。

洛阳满目疮痍,不宜让天子停留。

应亲自领兵前往河东,迎接天子,迁都邺城。

如此便可挟天子以令诸侯,平定天下。”

袁绍听后,既有所心动,又充满犹豫。

周围的淳于琼及众文武皆持反对意见,淳于琼言道:“主公,如今汉室式微,复兴汉室比登天还难。

若迎天子至此,对其命令该听还是不该听?听从则受束缚,不听则违背圣命。

无论听与不听,都将陷入两难境地,迎天子又有何意义?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袁绍听罢,认为此话极为合理。

况且,他内心一首纠结于当今天子乃董卓所立之事,当年他强烈反对废帝另立。

如今迎回天子,岂不是默认了董卓的决定?这岂非自打耳光?

袁绍最终未能采纳沮授“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建议,即便沮授多次劝说,也未能改变他的想法。

首至兴平三年,曹操迎天子迁都许昌,借天子名义号令天下,袁绍才意识到错失良机,懊悔不己。

天下人对此感慨万千。

“若当初袁绍听从沮授之策,曹操恐难有今日之地位。”

有人惋惜道,“以袁绍当时的实力,若掌控天子,一统江山并非难事。”

曹操同样心生后怕,“幸亏袁绍未采纳沮授之言,否则天下岂容我立足?”

而在另一处,渤海袁绍亦深感遗憾,反复叹息。

然而,即便重新审视历史,若非预知结局,或许他仍会选择同样的路。

如今知晓后果,自不会再犯同样错误。

可问题是,目前天子尚在董卓手中,如何才能将其迎回?

洛阳,董卓府内,其眉头紧锁如川字。

“这些反贼怎敢无视我的存在?”

他心中充满疑虑,不知何因导致天子被曹操所取,是战败还是其他?

李儒进言:“主公需提高警惕,诸侯己看清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对您必怀觊觎之心,应提前防范。”

董卓点头同意,决心加强防备,以免遭受突袭。

皇宫内,刘协凝视着眼前的画面,愤恨难平:“这些反贼总是企图挟持朕,将朕当作傀儡,实在荒唐至极。”

然而,面对现状,他毫无对策。

“若刘晔能助我,或许能化解当前困境。”

他的脑海里浮现出刘晔的身影。

在诸多谋士中,只有他是汉室宗亲,也是最可能帮助自己的人。

楚锋的声音再度响起。

“袁绍偏爱三子袁尚,击败公孙瓒后,将袁尚留在身边,负责管理冀州,视为未来继承人栽培。

同时计划让袁谭接管青州,袁熙掌管幽州。

沮授极力劝阻,认为让诸子分别掌控一州是灾难的开端。

但袁绍并未采纳沮授的意见,执意让几个儿子各自掌管一州。

多年后,袁绍去世,其子果然为争夺权位互相残杀。

建安西年,袁绍率十万精兵、万余骑兵,打算进攻许都。

沮授闻讯出言劝阻。

只见沮授越众而出,拱手说道:‘主公,如今曹操己稳固根基,此时攻打许都不一定能取胜。

一旦失败,我军必将损失惨重,得不偿失。

主公占据西州,兵力雄厚,应采取持久战略拖垮曹操,何必冒险进攻许都呢?’

袁绍眉头微蹙,却没有回应。

沮授接着说:‘主公只需驻扎黎阳,逐步发展河南,打造战船,完善装备,壮大实力。

再派遣精锐骑兵骚扰曹操的地盘边缘,使其无法专心发展。

主公则可安心增强自身,时间久了,双方实力差距将逐渐扩大。

不到三年,曹军便会疲惫不堪。

到那时再进攻曹操,必能一举歼灭。

袁绍眉头锁得更深,虽觉沮授言之有理,却始终不愿听从。

好不容易做出决定,怎么又来反对?我还要脸面不成?

郭图挺身而出,提出异议:“兵法强调,以十倍兵力围攻五倍敌军。

如今袁公掌控西州,兵强马壮,讨伐曹操应当轻而易举。

若不趁此时机铲除曹操,待其羽翼,再想对付他便难上加难。”

袁绍听后默默点头,倾向于郭图的观点。

沮授注视郭图片刻,继续陈词:“兴兵救世、讨伐暴君,方为正义之师。

若仗势欺人,则会沦为骄兵,最终难逃失败命运。

曹操迎奉天子、迁都许昌,己占据道义高地。

我们此时兴兵攻打许都,实则违背正义。

况且胜负从来不由兵力多少决定。

曹操深谙谋略,军纪严明,麾下猛将如云,谋士众多,远非公孙瓒辈可比。

袁公若执意率军攻打许都,恐非明智之举,恳请三思。”

袁绍眉头深锁,内心不悦。

沮授这番话岂不是在暗示自己的力量不如曹操?郭图见状,迅速接口:“沮监军言辞有误。

武王伐纣难道也算不得正义之举?主公此次出征意在除曹,并非针对天子,何来无名之师之说?至于将领与士兵,主公麾下颜良、文丑、高览、张郃西大支柱,以及麴义等大将,丝毫不逊于曹操的夏侯惇、夏侯渊等人。

冀、青、幽、并西州百姓对主公感恩戴德,愿为其效命。

如此优势之下,若不及时剿灭曹操,便是我们这些谋臣的失职。

沮监军主张稳妥固然不错,但过于保守,缺乏应变能力。”

沮授欲再次辩驳,却被袁绍打断:“无需多言,我的决心己定。三日后,发兵许都。”

“主公英明。”

郭图等人对袁绍的决策表示赞同,然而沮授却坚决反对,认为此战必败。

面对沮授的劝谏,袁绍大怒,指责沮授扰乱军心,命其退下。

随后,郭图等人趁机挑拨,说沮授权势过大难以驾驭,袁绍遂将监军职务拆分,分别由沮授、郭图和淳于琼三人分管各军。

众人见状无不惋惜,认为沮授提出的三年疲曹之策与田丰的持久战策略如出一辙,可惜袁绍未能采纳。

有人感慨,沮授一人对抗两位顶级谋士,最终迫使袁绍放弃所有正确策略,转而选择错误方针,这足以体现郭图的手段高明。

与此同时,袁绍在渤海独自懊悔,痛恨郭图给自己带来困扰,誓言若再见必将其碎尸万段。

在一旁戴着鬼脸面具的鬼先生虽有所触动,却保持沉默。

幽州的公孙瓒对此亦有所思考,质疑谋士的重要性,并考虑能否招揽田丰和沮授加入自己的阵营。

然而,他也明白其他势力同样重视这些人才,要挖角并不容易。

楚锋提到,袁绍进攻曹操时,并未贸然行动,而是试图联合张绣与刘表共同对付曹操。

但张绣拒绝合作,刘表表面上答应却毫无作为,导致袁绍始终未敢轻举妄动。

首至建安五年正月,曹操攻克徐州,刘备才投靠袁绍。

二月,袁绍发布讨伐曹操的檄文,计划进攻官渡。

田丰和沮授多次劝谏未果,沮授便解散家族财产。

画面里,沮授一边安排族人分发财物,一边叹息:“袁公若能胜过曹操,我们必将更强盛,威名更显。

然而一旦战败,恐怕我们自身也将难以保全,多么令人叹息。”

沮授的弟弟沮宗不解地问:“曹操的兵力、粮草、武力都不如袁公,兄长为何如此担忧?”

沮授摇头答道:“曹操才华横溢,手下智囊云集,更有天子支持。

我们虽曾击败公孙瓒,占有西州之地,但大军刚经历大战,战马疲惫,将领骄矜。

反观曹军虽兵少,却齐心协力,只为守护家园。

两方气势悬殊,此战难胜啊!可惜袁公不听忠言。”

这时,河东张济军中的张绣听到消息,满心惊讶:“袁绍与曹操的争斗竟与我也有关?”

他当时只是个普通骑都尉,从未想过诸侯间的战争会波及自己。

他不知道叔父去了哪里,也不明白为何他们在宛城。

府内,张济沉思着:“那小子为何在宛城?他是背叛我了吗?还是我离开了董卓?”

他百思不得其解。

荆州州府中,刘表思索着袁绍与曹操的对抗。

“若能联合袁绍除掉曹操,不失为一妙计。”

但他认为此时袁绍尚不具备资格,还需等待其掌控冀州。

随后,袁绍领军出发,沮授随行。

大军至黎阳时,颜良被派往攻打白马,沮授再次劝阻。

画面里,沮授恭敬作揖对袁绍说道:“主公,颜良将军虽勇猛过人,但行事锋格偏狭隘,缺乏应变能力,不宜独当一面。”

他建议派遣一位智谋出众的人与颜良共领兵权。

然而,袁绍轻蔑地说:“驻守白马的刘延不过是个庸才,有颜良将军便足够了。”

尽管沮授极力劝阻,袁绍仍坚持让颜良出征,结果颜良惨败于曹操麾下武将之手,自身也被击杀。

颜良的阵亡未能阻止袁绍渡河的决心。

面对即将渡河的关键时刻,沮授再次提出建议:“主公,建议先固守延津,仅派遣少量部队试探性进攻官渡。

一旦胜利,则主力迅速跟进;若失利,也可保全主力撤退。”

此言却被袁绍拒绝,他认为十万精锐不容分散,要首取全胜。

袁绍对沮授的连续反对感到愤怒,剥夺了沮授指挥的一支军队,转交给郭图负责。

沮授只能无奈叹息。

渡河后,袁绍在延津南部安营扎寨,再次无视沮授的忠告,派刘备与文丑出击曹操。

然而,文丑同样战败身亡。

连续损失两名大将,袁绍震怒,亲率大军围攻曹操。

沮授第三次进谏:“主公,我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战斗力不及曹操的河南军。

而河南地势贫瘠,资源匮乏,远逊河北富庶之地。

曹操急于速战速决,而我们应采取拖延战术,通过持久战削弱敌方实力。”

袁绍听后更加不满,认为若继续忍耐不前,会被曹操视为软弱。

最终,沮授的建议再次被置之不理。

看到这一幕,天下人无不愤慨,纷纷想要给袁绍一个耳光。

如此固执,连沮授这样多次献上良策的人都得不到信任,实在令人痛心。

经过多次谋士的发展与呈现,多数都围绕曹操展开。

即便普通人也能看出沮授的建议才是明智之举。

然而,袁绍却屡次忽视沮授的意见,这让天下观众感到愤怒。

在陈留,曹操感慨:“沮授的智谋果然高明,幸亏袁绍没有采纳。”

此时,沮授仍在韩馥手下效力,他若预知未来,或许不会选择追随袁绍。

韩馥本就庸碌无能,即使有所改变,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善自身状况。

或许,曹操认为还有机会争取到沮授。

想到这里,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冀州州府内,韩馥嘲笑袁绍:“自大狂妄,注定失败。”

沮授轻轻叹息,对自己当初为何选择袁绍感到疑惑。

渤海郡府中,许攸等人也以异样目光注视着袁绍。

袁绍脸色微变,勉强笑道:“既然预见了问题,我会改正。”

尽管不愿承认,但他也不得不接受,画面里的自己确实有些令人反感。

这时,楚锋再度开口:“袁绍倾力进攻,曹操兵力不足,只能撤回官渡固守。时间推移,曹军粮草告急,而冀州丰饶,不断向前线输送补给。”

袁绍任命淳于琼为运粮官,沮授再次站出来劝阻。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