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监国:皇孙开局血洗朝堂
十岁监国:皇孙开局血洗朝堂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十岁监国:皇孙开局血洗朝堂 > 第36章 寒门立柱

第36章 寒门立柱

加入书架
书名:
十岁监国:皇孙开局血洗朝堂
作者:
不剥皮生吃洋葱
本章字数:
3566
更新时间:
2025-06-29

廷议的檀香混着玉圭相撞的脆响漫开时,李昭的青衫己被冷汗浸透。

他站在丹墀最末,指尖死死攥着半卷《农桑杂记》——那是他在江南查案时,从被火焚的寒门书斋里抢出的残本。此刻,勋贵们的冷笑像冰锥,扎得他后颈生疼。

太极殿的金砖在晨光里泛着冷白。左都御史陈廷敬捻着花白胡须,声音像浸了蜜:“李大人,你说‘诗赋不能安民’?那本官倒要问问——”他指了指阶下跪着的寒门学子周承业,“周公子七岁能背《十三经》,十岁作《春耕赋》惊动三司,这等才学,难道不是安民的根本?”

李昭抬头,目光扫过周承业腕上那道新结的痂——那是昨日被陈府家丁推搡时撞在石栏上的。他忽然想起三日前在应天府,周承业跪在雨里哭诉求见:“大人,小人家中八口人,阿爹病瘫,阿娘卖了陪嫁换米,求大人让我考个秀才,将来好替乡邻写状子……”

“陈大人说笑了。”李昭向前一步,玄色官服上的监察司绣纹在阴影里泛着冷光,“《十三经》能当饭吃么?《春耕赋》能叫荒田长稻子么?”他从袖中抖出张皱巴巴的纸,“这是周公子家乡的租子单——陈府的佃户,每亩田要交三斗租子,比官粮还多两成!周公子的阿爹,就是被这‘诗赋’压得喘不过气,才病成那样!”

殿内吵嚷声顿起。周承业浑身发抖,喉结滚动:“李大人……我、我没说过要当大官……”

“你没说,可有人替你说!”李昭猛地将残本拍在案上,“去年秋闱,周公子的策论被陈府买通的考官撕了,说是‘粗鄙不堪’。可你们撕得掉他阿爹咳在田埂上的血么?撕得掉他妹妹饿晕在灶前的模样么?”他的声音陡然拔高,“诗赋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真正的安民之道,在均田、在轻赋、在让寒门子弟有书读、有田种——而不是让你们这些勋贵,拿诗赋当梯子,踩着百姓往上爬!”

陈廷敬的脸涨得通红,刚要发作,殿外传来清越的环佩声。皇后在女官搀扶下款步而入,月白翟衣上的金翟纹随着步伐轻颤,发间的东珠凤钗压得鬓角微垂。

“李卿说得有理。”皇后的声音像春风拂过冰面,“本宫近日查了内帑,发现去年赏赐给各府的‘诗赋雅集’银钱,竟比赈济灾区的粮款还多三成。”她转向陈廷敬,“陈爱卿,你说这‘诗赋’,可安了谁的民?”

陈廷敬扑通跪下:“娘娘明鉴!臣等不过是……”

“不过是把百姓的血汗,酿成了你们的诗酒。”皇后打断他,指尖抚过案头的《农桑杂记》,“李卿说得对,诗赋不能当饭吃。”她转向女官,“春桃,把本宫的珊瑚簪子取来。”

春桃捧来个锦盒,打开是支鸽血红珊瑚簪,簪头雕着并蒂莲,在晨光里红得滴血。皇后亲手摘下,递给李昭:“这簪子本是西域进贡的,本宫戴着不过是个摆设。今日,本宫将它卖了——”她顿了顿,“换三百石稻种,分给江南被水冲了田的农户。”

李昭的手在发抖。他接过簪子,珊瑚的凉意透过锦缎首渗进骨头里。更令他震撼的是,皇后又转向陈廷敬:“陈爱卿,你方才说‘诗赋是根本’,那本宫便与你打个赌——”她指了指阶下的周承业,“三年后,若周公子能中举,且所写策论能让本宫看得见‘稻穗’、摸得着‘米香’,本宫便亲自给他戴这顶乌纱帽。”

陈廷敬的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娘娘……臣、臣不敢赌!”

“你不敢,本宫敢。”皇后的目光扫过殿内所有勋贵,“从今日起,内帑每年拨出两成银钱,专设‘寒门学子基金’。周承业这样的孩子,不用再跪雨里求告,不用再被你们踩进泥里——”她的声音突然软下来,像母亲哄孩子,“他们该站在金銮殿上,替百姓说话。”

李昭望着皇后鬓角微垂的金翟纹,忽然想起周承业昨日说的话:“大人,我阿娘常说,‘月亮再亮,照不进破瓦缝;太阳再暖,晒不干湿棉袄’。”此刻,他觉得那轮月亮终于要亮了——不是照在勋贵的琉璃瓦上,而是照进寒门的破瓦缝里。

退朝时,李昭故意走在最后。他望着皇后被宫女簇拥的背影,见她悄悄对女官说了句什么。春桃笑着点头,从袖中摸出个小布包,塞进路过的周承业手里——是几枚铜钱,还带着皇后的体温。

周承业攥着铜钱,突然哭出声。李昭拍拍他的肩,将那卷《农桑杂记》塞给他:“拿去吧,这是你在应天府被烧的书斋里,最后剩下的半本。”他顿了顿,“记住,你要写的策论,不是给诗赋看的,是给稻穗看的。”

殿外,晨钟敲响。李昭望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村落,忽然觉得这春寒料峭里,有了丝暖意——不是来自皇后的珊瑚簪,不是来自勋贵的冷笑,而是来自那些被踩进泥里,却仍在挣扎着往上长的寒门学子。

他们是立柱,终有一日,要撑起这片天。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