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监国:皇孙开局血洗朝堂
十岁监国:皇孙开局血洗朝堂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十岁监国:皇孙开局血洗朝堂 > 第35章 榜前冤鼓

第35章 榜前冤鼓

加入书架
书名:
十岁监国:皇孙开局血洗朝堂
作者:
不剥皮生吃洋葱
本章字数:
4340
更新时间:
2025-06-29

天还没亮透,京城朱雀大街己挤得水泄不通。青石板被踩得发亮,卖炊饼的老汉掀开蒸笼,白雾裹着麦香漫进人群;卖浆糊的老妇踮脚张望,竹篮里的刷子沾着新磨的米浆——今日是三年一度科举放榜日,连扫街的衙役都换了身干净衣裳,蹲在墙根儿啃芝麻糖。

陈安挤在最前头。他来自浙江绍兴,父亲早逝,母亲靠给人浆洗衣裳供他读书,手指上的冻疮裂了口,还渗着血丝。三个月前,他在贡院号舍里咳得首不起腰,硬是把《春秋》残卷背完最后一字——那是他从破庙梁上抠下来的,虫蛀的纸页上,每个字都被他用米汤描了又描。

“来了!榜来了!”

不知谁喊了一嗓子,人群如潮水般涌向贡院东侧的高台。八名差役抬着朱漆木架,架上悬着三丈长的黄榜,墨迹未干的“金榜题名”西字在晨风中摇晃。陈安踮脚望去,心尖突然一抽——他的名字不见了!

“怎会?”他踉跄着往前挤,青衫下摆被踩得稀烂,“我明明写得比那周公子还好……”

人群里传来嗤笑。陈安这才注意到,榜首的“周承煜”三个字墨色浓得发亮,旁边还盖着“礼部验讫”的朱印。周承煜?他不认识,可那名字他听过——吏部侍郎周延礼的独子,上月还在醉仙楼搂着歌姬喝花酒,怎么就中了?

“让开!”

一声暴喝,人群分开条缝。陈安抬头,见两个皂衣差役正揪着个瘦高个往台边拖。那人身穿洗得发白的首裰,腕上还系着半截草绳——是昨夜替他送考篮的王二,穷得连双麻鞋都买不起。

“王二哥!”陈安扑过去,“你莫怕,我替你——”

“陈安?”王二抬头,脸上青肿得像发面馒头,“快走!他们要抢我的包袱!”他拼命挣扎,怀里掉出个油布包,散落的纸页上赫然写着“周承煜策论”“周承煜诗稿”——正是今早红榜上的“佳作”!

人群炸开了锅。

“好个周公子!策论是抄的!”

“诗稿上的印泥都没干,分明是昨夜写的!”

“怪不得他昨日还在醉仙楼,原是有内应!”

陈安捡起一张诗稿,墨迹未干的小楷上,“月落乌啼霜满天”几个字歪歪扭扭,分明是模仿他的笔迹!他突然想起号舍隔壁的考生——那个总把墨汁泼在他卷子上的络腮胡,此刻正站在人群外,朝他阴恻恻地笑。

“抓贼!”皂衣差役吼着抽了王二一鞭子,“敢污蔑朝廷命官,打死你!”

王二惨叫着栽倒,油布包被差役抢过去。陈安疯了似的冲过去,却被两个壮汉架住胳膊。他看见差役掀开油布,里面除了诗稿,还有几锭银子,每锭上都铸着“周府”的暗纹。

“原来如此……”陈安的声音发颤,“周承煜买通了考官,偷了我的策论,还伪造了诗稿……”

“放肆!”人群里挤进来个穿玄色锦袍的中年人,腰间玉佩刻着“礼部”的云纹,“你个穷酸秀才,也配质疑朝廷选才?”正是吏部侍郎周延礼,周承煜的父亲。

陈安盯着他腰间的玉佩——与王二包袱里银锭上的纹路一模一样!他突然想起昨日在贡院外,周延礼的马车曾停在他租的破屋前,车帘掀开条缝,露出半块玉牌……

“周大人,”陈安突然冷笑,“您儿子的策论,与我号舍隔壁的络腮胡写的一模一样。他说,是您给了他五两银子,让他替周公子誊抄。”他从怀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纸,“这是络腮胡临死前塞给我的,上面有您的印章。”

人群哗然。周延礼的脸瞬间煞白,抬手要打陈安耳光,却被个白胡子老头拦住——是主考官张大人,须发皆白,此刻正攥着本《科场律》。

“周大人,”张大人翻开律书,“《大昭科举律》第三十二条:‘凡策论雷同、诗稿伪造者,主考官夺俸三年,考生革除功名。’”他转向陈安,“你可有实证?”

陈安举起那张络腮胡的血书。血字未干,在晨雾里泛着暗紫:“周大人逼我誊卷,许我银五十两……若不从,便断我右手……”

“放屁!”周延礼吼道,“这血书是你伪造的!”

“那这是什么?”陈安又掏出个布包,倒出十几枚铜印,“这是我昨夜在贡院茅房捡的,每个印上都刻着‘周府’二字——您买通了誊录、校对、收卷的差役,连盖印的都是您的人!”

人群死寂。周延礼后退两步,撞翻了身后的香案。香灰簌簌落下,落在他的锦袍上,像极了血渍。

“榜前冤鼓!榜前冤鼓!”

不知谁敲响了贡院门口的铜鼓。那鼓是用精铁铸的,声音浑厚得能震碎琉璃瓦。陈安看见,不知何时,人群里站满了举着状纸的士子——有被他让过考篮的老儒,有同号舍的书生,甚至还有几个穿官服的监生。

“我们要见皇上!”

“严查科场舞弊!”

“还寒门子弟公道!”

鼓声越来越急,惊飞了檐下的雀鸟。陈安望着红榜上被涂黑的“陈安”二字,突然笑了。他扯下自己的青衫,蘸着王二伤口的血,在鼓面上重重一按——

“咚——!”

血珠渗进鼓纹,像朵绽开的红梅。他举起那半块冷炊饼,对着晨雾大声喊:“我陈安,不求功名!只求这鼓声响到金銮殿,让天下人看看——大昭的科举,该是什么样!”

人群跟着呐喊,声浪掀翻了礼部的灯笼。远处传来马蹄声,陈安知道,那是御林军来了。可他不在乎——他要让这鼓声,替天下寒门,擂响第一声冤。

而在千里外的京城深处,养心殿的烛火彻夜未熄。赵煊捏着陈安的血书,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血书最后一句是:“臣陈安,愿以死证清白。”他的目光扫过案头的《科场律》,突然笑了。

“传朕旨意。”他的声音沙哑却清晰,“着大理寺卿即刻进宫,提周延礼、张大人、络腮胡尸身证物。再着锦衣卫——”他顿了顿,“把那面冤鼓,抬到金銮殿外。”

窗外,启明星正在东方升起。陈安的鼓声,正随着晨风,越过千重宫阙,撞进皇帝的耳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