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的清晨
“波子,快来尝尝你叔蒸的包子”
“有没有你家乡的味道”
我还刚洗漱完,刘阿姨爽朗的声音便从客厅传来.....
推开门,热气裹着麦香扑面而来,
大军叔正踮着脚往桌上摆青花瓷盘,雪白的包子褶子整齐,像极了绽放的白玉兰。
布满老茧的手稳稳托着蒸笼。
腕间一串红绳系着的老铜钱随着动作轻晃....
那是他家祖辈闯关东时传下来的物件,磨得发亮的铜面仿佛诉说着岁月沧桑。
“哎哟,瞧这孩子,又瘦了!”
刘阿姨揪着我的胳膊往餐桌拽,围裙上还沾着面粉....
“昨天你大军叔去早市,特意买了五花肉,说给你包肉馅儿的。“
”嘴里还一首还念叨,当年他爷爷挑着扁担闯关东,“
”就是靠着一把力气和蒸包子的手艺,在大连扎下了根。”
“非要你尝尝他祖传正宗的手艺”
说话间,蒸笼盖被掀开。
白雾腾起的瞬间,王大军叔望着氤氲热气,眼神飘向远方.....
“那时候啊,从山东到大连,走了整整三个月,“
”路上就靠着揣在怀里的冷包子续命。”
咬下一口包子,鲜嫩的肉汁烫得舌尖发麻....
我连呼着热气 ,首呼着太香了!
王大军叔坐在我对面。
推过来一碗小米粥,瓷勺在碗沿磕出清脆声响......
“慢点吃,没人和你抢。“
”想当年我爷爷在青泥洼桥摆包子摊,就盼着能让家人吃上热乎饭。”
老人鬓角的白发在晨光里微微发亮,与他讲述的那段热血岁月形成鲜明对比!
让我想起母为生活奔波的模样。
饭桌上,刘阿姨开始絮絮叨叨说起家长里短。
“对门老王家的闺女没考上大学,也不想再读了”
夹起一筷子腌黄瓜,
“你要是缺人手,我去说说?“
”那丫头勤快着呢。”
这话让我手一抖,小米粥洒在桌布上。
最近我组建的小团队扩张正缺得力帮手!
“阿姨,其实我......”
话没说完,王大军叔突然放下筷子,从老花镜上方瞅着我。
“别藏着掖着,你每天背着样品早出晚归,当我们老糊涂?”
他从围裙口袋摸出个存折,边角都磨得起了毛,
“这里头有五万,你先拿去用。“
”咱老王家祖辈闯关东,靠的就是互帮互助,你就当是自家人搭把手。”
我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板划出刺耳声响。
“叔,这使不得!”
我急得眼眶发烫....
“您和阿姨收留我,还不收饭钱,我己经......”
“打住!”
刘阿姨把存折拍在我手心里.....
“你当我们是外人?“
”我儿子在深圳,半年才打个电话“
”闺女在加拿大,连春节都不回。”
声音突然哽咽....
“自打你住进来,所有的力气活都是你干的,“
”我和你王叔是拿你当夭儿子看的“
”大军他爷爷要是还在,准会说,这就是缘分,“
”咱都是山东人!”
窗外,蝉鸣声渐渐喧嚣。
我着存折粗糙的纸面,想起平时琐碎的温暖,此刻化作滚烫的热泪,砸在存折封面上。
“那....... 算我借的。”
我吸了吸鼻子...
“等我赚了钱,连本带利还您。”
王大军叔笑着摇头,往我碗里又添了个包子。
“都是老乡,说这些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