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百年风云录
中东百年风云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中东百年风云录 > 第45章 圣地上的血色纷争:巴勒斯坦的暴力漩涡

第45章 圣地上的血色纷争:巴勒斯坦的暴力漩涡

加入书架
书名:
中东百年风云录
作者:
黄小峰
本章字数:
2984
更新时间:
2025-07-07

1936年盛夏,特拉维夫的犹太定居点拉马特甘被探照灯割裂成明暗交错的棋盘,哈加纳武装成员伊扎克·沙米尔握着改装的毛瑟C96手枪,警惕地扫视着铁丝网外的阴影。不远处,阿拉伯村庄艾因哈达德的炊烟混着沙尘升起,他耳畔回响起指挥官的警告:"阿拉伯最高委员会号召总罢工,今夜可能有行动。"

与此同时,在雅法老城的阿拉伯咖啡馆里,巴勒斯坦阿拉伯游击队"圣战军"领袖阿卜杜勒·卡迪尔·侯赛尼将手榴弹塞进粗布长袍的暗袋,铜制拉环硌得他肋骨生疼。墙上贴着用阿拉伯文书写的标语:"犹太人夺走我们的土地,血债必须血偿!"当英国巡逻队的皮靴声逼近时,他迅速将武器藏进咖啡渣堆,端起铜制咖啡壶:"先生们,来杯土耳其咖啡?"

夜幕降临时,冲突的导火索被点燃。哈加纳成员埋设的地雷炸毁了阿拉伯人的运输队,冲天火光中,圣战军立即展开报复,用自制燃烧瓶袭击犹太商铺。伊扎克在反击中看见阿拉伯少年向定居点投掷石块,他扣动扳机的手突然颤抖——那个少年的眼神,与他在维也纳求学时见过的犹太难民如出一辙。

英国殖民当局的装甲车轰鸣着驶入街道,探照灯扫过哭墙广场。总督麦克唐纳在官邸里撕碎最新的局势报告:"哈加纳和圣战军都在挑战权威!"他抓起电话,听筒里传来下属焦急的声音:"耶路撒冷爆发巷战,阿拉伯人封锁了市场,犹太人占领了供水站..."

暴力迅速蔓延至乡村。犹太基布兹集体农场的拖拉机被焚毁,阿拉伯橄榄园的百年古树被连根拔起。在海法港,英国士兵试图隔离冲突双方,却遭到来自两个阵营的冷枪袭击。医院里,犹太医生救治阿拉伯伤员,阿拉伯护士包扎犹太儿童,血污的绷带堆成小山,而停尸房的冷藏柜早己超负荷运转。

国际社会的调解如同风中残烛。国联调查团的汽车在巴勒斯坦的土路上颠簸,车窗玻璃被流弹划出裂痕。当他们抵达冲突现场时,只看到焦黑的废墟和散落的希伯来文、阿拉伯文报纸——墨迹未干的头条新闻,分别控诉着对方的暴行。美国驻耶路撒冷领事在电报中向华盛顿汇报:"双方仇恨己深入骨髓,英国的绥靖政策彻底失败。"

1938年,冲突升级为全面对抗。哈加纳获得捷克走私的步枪,圣战军则从叙利亚得到援助的迫击炮。英国宣布巴勒斯坦进入紧急状态,实施宵禁和新闻审查,但这反而激起更强烈的反抗。阿拉伯妇女将子弹藏在头巾里传递情报,犹太青年在地下室组装简易炸弹,双方的仇恨在血腥循环中不断发酵。

在耶路撒冷老城的狭窄巷道里,伊扎克与阿卜杜勒意外相遇。子弹擦过两人头顶的石墙,扬起的碎石迷住了他们的眼睛。短暂的对视中,他们从对方瞳孔里看到了相同的疲惫与绝望——一个是为犹太家园而战的移民,一个是为保卫故土而战的后裔,却都成了殖民统治下的牺牲品。

英国殖民军的防线逐渐崩溃。当士兵们在街头架起机枪时,他们发现自己陷入了两难境地:向阿拉伯人开火,会被斥为偏袒犹太复国主义;向犹太人射击,又被指责背叛盟友。总督府的作战地图上,红色和蓝色的标记犬牙交错,而标注"和平区"的绿色区域,正在被血色无情吞噬。

1939年,英国发布《白皮书》试图缓和局势,限制犹太移民并承诺十年内给予巴勒斯坦独立。但这份文件被双方视为废纸——哈加纳誓言继续为"大以色列"奋斗,圣战军高呼"巴勒斯坦属于阿拉伯人"。在伯利恒的圣诞教堂,修士们望着窗外燃烧的村庄,悲叹道:"圣婴诞生之地,如今成了人间炼狱。"

特拉维夫的防空警报与雅法老城的清真寺宣礼声交织,共同奏响了巴勒斯坦动荡的序曲。伊扎克擦拭着染血的大卫之星项链,阿卜杜勒抚摸着刻有经文的弯刀,他们都知道,这场武装对抗远未结束——在英国殖民统治的阴影下,两个民族的仇恨如同沙漠中的流沙,每一次冲突都在重塑着圣地的命运。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